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爽翻了,净利大涨80%,一年净赚千亿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5 17:17 1

摘要:3月20日,拼多多发布了最新业绩,乍一看增速确实放缓了,但跟同行一比依然像“开了挂”。当其他平台忙着搞直播、玩跨界,拼多多却“一意孤行”,把所有子弹全押在电商基本盘......

拼多多又秀了一波“成绩单”。

3月20日,拼多多发布了最新业绩,乍一看增速确实放缓了,但跟同行一比依然像“开了挂”。当其他平台忙着搞直播、玩跨界,拼多多却“一意孤行”,把所有子弹全押在电商基本盘......

01

拼多多发布2024财报:

净利润首次过千亿

拼多多的发展速度依然令人惊叹。

拼多多2024年财报显示,全年营收达到3938.4亿元,同比增长59%,远超同期阿里8%和京东13.8%的营收增速,继续保持着电商平台中的领先地位。

其中,第四季度营收1106.1亿元,同比增长24%,净利润为298.51亿元,同比增长17%。

最引人瞩目的是,拼多多全年净利润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24.3亿元,同比增长高达87%。这一数字,无疑打消了部分投资者对其发展前景的疑虑,再次证明了拼多多的赚钱能力。

利润的大幅增长,与拼多多营收结构的调整密不可分。

过去,拼多多追求极致效率,压缩商家利润空间,但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拼多多主站佣金率同比下降,而广告货币化率持续上升。这意味着,拼多多在维持对商家的吸引力的同时,实现了整体收入的增长。

在竞争激烈的电商市场,拼多多正通过调整营收结构、优化商家关系、积极应对政策变化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02

拼多多成了最专注的电商平台

与其他电商巨头相比,拼多多这一年来似乎显得格外“专注”,或者说“本分”。

它所有的动作都指向了一个目标:把电商生意进一步做大。这种专注,或许正是其高增长背后的核心动力。

纵观整个电商界,阿里巴巴正在谋求“质变”,虽然电商仍是其核心业务,但明显正在向科技方向倾斜——不仅在各个场合大谈AI,还计划大笔投资于云计算和AI基础设施。

另一边,京东也在进行多元布局。2月,京东高调入局外卖已经引起广泛讨论,最近又有消息称京东将目光重新投向线下。

相比之下,拼多多显得格外“专注”。

它没有盲目扩张,也没有追逐科技热点,而是将资源集中在电商核心业务上,不断优化生态,扶持商家,实现高质量发展。这种专注,避免了盲目扩张带来的风险,也为企业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拼多多董事长兼联席CEO陈磊表示,电商行业正在逐步向注重品质、服务、体验以及创新的方向转变,这对电商平台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此外,为了提升供给侧的质量,拼多多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来维护或提升商家权益。

从去年第二季度开始,拼多多通过“百亿减免”降低商家经营成本,通过“新质商家百亿扶持计划”,定向扶持具备产品、技术创新能力的新质商家。

进入2025年,拼多多又宣布成立“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由CEO赵佳臻亲自带队,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商家们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堡垒。

这些举措,固然受到行业竞争加剧、需要缓和商家关系的影响,但本质上,都是在提升消费链条中供给侧的质量。

换言之,拼多多要实现消费升级。以前它可以靠低价标签杀出重围,但形势今非昔比,提升商品品质和服务质量,才能赢得用户的长期信任。

03

长期主义,是国内电商永恒的课题

拼多多财报再次引发了行业对电商发展模式的思考。

在流量红利见顶、竞争白热化的当下,拼多多的“专注”反映出出国内电商发展绕不开的永恒课题——长期主义。

过去,电商行业曾是“胆大就能成功”的代名词。依托国家高速增长的红利,无数创业者涌入,野蛮生长。然而,当经济增速放缓,低速增长期带来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协约履约、员工关系、税务工商,以及不可控的业绩波动和流量不稳定,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许多企业倒闭在虚假繁荣中,表面上业绩亮眼,实则亏损累累。一旦流量或销量出现问题,高企的成本和库存压力便会瞬间爆发。

因此,老高认为,在当下乃至未来几年,电商企业更需要的是“把公司做小,业绩做大”,以最小的成本追求最大的净利润。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加精细化地运营,更加注重风险控制,更加专注于提升盈利能力。

当然,长期主义并非仅仅是“专注”二字,它更需要企业在产品、技术、供应链等方面进行持续投入和创新。

金冠俱乐部有一位深耕女鞋类目16年的亿级电商老板,他的成功经验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这位老板曾经也追求极致的供应链效率,一年上新上万个SKU,但很快发现这种模式难以为继。于是,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将SKU数量大幅缩减至130个。

在他看来,企业需要在产品面上做减法,做好定位,才能打动核心人群。这种“减法”思维,体现了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对企业自身能力的清晰认知。

更重要的是,这位老板并没有止步于产品收缩,而是选择用技术驱动产品创新,通过技术、工艺和材料的创新来解决用户痛点问题,并每年增加5个以上的专利。

这种持续的创新投入,不仅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也建立了企业的竞争壁垒。正如他所说:“我们要做时尚行业的技术型企业,玩的就是跨界。”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长期主义不仅仅是坚持,更是持续的创新和进化。它需要企业不断地适应市场变化,不断地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流量红利见顶、增长神话破灭,电商行业的竞争终将回归本质——用十年磨一剑的耐心,锻造穿越周期的韧性。而那些选择深耕产品、敬畏风险、开放协作的企业,或许正在书写下一个十年的答案。

在金冠俱乐部,200+亿级电商老板正在践行“长期主义生存法则”。这里没有空谈理论的专家,只有拿过结果的老兵;不追捧短期暴利的神话,只钻研稳健增长的真经。

更难得的是,金冠俱乐部倡导“人人分享,人人为师,人人受益”之道,会员之间彼此信任,乐于分享。在这里,企业家可以向任何高人请教,共同探讨企业发展之道。

加入金冠俱乐部,与一群同频的亿级电商企业家并肩,在存量时代找到确定的活法。一个人可能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穿越周期。

来源:老高电商圈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