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华尔街日报》网站一篇文章聚焦人工智能发展路径差异,指出中美两国正以不同策略推进人工智能技术演进:美国正投入数十亿美元追逐人工智能的“圣杯”——达到或超越人类思维的通用人工智能,而中国则致力于构建具有实用性、低成本的人工智能应用生态。
近日,《华尔街日报》网站一篇文章聚焦人工智能发展路径差异,指出中美两国正以不同策略推进人工智能技术演进:美国正投入数十亿美元追逐人工智能的“圣杯”——达到或超越人类思维的通用人工智能,而中国则致力于构建具有实用性、低成本的人工智能应用生态。
《华尔街日报》网站文章截图
文章指出,在中国,人工智能正在被用于高中入学考试评分、气象预报优化、警力调度以及农业轮作指导。比如,清华大学正在推出一家人工智能医院,通过虚拟医疗助手为医生提供实时疾病数据支持;此外,智能机器人已被部署到工厂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作业;纺织企业则利用AI视觉系统精准识别布料瑕疵。
文章看到,中国政府正在全力支持其愿景。今年1月,中国设立国家人工智能基金,重点支持初创企业,地方政府和国有银行也各自推出了扶持计划。作为“人工智能+”行动的一部分,一些城市还发布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报道截图
文章说,几天前,中国国务院阐述了其“人工智能+”行动的宏伟目标,呼吁加大力度将人工智能融入科技研究、产业发展和其他领域,并提出到2030年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中国也更加积极地拥抱开源模型,用户可以免费下载和修改这些模型,这使得中国企业能够更便宜、更轻松地围绕该技术开展业务。这种方法正在帮助中国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这一趋势也促使硅谷纷纷效仿。
报道截图
文章指出,中国的这种侧重点与美国许多大型科技企业的愿景有所不同。美国的科技巨头认为,能够在思维能力上超越人类的机器,将给科学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开辟全新的研究领域。不过,OpenAI今年8月发布了备受期待的GPT-5模型,该公司最初将其吹捧为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基石,但却让许多用户感到失望。
文章表示,硅谷的其他科技巨头逐渐开始动摇,对“中国的做法可能更合理”这一观点持开放态度。谷歌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和科技分析师赛琳娜最近在一篇文章中表示,如果美国一味执着于实现通用人工智能这一目标,就有可能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上落后于中国。
来源: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