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淋巴瘤在全球是高发肿瘤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案已经从传统化疗逐渐发展到了免疫靶向治疗。CD30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部分其它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亚型等多种淋巴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
近期举行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白血病、淋巴瘤及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暨2025年CSCO血液肿瘤学术大会”上,《CD30阳性淋巴瘤多学科合作诊疗实践病例集》正式发布。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分享CD30阳性淋巴瘤治疗现状、未来发展及新书发布意义。
医脉通
淋巴瘤治疗领域,目前已经从化疗时代走向靶向、免疫治疗时代。其中CD30靶向治疗探索成果颇丰,能否请您谈谈目前我国CD30阳性淋巴瘤整体诊疗现状?
赵维莅教授
淋巴瘤作为我国肿瘤诊疗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面临着区域诊疗水平参差不齐的挑战。中国不同地区淋巴瘤诊疗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亟需构建统一、规范的诊疗体系,以提升整体治疗效果。精准诊断是规范治疗的先决条件,CD30成为帮助淋巴瘤诊断及制定治疗决策的重要标志物,对于淋巴瘤亚型的精准诊断以及科学合理的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CD30检测现状不容乐观,存在检测率低、检测流程缺乏规范以及检测结果判读不统一等问题2。从临床实践来看,中国CD30阳性淋巴瘤的治疗目前仍以化疗为主,但治疗效果不尽人意,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情况有待改善。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创新免疫靶向药物的出现,淋巴瘤治疗已步入新药靶向时代,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临床研究表明,患者尽早使用创新靶向药物,有可能获得更好的治愈机会2。因此,推广规范的CD30检测,推动创新靶向药物的合理应用,是提升我国淋巴瘤诊疗水平的重要方向。医脉通
随着免疫靶向治疗研究的逐步深入,CD30阳性淋巴瘤的治疗正稳步迈向潜在治愈的新阶段。靶向CD30的ADC BV在我国临床的应用今年将满5年,能否请您结合临床用药经验,谈谈BV为CD30阳性淋巴瘤*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哪些改变?
赵维莅教授
在淋巴瘤治疗领域,BV的获批上市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它成功开启了CD30阳性淋巴瘤*的靶向治疗新时代。BV治疗复发/难治性cHL(R/R cHL)可带来长期生存获益,中位总生存期(OS)达40.5个月,完全缓解(CR)患者5年OS率达64%,实现潜在临床治愈3不仅如此,对于处于围移植期的R/R CD30阳性淋巴瘤*,通过BV方案达CR后行移植,再继续BV治疗的“三明治疗法”有助于患者获得深缓解和长期生存4。BV带来的生存获益在不适合移植患者群体中也有展现,一项Ⅱ期研究的5年随访结果显示,在R/R sALCL治疗中BV为移植患者带来生存改善的同时,也为不适合移植的患者带来了持久缓解目前BV已成为CD30阳性淋巴瘤治疗的重要选择,随着临床和真实世界证据的不断积累,BV在临床指南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在2024版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中,BV已成为R/R sALCL及R/R cHL治疗的首选治疗药物(Ⅰ级推荐)6。医脉通
为推动我国
CD30阳性淋巴瘤的专科发展与诊疗规范化,进一步提升我国淋巴瘤诊疗实践能力及患者临床治愈率,《CD30阳性淋巴瘤多学科合作诊疗实践病例集》得以编撰,
能否请您谈谈该病例集的发布有哪些意义?赵维莅教授
目前,我国淋巴瘤诊疗领域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一方面,病理检测缺乏规范,不同地区检测标准和方法存在差异,影响诊断准确性;另一方面,国内各地区间诊疗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地区在诊疗技术、医疗资源等方面差距明显。在这种背景下,进一步推动我国CD30阳性淋巴瘤诊疗实践能力的整体提升迫在眉睫。在这一关键时期,《CD30阳性淋巴瘤多学科合作诊疗实践病例集》应运而生,它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病例集从CD30病理检测、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在CD30阳性淋巴瘤中的意义,以及CD30靶向治疗进展等多个维度,全面剖析了CD30阳性淋巴瘤的诊疗现状,让读者对当前诊疗情况有清晰认知。同时,该病例集精心汇集了30例极具临床指导价值的CD30阳性淋巴瘤病例,详细展示了MDT模式下各淋巴瘤亚型的个体化诊疗过程。这些病例犹如临床工作的生动样本,帮助临床医生在面对繁杂的临床信息时,能够迅速抽丝剥茧、提纲挈领,精准切中要害,为日常诊疗工作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范例。
该病例集的发布,意义深远。它不仅为CD30阳性淋巴瘤领域的探索与经验交流搭建了优质平台,让各级医院的临床医生能够在此基础上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还为实现CD30阳性淋巴瘤的全程规范化诊疗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与实践支撑,助力我国淋巴瘤诊疗水平迈向新的台阶。
医脉通
《
CD30阳性淋巴瘤多学科合作诊疗实践病例集》不仅凝聚了来自全国各地优秀血液学专家的实践经验,更体现了学科之间的深度对话与合作。
CD30阳性淋巴瘤的规范诊疗离不开多学科的合作,请您介绍目前中国MDT模式的现状,以及如何推动多学科诊疗团队高效运作?赵维莅教授
在淋巴瘤诊疗的关键发展时期,MDT模式作为一种新型临床治疗的运行模式,在我国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MDT模式旨在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诊治服务,召集各个专业领域的专家,在特定时间内开展临床会议,共同讨论患者的真实病情,从而一起探讨并制订出具体的诊治方案。为了更好地提升淋巴瘤诊疗水平,应大力推广MDT理念,让更多医疗工作者认识并认可其价值;建立良好的MDT文化,营造多学科协作的良好氛围;完善门诊MDT管理体系,优化工作流程,提高诊疗效率。相信通过这些努力,MDT模式将在我国淋巴瘤诊疗中发挥更大作用,助力我国淋巴瘤诊疗水平迈向新的台阶。
医脉通
《CD30阳性淋巴瘤多学科合作诊疗实践病例集》的重磅发布,为实现CD30阳性淋巴瘤的全程规范化诊疗提供了更多支持。展望未来,能否请您谈谈对CD30阳性淋巴瘤治疗领域的期望,您认为未来还有哪些值得探索的方向?
赵维莅教授
在精准诊断方面,CD30病理检测流程仍待规范,后续应尽快建立统一标准,充分借助前沿技术,尽早、精准地识别淋巴瘤亚型,为治疗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加强基层医生专业培训,缩小地区间诊疗水平差距,让全国各地患者都能接受到规范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新药早期应用也十分关键,目前BV已纳入医保范畴,其可及性得到了一定提升,让更多CD30阳性淋巴瘤*患者能够负担得起这一新药治疗并从中获益。从精准诊断、规范治疗到新药普及环环相扣,有望逐步提升我国CD30阳性淋巴瘤的整体诊疗水平,全方位地为CD30阳性淋巴瘤患者的治疗与康复保驾护航。
赵维莅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科技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
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主任
国家血液内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筹)共同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淋巴细胞疾病学组组长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实验血液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致力于淋巴细胞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以通讯/第一作者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CANCER CELL》、《NATURE GENETICS》、《BLOOD》、《LANCET HAEMATOL》、《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J HEMATOL ONCOL》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文章110余篇,总影响因子超过1600。以团队带头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获国际发明专利2项、国家发明专利16项,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863 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22项。先后荣获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Charpak-Dubousset奖、EBMT青年领袖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上海市科技精英等多项荣誉。
注释:
*注射用维布妥昔单抗在中国获批的适应症为:适用于治疗以下CD30阳性淋巴瘤成人患者:复发或难治性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既往接受过系统性治疗的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pcALCL)或蕈样真菌病(MF)。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使用
维布妥昔单抗简明处方
参考文献:
1. 李小秋.CD30在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检测:现状与挑战[J].中国癌症杂志,2022,32(06):512-518.
2. 马军,等.中国CD30阳性淋巴瘤诊疗生存现状白皮书. 中国肿瘤临床学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 2022,11.
3. Chen R, Gopal AK, Smith SE, et al. Five-year survival and durability results of brentuximab vedotin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Hodgkin lymphoma. Blood. 2016;128(12):1562-1566.
4. Damlaj M,et al.Bone Marrow Transplant. 2020;55(12):2322-2325.
5. Pro B, Advani R,et al. Five-year results of brentuximab vedotin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systemic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Blood. 2017 Dec 21;130(25):2709-2717.
6.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4[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4. https://www.dzrmyy.cn/trend/13753.html
编辑:Nunu
审校:Nunu
排版:Baa
执行:Cherry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