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浪山小妖怪火了,然后,游戏又“挨骂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2 18:03 1

摘要:几天前,我在网上刷消息时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浪浪山小妖怪》爆火后,不少人在解释“《寻道大千》和它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吐槽“《寻道大千》毁了这个IP”。

这事儿似乎没处去说理……

几天前,我在网上刷消息时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浪浪山小妖怪》爆火后,不少人在解释“《寻道大千》和它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吐槽“《寻道大千》毁了这个IP”。

但,这和我了解的情况有不小出入。一方面,《寻道大千》在2023年就和《中国奇谭》(浪浪山电影的源头动画)有过联动,另一方面,我身边不乏有朋友是因为玩《寻道大千》去看的电影,甚至误以为“那是游戏改编而来”。

而且我去翻了翻《寻道大千》最近的动态,也没看到三七互娱在“蹭”这波儿热度,怎么没吃到IP大火的红利,反而一口大黑锅就扣了上来?

和一些朋友聊过之后,我发现游戏还是没跳出“容易被污名化”的问题。

一场“共赢”,却不被外界认同

理清关系,要从2023年1月份火出圈的动画短片《中国奇谭》说起。

其中的单元故事《小妖怪的夏天》首次让“小猪妖”形象走进大众视野。动画里的小猪妖善良、勇敢、聪明,却被困在浪浪山的“职场”里,为了大王吃唐僧肉的目标,每天都要应对经常变化的指令和无休止的杂务,对“打工人”的隐喻曾引发了强烈共鸣。

随着故事走红,市场上涌现出了一批“小妖修仙”题材作品,长时间霸占微信小游戏畅销榜第1 的《寻道大千》是极有代表性的产品之一,而且它是“买票上车”的——2023年10月《寻道大千》与《中国奇谭》联动,把小猪妖、乌鸦怪、青蛙怪等角色带进了游戏。

而后,《寻道大千》投放的“猪妖砍树”广告便刷屏全网,魔性重复的画面让网友调侃“上过网的很难没看过”。这个场景在《小妖怪的夏天》中也能找到对应,于是“小猪妖”在网友那里“混了个脸熟”,完成了另类的游戏触达出圈。

如果事情到这里就结束,后面或许没有太多的“为IP仗义执言”,但《浪浪山小妖怪》上映爆火,并取得了超10亿的票房,成了全网新焦点,对应的,《寻道大千》也被卷入了讨论,只不过提及它的语境部分是抵触的,部分则是我朋友那种不明所以的。

客观讲,我们应该承认《寻道大千》对小猪妖这一形象的传播度助力。

《寻道大千》早期选择小猪妖,本质是有获取更多流量的目的。但当年游戏爆发时,并没有“大量声音聚焦它对《中国奇谭》负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游戏出力触达的泛用户更多,之后《浪浪山小妖怪》上映前也确实被认为缺乏宣发,甚至有人直言“游戏公司给补上了。”

只可惜结果上明明是“双赢”,舆论走向却截然相反。

在笔者看来,该问题的根源是传播热度没有转化为认知好感,反而因广告带来的“打扰感”(尽管没这个广告也有其他广告),让观众产生了角色形象被消耗的负面感受。

说到底这是一种情感落差,当观众在角色身上投射了自己的情绪,就会自然地产生保护欲,而任何让人觉得“不尊重”或是消耗角色的商业化行为,都会被视为一种破坏。这就是《寻道大千》即便在客观上增加了小猪妖的曝光度,依然难被认可的核心原因。

游戏和好IP可以打通边界

这几年影视动漫IP与游戏的关系早已从“单向借热”变成了“双向共生”。影视动漫内容和故事打磨更深,但大部分团队的“产能”与“形式”决定了难以快速回应粉丝热情,游戏刚好有更强的“互动”与“延展性”,能够有质量地做IP新时代传播。

因此好IP从来都不排斥与游戏的合作,不排斥做合理范围内的演绎。

我们能看到《浪浪山小妖怪》爆火之后,很快就有了巨人网络旗下《月圆之夜》的联动,此前《中国奇谭》与《寻道大千》合作的设定,也并不是毫无关联。

我和一位了解《寻道大千》的同事聊过,他说游戏故事内核与动画的社会隐喻和挣扎虽然不同,主打“小妖逆袭”的爽感体验,但恰恰扣准了小猪妖离开现实这座“浪浪山”出去看看的愿望,其传递的也是通过自己的拼搏努力而不断成长的正向精神。

换个更通俗的说法,如果《寻道大千》没有延续IP理念,那也不会有前两年的联动,如今在用的砍树广告素材也有法律风险。

所以,“赏雅”的同时,我建议大家也更公平地去看待所谓的“俗”。

而且作为一名媒体工作者,我还注意到游戏对IP内容的演绎价值变得越来越高质。

如年初上映的现象级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先后与《王者荣耀》《和平精英》两款国民级游戏宣布了联动,并且《和平精英》已经上线相关联动内容,你在各个平台搜索相关内容,无论和平玩家,还是泛用户,都对该合作有较高的评价。

之前同事做过的报道进行过详细拆解,这里就不重复了,你会发现游戏联动带来了很独特的体验,玩家不再是被动的观众,而是故事的参与者。哪吒不再只是银幕上的角色,而是可以并肩作战、共享冒险的伙伴。这种参与感,是电影放映厅里无法获得的。

IP在故事里没来得及说的细节、观众溢出的情感,游戏可以用玩法补全、用互动延续。不仅能让用户“想起”角色,更能让他们在新的互动中“触碰”角色,并形成新的情感连接,进而使对IP的记忆更持久、更鲜活。

这就是因为找到了“开放探索”的共同语言,实现了双赢。

总而言之,希望未来好的内容可以更“无边界”。

来源:魔法领域先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