「巴中」巴中以文化人 构筑文明城市精神高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7 09:52 1

摘要: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巴中市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突出城市发展活力、文化品位和文明水平,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以“文化+文明”的双轮驱动策略,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明水平,汇聚了推动城市持续进步的“大文明”,使文化成为润泽城市发展的不竭源泉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自信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巴中市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突出城市发展活力、文化品位和文明水平,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以“文化+文明”的双轮驱动策略,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明水平,汇聚了推动城市持续进步的“大文明”,使文化成为润泽城市发展的不竭源泉。

以文立心

红色薪火代代相传

青山巍巍,云雾缭绕。当3月的春日暖阳洒向巴中这片红色土地,位于通江县沙溪镇的“全国文明村”——王坪村也悄然苏醒。白墙青瓦的村居前,村民们或肩扛锄头,穿梭于田野间;或身着休闲服,和邻居们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跳广场舞……这简单又幸福的场景,是全市深入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生动实践的一个缩影。

巴中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和首府,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被誉为“中国革命的露天博物馆”。市内现存革命旧遗址398处512点,坐落在通江县王坪村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便是其中之一。这里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长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

学校是传承红色文化、厚植爱国情怀的重要阵地,而坐落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附近的通江李先念红军小学更是将这一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小红军们,准备好了吗?”“报告老师,我们准备好啦!”近日,在通江县李先念红军小学的操场上,一场趣味体育课“送军粮”正在开展。操场上,体育老师用道具设置了“过草地”“穿草丛”“过独木桥”等场景,学生们化身小红军背上“军粮”,依次前进。

“本节课的意义主要是将红色文化融入体育课程,将体育与历史联系起来,让同学们在体育课堂中追寻红色足迹,在锻炼中磨炼顽强意志。”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学校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持续深化红色教育,组织学生唱革命歌曲、讲红色故事、诵红色诗词,并建设红耕文化展示厅,陈列红军使用过的生产生活工具,让学生感受红军当年的艰苦岁月。

2024年10月28日,市关工委在黄家沟实验小学开展 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传承红色基因活动(资料图)

这样的场景是巴中市坚持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一个缩影。十年来,我市各地以红色基因涵养文明气质,讲好红色故事,深化红色教育,增强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结合起来,在春风化雨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以文聚民

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齐聚一堂,展示着各自的拿手“绝技”;书法家妙笔绘春,为居民写春联送福字;激烈的诗词对答环节,参与群众妙语连珠……2025春节期间,巴中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在各地广泛开展,这也是巴中市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新风的一个缩影。

“我们的节日·春节”做灯笼迎新春活动(资料图)

春节辞旧迎新、元宵阖家团圆、端午怀古颂今……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年来,巴中市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以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为契机,深入挖掘节日文化内涵,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传统文化在节日中焕发新生,为文明城市创建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2023年巴中市“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文化活动在恩阳区兴隆镇开展(资料图)

为有效推进“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在节日期间,巴中市通过邀请专家学者、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艺家等,开展经典诵读、文化串讲、非遗技艺展示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大力弘扬爱国爱家、团圆幸福、和谐美满的价值理念,生动展示巴中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人文魅力。同时,针对不同群体文化需求,创新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好家风·好家训”“尊老敬老·赓续传承”等一系列广大市民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节日活动。同时,利用各大媒体平台,用图文、短视频、海报、H5等多种形式,开展网络直播、网络文明传播等兼具互动性与趣味性的线上活动,让传统节日更好地凝聚人心。

去年10月11日,由巴中市文明办、南江县委宣传部主办的“巴适颐养托起老人幸福夕阳红”文化活动在南江县举行。活动中,舞蹈、独唱、太极拳等多种形式的节目轮番上演,台下观众边看边拍照,气氛热烈而温馨。活动现场,还设立了政策宣传区及医疗服务区,为老人们送去暖心服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如今,一个个富有时代气息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让传统文化在巴中大地“开花”、在群众心中“生根”。

如今,“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不仅让“烟火气”氤氲“文明风”,也为文明城市创建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全市弘扬传统文化、凝聚市民精神力量的重要载体。

以文化人

文明之风吹遍每个角落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

巴中市民政局主办的元宵节活动(资料图)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程中,文化的力量被赋予了重要使命。近年来,巴中市以文化为纽带,将文明创建融入城市角落,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精准化的公共服务,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为文明城市创建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走进南江县的文明实践综合体,体育广场与影剧院融为一体,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里不仅免费开放,还延伸打造了多个文明实践点(基地),构建起“15分钟”服务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服务。“每逢节假日,这里总是热闹非凡,市民们或参与文化活动,或欣赏文艺演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南江县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县文明实践综合体的建成,打通了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在巴州区魁星楼广场的巴州区历史文化博物馆,市民赵小军正带着孩子参观展览,深入了解巴州的历史遗迹、巴文化和书画艺术。“展陈布置很有特色,仿佛穿越了古今。”赵小军感慨道。据博物馆的讲解员介绍,这里不仅是展示文化的窗口,更是市民了解家乡、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平台。开馆以来,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前来参观,感受巴州独特的历史文化。

不仅在城区,乡村的文化活动同样精彩纷呈。2月20日,巴州区三江镇的一场文艺演出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观看。舞台上,演员们载歌载舞;舞台下,观众们掌声不断。“太精彩了,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看表演,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多举办。”村民周霞高兴地说。

这场演出正是巴中市“新时代乡村文化大集”系列活动的一部分。

近年来,巴中市重点聚焦居民聚集区、广场等重点区域和公共场所,打造了一批高质量的公共文化空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多样化的精神文化服务。

“巴山红”宣讲团红色宣讲分团现场宣讲(资料图)

除此之外,巴中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均成立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不仅有8类常备队伍,还有以乡土文化人才、“五老人员”等组成的特色队伍。他们深入社区、乡村,开展“翻山铰子”宣讲、“民歌”宣讲等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和相关政策、重要精神。

文明花又开,清香满巴中。从街道到社区,从城区到乡村,从文化场馆到文明实践点,巴中市以文化为纽带,将文明创建融入城市肌理,让文明之风吹遍每一个角落。

以文惠民

群众共享文明创建成果

沐浴时代新风,共享文明成果。

十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围绕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坚持以文化人,全面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坝坝电影”展播走进中坝社区(资料图)

“走,去看'坝坝电影'!”夜幕降临,巴中经开区兴文街道福锦苑小区的居民们携家带口,相约左邻右舍一起到小区中心广场看电影。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巴中经开区为辖区群众送上“坝坝电影”已成为日常。不少居民感慨: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大家除了去电影院看电影外,更多的是选择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端看电影,小区的“坝坝电影”让他们仿佛回到了童年。

“群众有精神文化需求,我们就要尽力去满足!”巴中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文明城市应该有浓浓的情怀和充足的文化供给,放映坝坝电影在我市已成为常态。近年来,平均每年我市放映各类公益电影2万余场。

为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巴中市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努力方向,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举办“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二月二文昌会”“精品剧目进巴中”“戏曲进校园”“送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全市文艺小分队开展各类惠民演出、戏曲进校园、进乡村,有力促进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全面繁荣。

逛博物馆触摸历史,到图书馆浸润书香,在“家门口”上一堂免费的文化艺术培训课……如今,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了更好满足。

江北客运中心站的红色书橱(资料图)

“随着文明城市创建的不断深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市民王娟表示,出门步行不到15分钟,就有书读、有地坐、有文化活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已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生活日常。

3月23日,位于巴城回风的城市书房内,浅黄色木地板搭配棕色书架,让小屋显得古色古香,利用周末时光前来阅读的市民络绎不绝。书房内不仅有空调、热水,还有无线网。

书香氛围日益浓厚,全民阅读蔚然成风。近年来,巴中市不断完善全民阅读服务设施,积极打造书香校园、书香机关、书香社区,营造出愈发浓厚的“书香巴中”氛围。与此同时,公共文化服务也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通过数字化,巴中市的文化活动惠及了更多的市民。近年来,巴中市文广旅局推出优秀剧目展播活动和线上非遗数字体验馆,让市民足不出户也可享受文化大餐,感受巴中非遗文化。

如今,一颗颗文化的“种子”植根巴中市各个角落,以各种方式融入人们生活,在人们心中悄悄发芽、开花、结果。而文化惠民的背后,是对巴中高质量增进民生福祉承诺的真情回应,也激发了巴中人民共创美好生活的澎湃动力。

来源:同心四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