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援助】赴津之旅:跨越山海的蜕变与成长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2 18:54 6

摘要:五月,我从青海尖扎那片充满高原风情的土地,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检察院,开启了我的赴津跟班学习之路。这段经历于我而言,是职业生涯中浓墨重彩且意义非凡的篇章,它让我在文化交流、业务提升和能力拓展中收获满满,也让我对法治事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五月,我从青海尖扎那片充满高原风情的土地,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检察院,开启了我的赴津跟班学习之路。这段经历于我而言,是职业生涯中浓墨重彩且意义非凡的篇章,它让我在文化交流、业务提升和能力拓展中收获满满,也让我对法治事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文化交流,在思想碰撞中感受温暖。初到天津,我便被天津人民的热情好客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所感染。走进河北区人民检察院,一百多人的大家庭让我瞬间感受到温暖。无论走到哪儿,都能听到“住得怎么样?吃得习惯吗?有什么需要尽管提!”等关切的话语,这种无微不至的关心,让我在异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让我迅速融入了这个充满活力的集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爱上了天津的煎饼果子、狗不理包子、芝麻酱等特色美食,领略到了天津独有的美食文化。在与天津检察人员的交流中,我分享了青海尖扎的风土人情和检察工作特色,同时也学习到了天津检察工作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我深刻认识到,虽然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工作环境存在差异,但我们肩负的使命是一致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跟班初期,我有幸参加了天津市红光中学的成人礼。了解到红光中学为西藏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看到这些藏族学生在红光中学的成长与蜕变,同为藏族的我深受触动,我深刻体会到援建工作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精神和文化的滋养,感受到援建工作在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来津跟班学习的初心和使命。

业务锻炼,在理念转型中汲取力量。根据安排,我被分配在第二检察部跟班学习,经历了从“高原模式”到“都市节奏”的理念转型。期间参与多起刑事案件的办理,让我见识到天津同仁们如何在繁复的证据链条中抽丝剥茧。记得第一次参与案件讨论时,年轻的主办检察官仅用几分钟就厘清了证据的关键矛盾点,这种专业素养令我震撼。第二检察部虽然是重罪部门,但检察官们都很年轻,他们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扎实深厚的法律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让我受益匪浅。通过系统学习,我掌握了证据审查的新方法,更领悟到“求极致”的办案理念。这些经验像一面镜子,既照见自身不足,也指明了提升路径。在与天津检察官们的交流中,我常常被他们的专业精神所感染。他们对每一个案件都一丝不苟,对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这种对专业的执着和热爱,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检察精神。

能力提升,在普法宣传中拓展视野。三个月的跟班学习,我感受到了两地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这里的法治宣传形式多样,除了传统的社区讲座、宣传手册、视频普法,还开设了独具特色的与天津生活广播合作展播的未成年人保护普法节目《津心守‘未’》,通过每周更新的法治讲堂,让法律知识深入人心。我还参加了本部门举办的检察开放日及“北检清枫”工作队进社区开展的法治宣传活动。通过展示未检工作成果、体验模拟法庭、邀请各界人士参观法治基地、开展法治讲座以及现场解答法律咨询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而我也带着青海的民俗风情,与天津的同事们交流分享我们的检察干警深入牧区、乡村,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守护一方安宁的高原法治故事。

收获经验,在岗位实践中提升质效。这段跟班经历,于我而言,是成长的加速器,是视野的拓展窗,更是心灵的洗礼池。它让我从一名普通的检察官助理,成长为具备更开阔视野、更扎实专业素养、更坚定法治信念的法律人。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后,我将把在天津学到的先进经验与理念带回高原,把天津检察官们的严谨态度和专业精神融入日常,结合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办案质效。这段赴津之旅,让我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谊,更收获了成长。这段经历将成为我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家乡的法治建设贡献力量,为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添砖加瓦。

图 文:尖扎县人民检察院

来源:黄南检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