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人的骨子里,有着两种看似矛盾却又相辅相成的性格,一是自谦“礼仪之邦”,好广结四方友邻;二是拥有“尚武精神”,推崇自身力量的展示。“礼”为表,“武”为里,中国式的阅兵,正是这种国家性格的集中体现,目的就是捍卫和平,以武止戈。
中国人的骨子里,有着两种看似矛盾却又相辅相成的性格,一是自谦“礼仪之邦”,好广结四方友邻;二是拥有“尚武精神”,推崇自身力量的展示。“礼”为表,“武”为里,中国式的阅兵,正是这种国家性格的集中体现,目的就是捍卫和平,以武止戈。
中国不称霸,但也不会逆来顺受,放任霸权国家恣意妄为,必要的制约手段不可或缺。这也可以借用魏武帝曹操的一句话名言:
“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从1949年建国至今,加上今年的93阅兵,中国已经举行各类大型阅兵20余次。而这其中也有个定律,那就是每逢周年阅兵,都必有王牌武器亮相首秀。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干了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经济上超额完成“一五”计划;军事上打完抗美援朝,和“世界第一军事大国”硬扳手腕;外交上奉行“一边倒”的原则,明确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但同样,锋芒太盛,也自会遭至西方势力忌惮。东北边境刚刚安宁,东南台海风波又起。1954年底,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和蒋介石代表叶公超、顾维钧,在华盛顿签订了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美军公然插手台海。1955年一江山岛解放当天,杜勒斯竟公开发表声明:
“如果台海发生战争,美国将准备使用战术核武器进行反击。”
作为回应,解放军不甘示弱,以炮击金门宣示军事上绝不退让的决心,并加快收复沿海诸岛进程。当然这还不够。1959年正好赶上第一次“逢十大阅”,于是当时阅兵的重心就是宣扬国威,时刻准备投入实战。
本次阅兵,国产装备首次成为绝对主角。
特别是59式中型坦克,就是专门为此次阅兵奉上的献礼。作为中国第一代中型坦克,59式具有较强的火力,装甲防护和机动性能良好,最主要是结构简单,稳定性高,维护方便,可以大量生产并投入实战,完美契合了当时中国国情需要。它的问世,也宣告了中国不能生产坦克的历史彻底终结。
比起10年前的万国造,1959年大阅兵亮相的武器,国产化程度大大提高,虽然很多仍属仿制苏式,但这也是中国军工生产的一个里程碑。
在前来观礼的嘉宾中,包括众多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其中就有赫鲁晓夫和胡志明。无论是城楼上并排站立的这些红色盟友,还是城楼下经过实战历练的赫赫铁军,都是对美国核威慑的强有力回应。
从1960年到1983年,首都北京都没有举行阅兵式。整整24年,对共和国来说,这段历史的大落大起,大悲大喜,凝聚了太多发展阵痛期的辛酸血泪。直至改革开放后,对外交流的大门重新打开,经济逐步走向复苏,中国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春风拂面。
但苏醒的中国,也让冷战模式下的两大阵营开始战栗。北边的苏联,南边的越南,以及老冤家美国,都是虎视眈眈。这是一张巨大的包围网,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要想突围而出,就必须重新捏住拳头。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需要以一种震撼性的方式打破沉默,重塑大国形象。两声平地惊雷,一声是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另一声则是1984年的国庆大阅兵。
84大阅兵,仍是老将坐镇。阅兵总指挥是血战上甘岭的秦基伟,阅兵小组组长是对越还击的西线总指挥杨得志,看台上还有徐向前、聂荣臻两位元帅坐镇。
在装备展示上,这次阅兵着重突出是“百分百国产”。69式主战坦克,63式装甲运兵车,皆是中国独立设计研发。真正让世界为之震动的,是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首次公开亮相。当9辆大型牵引车载着“巨无霸”出现在东长安街上时,观礼人群沸腾了。
第一排是“东风3号”导弹。
第二排为“东风4号”导弹。
第三、第四排分别为“东风5号”导弹的二级弹体和一级弹体。
从1965年立项的“东风-5” 洲际弹道导弹,直到1980年才进行首次全射程试验,并于此次阅兵式上正式亮相。15年的跨度,这是当时中国装备发展的一个缩影,历经坎坷,但苦尽甘来。12000至15000公里的射程,足以覆盖地球另一端的大陆,这是中国首次具备全球战略核威慑能力。
阅兵结束后,总指挥秦基伟曾说过的一句话:
“今天,美国的卫星一天通过北京上空7次,拍照拍得很清楚。”
84阅兵,就是一次面向全球,尤其是美苏两国的战略警告。它传递的信息清晰而有力:中国不依赖任何阵营,也不会被裹挟成为冷战的棋子。只有独立自主,具备强大的国防能力,才能真正御敌国门之外,为改革开放这条“通途大道”扫清障碍。
1999年10月1日的阅兵,被誉为“世纪大阅兵”,纪念意义非凡。然而,在盛大的庆典背后,是笼罩在国人心头的一片阴云。就在几个月前的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记者不幸牺牲,举国悲愤。
一记响亮的耳光,打醒了许多沉浸在经济发展成就中的国人,也让“落后就要挨打”这句历史箴言再次变得刺痛。这一年的阅兵式,曾让无数国人内心打鼓,几乎每一个装备方阵展示过后,都有人会问出同一个问题:
“这武器能打美国佬吗?打得过吗?”
86式步兵战车明显带着苏式BMP-1的影子,皮实但落伍。歼-8Ⅱ曾被送到外国改进,却被评价为“制造工艺存在严重缺陷,结构也很不合理”,和西方四代机比性能差了一截。被誉为防空利器的S-300地空导弹,更是直接从俄罗斯买过来的。
这些,谈何底气?
直到两大王牌的首次亮相。
东风-31型洲际弹道导弹,与前辈“东风-5”相比,在体积、打击精度、生存性能和突防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突破,性能达世界先进水平。如果说“东风-5”解决了核威慑“有与无”的问题,“东风-31”则标志着中国战略核力量开始迈向机动、可靠、高效的现代化阶段。
99式主战坦克,中国坦克由二代进入三代的旗帜装备。主动对抗能力强,火力凶猛,火控已迈进数字化。如果说在99 式坦克之前,中国一直是紧随世界水平的,那么在 99 式坦克之后,中国也开始引领世界潮流。
战略核力量的现代化,陆军装甲部队进入信息化时代,这两大改进,才是真正令国人热泪盈眶的进步。是敢于在使馆被轰炸后,凭着硬实力找北约要个公道的底气。从为罹难烈士降下半旗,到为世纪阅兵升起红旗,这一降一升之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知耻而后勇”的集体意志。
1999年的阅兵,既是一次对自身不足的清醒认知,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郑重承诺。它在向世界宣告,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来捍卫,任何外部霸权都无法阻挡中国军队现代化的坚定步伐。
经历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辉煌,中国以一个更加开放、自信的形象站在世界舞台中央。2009年的大阅兵,更是中国展现综合实力的又一关键性门槛。从设计筹备到转播方案,都是坚持与时俱进,突出时代特色,参阅的武器装备全部都是“中国制造”,九成以上是国庆阅兵场上的新面孔。
此次阅兵展示的不再是单一的“撒手锏”,而是一个完整的作战体系,海陆空三军都是倾家而出。空军参阅的机型全部为国产新型装备,包括警-2000预警机,歼-10,歼-11等主力战机。海军则首次亮相了05式两栖突击车,以及鹰击-62远程反舰导弹,分别展示在两栖登陆和远程反舰能力上的长足进步。
陆军导弹部队压轴的是两款新型导弹,东风-31A洲际导弹和长剑-10陆基巡航导弹。
相比基本型,东风-31A的射程大幅提升至近12000公里,实现了对全球大部分关键目标的覆盖。如果说东风-31解决了“打得到”的问题,那么东风-31A则是在解决“打得准、防不住”的问题上迈出了一大步。长剑-10A巡航导弹则依靠先进的传感器来寻找、识别并定位目标,能够打击有价值的地面目标,与“东风”系列各有专攻。
如果说2008年之前,中国是闭关修炼,以待厚积薄发。那么2008年之后,中国则是秉持着一鸣惊人的魄力,要靠着奥运和阅兵这双板斧,在国际上彻底打响全能型强国的名号。60年一个甲子,中国从被世界主导到主导世界发展的趋势,经历了太多。
从2009到2019年,中国迎来了周年阅兵的一个小高潮。
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也是第一届93阅兵(9月3日被中国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首次公开红箭10反坦克导弹车,红旗9B防空导弹,鹰击12A舰舰导弹,还有技惊四座的东风21D。
2017年建军90周年阅兵,场地由北京转向蒙古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被誉为共和国历史上杀气最重的一次阅兵,99A主战坦克、歼20三机编队首次亮相,东风-31AG洲际弹道导弹更是压轴登场。
直到2019年的建国70周年阅兵,十年三届阅兵,确实令国人陷入了骄傲的审美疲劳。但这一次,阅兵的重点不再是突出单一优势,而是量大管饱,百花齐放,各种神器令人眼花缭乱,也令某些外国老冤家心惊胆裂。
首先是15式轻型坦克,绰号“黑豹”,是装甲突击力量的优秀代表,能完美适应水网、高原山区等极端地形的作战要求,综合作战能力跻身世界顶尖水平。
其次是红旗17A防空导弹系统,又一全能型重器,实现了搜索雷达、制导雷达、防空雷达及指挥系统集成于一车,能够精确打击多批次、多类型目标。无论是战机还是巡航导弹、空地导弹、反辐射导弹,都能一一拦截。
还有东风-17常规导弹,也是首次亮相,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高超音速武器系统。东风17的最大射程在1800-2500千米,速度超过了6马赫,从发射到命中目标仅用不到11分钟。以上数据,均是出自美媒观察推测所出,这足以证明东风-17有多么令人生畏。
最后重中之重,是被誉中国战略核力量的重要支撑,号称“护国神器”的东风-41洲际战略核导弹。简单来说,其射程可覆盖地球绝大部分地区,而且据说美国智库曾通过计算器做过上百次推演,但得出的结论是当前所有反导体系在面对东风-41时几乎完全失效,拦截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东风快递,使命必达,说的就是这位大块头。
从1959年59式中型坦克的初次亮相,到1984年的“东风”初啼,再到21世纪初期海陆空三军重器的百花争艳,每次周年阅兵,都是中国国防军事的一次里程碑展示。中国的阅兵史,就是一部浓缩的共和国战争史和军队现代化史。每一次广场上的铁流滚滚,鹰击长空,都精准地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的国家诉求和战略雄心。
所以我们也有足够的信心可以期待,接下来的93阅兵,又是一场顶级的军事盛宴。每一位国人,都将是历史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来源:青史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