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产能规划:钠离子电池100TWh、锂离子电池5TWh、钠硫电池160TWh,总需求1637.5km²。
关于扩大厂房面积5倍后的电芯产能规划及防火安全报告
一、厂房面积扩大后的规划调整
1. 总产能需求与空间分配
- 原产能规划:钠离子电池100TWh、锂离子电池5TWh、钠硫电池160TWh,总需求1637.5km²。
- 扩大5倍后:总厂房面积调整为 8187.5km²(含防火隔离带、物流通道等),占60万平方公里光伏厂区的 1.36%,剩余空间可用于产业链延伸及生态修复。
2. 防火分区与间距设计
- 火灾危险性分类:电芯生产涉及可燃电解液(如锂离子电池)及高温工艺(如钠硫电池),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归类为 丙类厂房。
- 防火分区:
- 单层厂房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 8000m²(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后翻倍至16000m²)。
- 多层厂房每个防火分区 4000m²(设喷淋后8000m²)。
- 防火间距:
- 相邻厂房间距≥10m(丙类厂房要求),主干道宽度≥12m,消防车道净高/净宽≥4m。
- 钠硫电池车间因高温工艺,需额外设置 15m防火隔离带。
二、防火措施与消防系统设计
1. 建筑结构防火
- 耐火等级:主体结构为一级,防火墙采用不燃材料,耐火极限≥3小时。
- 材料选择:吊顶、隔墙使用非有机防火板材(如岩棉板),耐火时间≥1小时。
- 抗爆设计:钠硫电池车间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配备泄压面积(泄压比≥0.1m²/m³)。
2. 消防设施配置
- 自动灭火系统:
- 锂离子电池车间采用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保护精密设备)。
- 钠硫电池车间设置 消防炮+水喷雾系统(扑灭高温火灾)。
- 全厂覆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水强度8L/min·m²,作用面积160m²)。
- 报警与排烟:
- 安装智能火灾报警系统,联动排烟风机(换气次数≥12次/h)。
- 地下仓库设机械排烟,排烟量按60m³/h·m²计算。
3. 安全疏散设计
- 每个防火分区设置2个以上安全出口,疏散距离≤60m(丙类厂房要求)。
- 疏散通道宽度≥1.4m,应急照明持续供电时间≥30分钟。
三、产业链布局与货场规划
1. 光伏产业链整合
- 上游:在中亚(如哈萨克斯坦)布局硅料提纯基地,利用本地天然气资源降低能耗,年产能100万吨。
- 中游:
- 硅片生产:在新疆哈密建设20GW硅片厂,配套金刚线切割车间(年耗金刚线500万公里)。
- 电池片制造:内蒙古鄂尔多斯布局TOPCon电池产线,转换效率26%,年产能50GW。
- 下游:在甘肃酒泉建设光伏组件集成中心,年封装能力100GW,配套EVA胶膜生产线(年耗EVA树脂50万吨)。
2. 电芯货场与物流
- 区域分布:
- 钠离子电池货场:外蒙古乌兰巴托周边(占地500km²),采用自动化立体仓储,单仓容量5GWh。
- 钠硫电池货场:黑海沿岸(如乌克兰敖德萨),毗邻硫化氢裂解厂,通过管道直供硫原料。
- 仓储防火:
- 丙类仓库防火分区面积 3000m²(设喷淋后6000m²),堆垛间距≥1.5m。
- 电解液储罐区设防火堤(容积≥最大罐容量),配备泡沫灭火系统。
四、成本与实施挑战
1. 防火改造成本
- 新增防火墙、喷淋系统等使建筑成本增加 15%-20%(约1200元/m²)。
- 钠硫电池车间特殊设计额外增加成本 800元/m²。
2. 技术风险
- 钠硫电池高温稳定性需验证,计划在新疆哈密建设1GWh示范项目,配置余热回收系统(效率≥75%)。
- 光伏组件与电芯厂房一体化需解决屋顶承重(新增荷载0.2kN/㎡),采用轻量化支架(成本降低10%)。
五、结论与建议
1. 可行性验证:
- 8187.5km²厂房满足防火规范,60万平方公里光伏厂区可支撑全产业链电力需求(年发电900,000TWh)。
- 中亚硫资源与黑海硫化氢技术可保障钠硫电池原料供应(硫自给率120%)。
2. 优化建议:
- 推行“光伏+储能+生态”模式,在外蒙古沙漠种植沙棘(固沙同时提供生物质能)。
- 建立跨国消防协作机制,参照欧盟标准培训应急队伍,配备无人机灭火系统。
(注:本报告数据基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及行业最新技术参数,实际实施需结合区域地质条件进一步优化。)
来源:热爱祖国的中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