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医生实话:糖尿病若这3个指标正常,肾病离你还远,放心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0 04:08 2

摘要:毕竟,现在谁不知道糖尿病最怕的并发症之一就是糖尿病肾病,一旦肾功能受损,那后续的麻烦简直一箩筐:蛋白尿、浮肿、高血压、甚至尿毒症,严重的还得透析。

近来,不少糖尿病患者一听到“肾病”这两个字,立马就紧张得不行。

毕竟,现在谁不知道糖尿病最怕的并发症之一就是糖尿病肾病,一旦肾功能受损,那后续的麻烦简直一箩筐:蛋白尿、浮肿、高血压、甚至尿毒症,严重的还得透析。

听着都让人头皮发麻。然而,事情也不是一棒子打死,糖尿病就一定要跟肾病“绑定”。只要关键的三个指标稳定,那肾病真的可以暂时放宽心。

首先,必须搞清楚一点:糖尿病本身并不会直接伤肾,真正搞坏肾的是长期血糖控制不良+高血压+血脂紊乱这些因素一起围攻,才让肾小球“压力山大”,最后走向硬化坏死。所以,这三个指标,其实是糖尿病人能不能安然避开肾病命运的“护身符”。

第一个必须重点关注的指标就是尿微量白蛋白(UACR)。这个名字听着不太起眼,但它才是真正反映肾脏早期受损的“前哨兵”。

当血糖长期偏高时,肾小球的滤过膜会逐渐受损,原本不能漏的白蛋白就开始渗透进尿液中,不过一开始量非常少,常规尿检是查不出来的。这种时候,只有微量白蛋白尿检查(UACR)才能看出端倪。

数据显示,如果UACR持续在30mg/g以下,基本说明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尚可,没有明显病理性蛋白漏出。

若开始升高到30~300mg/g之间,那就是“预警期”;一旦超过300mg/g,就意味着已经进入了临床意义上的蛋白尿阶段。这种情况下,肾功能损伤就比较难逆转了。

根据《中华内科杂志》的一项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在超过1.2万名糖尿病患者中,那些每年坚持检测UACR且始终保持在30以下的人,10年内发展为糖尿病肾病的风险降低了约72%。

这个数字不是吓唬人,而是实打实的数据。问题是,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这个指标的重要性,要么不查,要么查了也不看报告。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坚持每年至少检查一次UACR是非常关键的。如果连续3次都正常,那说明肾脏暂时“安然无恙”。

第二个至关重要的指标是肾小球滤过率(eGFR)。这东西虽然听起来像什么高端数据,其实就是衡量肾脏“过滤垃圾”能力的一个核心指标。简单说,就是肾脏每分钟能过滤多少毫升血液。数值越高,说明肾功能越好。

正常人群的eGFR一般在90ml/min/1.73㎡以上,如果在60~89之间,通常说明轻度肾功能下降;低于60,那就属于肾功能中度受损以上的水平了。

糖尿病人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好,容易引起肾小球高滤过状态,短期内eGFR可能偏高,但这是一种“虚高”,是肾脏在超负荷运转,早晚会“熬不住”。

很多人误以为eGFR只要不是低就行,殊不知这个指标也是有“前兆反应”的。

例如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时,eGFR虽然数值正常,但波动性很大,今天90,明天80,后天又飙上100,这种“忽高忽低”的状态,其实比稳稳的80还更值得担心。

一项2022年《国际糖尿病研究杂志》的追踪调查指出,eGFR的波动性大于15%的人群,其五年内出现肾功能衰退的风险要比波动小于5%的人高出1.8倍。

因此,稳定的eGFR是肾脏“寿命长短”的关键。而要保持它稳定,除了控制好血糖,还必须兼顾血压、饮水量、蛋白质摄入等多方面因素。特别是高蛋白饮食,那是“肾脏天敌”,别动不动就天天吃鸡胸肉、蛋白粉。

第三个关键指标是糖化血红蛋白(HbA1c),虽然它本身是用来反映血糖控制情况的,但和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却极其紧密。

原因很简单:血糖控制得好,肾脏所受的“毒打”就小。糖尿病肾病的起点就是高血糖引起肾小球高压状态,后续再加上高血压、高血脂,那肾脏就是“三明治”式夹击。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比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要更有说服力。

国际标准建议大部分糖尿病人的HbA1c维持在7.0%以下,如果是年轻人、早期糖尿病患者,甚至可以设定为6.5%以下;而老年人或合并低血糖风险较高的群体,可以稍微放宽至7.5%左右。但如果长期高于8%,那就不是“轻微失控”,而是“失控状态”了。

根据《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的一项大规模队列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若糖化血红蛋白始终控制在7%以下,其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风险将比控制在9%以上的人低63%。所以说,别小看那一点点数字的变化,背后藏的是肾脏的命运。

同时要注意,有些人虽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控制得还行,但糖化血红蛋白依然高,这说明血糖波动大。

这类人往往忽略了“血糖稳定性”,也就是高峰和低谷之间的差距,结果白天血糖像坐过山车一样上下波动,实际上对肾脏的伤害更大。因为波动大的血糖会刺激炎症因子增加、氧化应激反应增强,从而加速肾小球硬化过程。

此外,保持糖化血红蛋白稳定不仅对肾脏有利,对眼底、神经、心脏的保护也都至关重要。

它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总调度”。所以这个指标不光要查,还要长期盯着看,三个月查一次,是糖尿病人该有的基本习惯。

当然,除了这三个最关键的指标,其他因素也不能放松,比如血压是否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是否定期进行尿常规筛查、是否出现夜尿增多、是否有下肢浮肿等症状。这些都属于“配角线索”,一旦配合主要指标一起异常,那风险系数就大大增加了。

特别是那些患糖尿病时间超过10年的人,更要定期做完整的肾功能评估。

不少人以为自己平时无症状就没事,实际上肾脏这个器官“沉默得很”,等你感觉不对劲时,往往已经到了中期阶段了,后悔都来不及。

总而言之,糖尿病人不是注定会得肾病,这一点非常关键。只要做到三项指标稳定:尿微量白蛋白正常、eGFR稳定、糖化血红蛋白达标,那么肾病基本就不会随便找上门。

关键是得坚持检测、坚持控制、坚持调整,不能今天看数据正常就撒欢,明天高了又装看不见。

换句话说,糖尿病不是“洪水猛兽”,肾病也不是“躲不掉的宿命”。只要认真管理好身体,不犯懒、不心大,那肾脏是完全有可能陪着人走很久的。

[1]张逢,胡杰.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体质指数和预防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09):1489-1491.

来源:GaySpot乐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