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热闹一晚,吐槽一片。8月31日晚,2025香港小姐决赛落幕,9号陈咏诗夺冠、7号施宇琪获亚军、13号袁文静拿季军。结果一出来,弹幕区像开了锅——“太普通”“没记忆点”“这也能进前三?”我刷完整场,心里想的确实这不会是黑幕把!
热闹一晚,吐槽一片。8月31日晚,2025香港小姐决赛落幕,9号陈咏诗夺冠、7号施宇琪获亚军、13号袁文静拿季军。结果一出来,弹幕区像开了锅——“太普通”“没记忆点”“这也能进前三?”我刷完整场,心里想的确实这不会是黑幕把!
镜头里,26岁的陈咏诗个子不高,160厘米,在台上表演艺术体操,动作利落,专业范拿捏住了。
她本科加州大学伯克利,硕士哥伦比亚,还是博士在读,履历亮眼。但到了三强合影那一刻,状态肉眼可见地垮,嘴角下沉、泪泡发胀,气色拎不起来。观众不买账,很直白:这是选美,不是论文答辩场。
亚军施宇琪,剑桥硕士,投行背景,赛前两个月硬生生瘦了14公斤。
混血底子,上世纪90年代那种“港风硬照感”是有的。可泳装环节紧张到“同手同脚”,妆面偏重又拉高了年龄感,27岁的她被部分网友喊“阿嫲风”,场面一度尴尬。
季军袁文静,斯坦福传播学博士,在北京工作过,为参赛专门请假一个月。她的粤语不熟,竟然还挑战粤语说唱,胆子有,但台下不少人听得替她捏把汗。有人直言:这更像是“高学历面试”现场。
赛后最“意难平”的是1号李尹嫣。哈佛公共管理硕士,会多国语言,拿到“友谊小姐”和“最上镜小姐”。不少观众觉得她该进前三,起码凭“镜头感”和台风,她更像“港姐模板”。
一位老港圈摄影师在后台小声嘀咕:“九十年代,佳丽一站出来,评委不用抬头就能听见吸气声。”他说的那些名字,李嘉欣、陈法蓉、袁咏仪、蔡少芬……我们太熟。
那是“神仙打架”的时代,简历很轻,脸和气场很重。现在反了过来,“美貌附赠、学历为王”,话糙理不糙。
评委的口径也很一致——“自然、自信、真实自我”。赛制在升级,审美在多元,这话没错。但观众看港姐,期待的是“第一眼”的心跳。你可以倡导多元,但别把“惊艳”给弄丢了。更扎心的一点:真正长相拔尖、有影视潜质的年轻人,未必还把TVB当成唯一入口。流量平台太多,变现方式更快,“港姐”的虹吸力在变弱,这是现实。
我不想把矛头只对着三位姑娘。她们努力了,履历也真材实料。争议的焦点在赛制和导向:港姐的“叙事”到底要讲什么?讲城市的多元与上升通道,还是讲东方美学的高光与传承?
如果两手都想要,那舞美、妆造、镜头语言、节奏设计就得同步匹配,把“美”呈现好,把“才”讲清楚。别让选手在硬场地跳体操、在强光下显疲态,这些都是制作环节的“可优化空间”。
观众不是苛刻,是怀旧。**怀旧不等于守旧。大家要的不是复制李嘉欣,而是再次被“美与气场”击中一次。哪怕只有三十秒,也够了。
评论区聊聊——你心中的“港姐该长什么样”?这届三强,你服不服?哪位是你的意难平?
您怎么看?
来源:老九他没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