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下旬,日本政府做出一项不寻常的外交举动——通过驻外使馆向欧亚多国递交外交照会,试图阻挠这些国家参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及阅兵式。
天安门广场上铿锵有力的正步声,是中华民族迈向复兴的足音,却成了日本政府难以忍受的噪音。
2025年8月下旬,日本政府做出一项不寻常的外交举动——通过驻外使馆向欧亚多国递交外交照会,试图阻挠这些国家参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及阅兵式。
日方宣称中方纪念活动“过度聚焦历史”“带有强烈反日情绪”,甚至直言此举是为“防止中国主导的历史叙事在国际间扩散”。
日本对中国9·3阅兵的恐惧,根源在于其历史上侵略罪行的负罪感。阅兵使世界再次关注日本在二战中的侵略行为,如南京大屠杀和细菌战。
这与日本国内刻意淡化、美化侵略史的教育和政策形成鲜明对比,暴露其历史逃避心态。日本政府担心随着大阅兵的传播,他们的子孙后代会知道真相。
日本在国内教科书中完全是颠倒黑白,根本不承认自己二战是对世界各国的侵略,而妄称自己是去帮助亚洲各国人民的。这种历史教育的偏差,导致许多日本人根本不知道他们祖先在八十年前犯下的滔天罪行。
日本试图削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九三阅兵展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和发展成就,吸引了多国领导人出席,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贡献的普遍认可令日本不安。
这次阅兵活动将使用85种语言向全球转播纪念大会和阅兵盛况,世界各国将会知道日军侵华的历史。日本人的真实面目将公之于众,他们担心他们好不容易欺瞒世界建立起来的形象将被世界识破。
日本政府呼吁各国不要参加中国阅兵,反映了其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的焦虑。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贡献的普遍认可与日本长期经营的“受害者叙事”(如聚焦广岛长崎核爆议题)形成鲜明对比。
中日之间的恩怨情仇可追溯到千年以前。公元663年8月27日,朝鲜白江口(白村江口)海域,唐将刘仁轨率领170艘战舰与400艘日本舰船激战。
唐军利用高大坚固的船舰优势,将日本舰船左右夹击,使其不得回旋动弹,再祭出火箭、火炬等火攻手段,几乎将日本舰船全部烧毁击沉。
白江口海战是中日两国作为国家实体进行的第一次交战,也是东北亚地区已知较早的一次具有国际性的战役,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
此役后,日本深刻认识到自己与唐帝国的巨大实力差距,几百年不敢染指朝鲜半岛,不敢与中原帝国正面交锋。战争惨痛教训迫使天智天皇审时度势地恢复与强盛的大唐帝国邦交,随后向大唐派遣遣唐使,中日交流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日本在弱小时潜伏待机,积蓄力量;在强大后立即亮出獠牙,反噬中华。明朝万历年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通过萨摩的岛津氏向琉球施加压力,逼迫其向日本提供征服朝鲜所用的粮食。
1609年,日本萨摩藩发动侵略中国明朝藩属国琉球的战争,以琉球战败、成为萨摩附庸告终。萨摩藩在征服琉球后,将其编入藩属领地,疯狂掠夺琉球群岛的资源,控制琉球王国的硫磺、蔗糖等重要产品的生产与流通。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在朝鲜半岛击败中国,要求巨额赔款和割让领土。最终马关条约签订,中国赔款2.3亿两白银,割让台湾澎湖列岛,日本借此迅速崛起。
历史规律表明,日本强大后并未帮助中国,反而继续侵略。1894年甲午战争后,日本不仅未帮助中国,反而继续侵略,如八国联军侵华、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等。中国近代史的苦难大部分由日本带来,数千万同胞死于日本屠刀之下。
2025年8月26日,中国罕见地以六个字回应日本在东海问题上的抗议:“不接受,已驳回”。事情起因是日本外务省发现中国在东海所谓“中间线”中方一侧海域建设了新的油气开发结构物。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明确回应,中国的开发活动完全处于管辖海域内,属于主权范围,不存在争议。这简短有力的回应,传递出中国对日本一再挑衅忍耐已尽的强硬立场。
东海争端的根源在于划界问题,日本否认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主张,却对中方的开发指手画脚。日本一边依赖中国经济合作,一边在安全与战略上跟随美国捅刀,中国的耐心显然到了极限。
中国举行9·3大阅兵,是为了缅怀在那场艰苦卓绝的抗战中英勇牺牲的先烈们,是为了告慰那些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浴血奋战的英雄灵魂。
这场阅兵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正义的弘扬,是对和平的追求。它让后人得以直观地感受到当年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所换来的胜利成果,提醒着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段屈辱而又伟大的历史。
日本的反对实则是出于其狭隘的民族心理和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他们试图淡化甚至否认自己在侵华战争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不愿意看到国际社会通过参与中国阅兵这一形式来正视历史真相。
日本妄图阻碍国际社会对中国正当纪念活动的认同和支持。他们深知,当众多国家积极参与中国阅兵时,就意味着全世界都在共同铭记这段历史,都在声援中国维护历史尊严的立场。
白江口海战后,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来华学习。
他们从唐朝带走了文字、诗歌、建筑制度,却没能带走“以德报怨”的胸怀。明万历年间,明朝军队击败丰臣秀吉的入侵后,没有逼迫日本割地赔款。
1894年甲午战争后,日本反而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索取2.3亿两白银赔款。
如今,当中国的阅兵式展示出国家的强大与团结时,历史负罪感与战略焦虑交织的日本政府,再次感到不安。他们恐惧的不仅是一场阅兵,而是历史真相大白于天下的道德审判,是一个文明古国重回世界之巅的不可阻挡之势。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大家评论、点赞、收藏、关注、转发!#万能生活指南#
来源:生活奇思妙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