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成为梁山泊大佬,是偶然契机,还是千锤百炼逐步成长起来的?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15 02:30 1

摘要:攻读经史识权谋,笑罢黄巢先绸缪,千锤百炼欲破局,大梦一场终是休。

儒家思想,权谋以及黄巢的故事结合在一起,

使普通的农家子弟宋江,逐渐铸就了自己的人生观,

也从此开始了清晰的人生规划。

攻读经史识权谋,笑罢黄巢先绸缪,

千锤百炼欲破局,大梦一场终是休。

第六十八回 再说宋公明:规划人生,时代局限

书接上回。

从水浒传第十八回宋江出场,到第四十一回黄门山故事,

可以称之为宋江的前半生,而上梁山开始到他最终去世,

则是他的后半生,

宋江是水浒传最为重要的人物,要想读懂水浒,

必须先读懂宋江,我在他一出场的时候,

专门用了一整回的篇幅对他做了一个大致的介绍,

但是当时宋江的所有故事还没有发生,

所以只是针对某些黑化宋江的观点来介绍他,

那么在这一回里,我们再来总结一下宋江的前半生,

围绕着宋江有很多标签,郓城押司,梁山老大,这是他的名头标签,

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及时雨,这是他的人设标签,

会做人情,笼络人心,阴险狡诈,心狠手辣,贪财好色,坑兄弟招安,

山东人对编制有执念,在体制内通匪,做了土匪又想回到体制内,

天罡地煞与生俱来的宿命,九天玄女娘娘赋予的天选之子,

等等之类,这是宋江留给大众的印象标签,

标签,也就意味着一种成见,在这一回里面,

我们先撕去所有的标签,把宋江当成一个有血有肉,

和你我他一样,也需要吃喝拉撒的普通人看待,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走近,了解和理解他,

并且从他身上获取感悟,得到启示。

事先声明,在我所总结的内容中,有一部分是原著中并没有写明,

而我根据原著故事情节所作出的推论,

我会尽量把这些推论的根据写出来,这也只是我个人对水浒的理解,

有人不喜欢,不接受很正常,但是请嘴下留情,别喷!

宋江在年幼的时候,已经开始攻读经史,

但是他从经史中所学到的,除了儒家思想之外,还有权谋,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这两句诗就是根据,

儒家思想,让宋江接受了宋朝的正统性,

可是权谋却让宋江看到了宋朝末年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具体来说,就是奸臣当道,任人唯亲,贪官污吏,肆虐横行,

类似于蔡京的女婿梁世杰做大名府中书,

儿子蔡德章做江州知府,高俅从一个泼皮干到太尉,

他的儿子高衙内为非作歹,欺男霸女的这种种不平之事,

宋江应该了解得太多了。

儒家思想,让他觉得宋朝是正统,皇帝是好人,

也让他有了忠君报国,有所作为的远大理想,

社会现实,让他觉得皇帝被奸臣和贪官污吏们给蒙蔽了,

朝政也由这些坏人所把持,像他这样一个毫无背景的农家子弟,

想要通过科举入仕,实现理想和抱负,是根本不可能的,

宋江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那他究竟又该怎样破局呢?

宋江在学习经史的同时,也对黄巢的故事耳濡目染,

在前文书我已经讲过了,宋江和黄巢的家乡所在地仅有百里之遥,

他们两人是正宗的菏泽老乡,

黄巢起义早于宋江所处的时代二百多年,所谓黄巢杀人八百万的说法,

至今仍然广为流传,近在咫尺的宋江,自然对他更为了解,

一句敢笑黄巢不丈夫,揭示了宋江对黄巢故事的理解,

一方面,他认为黄巢作为一个读书人,就因为科举考试失意,

而造反推翻唐朝,自立为帝的做法是不对的,

黄巢没考上,要么真的是他自己的学识不够,

要么就是科场舞弊所造成的,但这笔账不应该算在唐朝皇帝的头上,

要怪也只能怪那些徇私枉法的官员们,

另一方面,宋江自己也面临着和黄巢同样的问题,

他对科举考试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别说不一定考得上,

就算是考上了,只要有奸臣当道,也很难平步青云,有所作为,

所以宋江认为,黄巢的造反行为值得借鉴,但不能完全照搬,

造反应该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到一定程度就适可而止,接受招安,

等到招安之后,凭借战功做一个好官,爱护百姓,体恤民生,

以此来改变黑暗和腐朽的时代,

儒家思想,权谋以及黄巢的故事结合在一起,

使普通的农家子弟宋江,逐渐铸就了自己的人生观:

这就是通过造反行为震动天下,让皇帝知道自己并且下旨招安,

这样就可以绕过奸臣,实现自己尽忠报国的人生理想。

伟人曾经讲过:水浒传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最终通过招安实现投降,

可见宋江的初心虽好,但是他的观念却是带有局限性的错误,

只能是在封建社会的特定历史时代,对阶级斗争的有限解读,

但是宋江无法超越他所生活的时代,他是一个有识之士,

却并没有跨越时代的超凡能力,

树立了明确的人生观之后,宋江开始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划,

这一点是尤其值得敬佩和学习的,今天普遍流行的一种观念,

就是活在当下,

所谓活在当下的本意,应该是教人放松心态,

既不要对过往沉迷悔恨,也不要对未来过度忧虑,

却成了很多人得过且过,浑浑噩噩的借口,

殊不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性的只有几步,

尽管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宋江的人生目标是有错误的,

但他规划人生的这种方法和态度,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首先就是学做小吏,这条途径,

既能使他不至于为了科举而浪费光阴,

也能使他深刻了解民生疾苦,

还能使他有机会结识三教九流的各路江湖好汉,

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宋江立志先造反,后招安,

那么他就得有自己的造反团队,就得结识众多有本事的好汉,

并且让这些好汉对他景仰膜拜,唯他马首是瞻,

可是要让他逐个地去辨析和结识好汉们,

就得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他身在郓城县做押司,

外出的机会并不多,总而言之就是效率太低了,

于是宋江想到了立人设的方法,只要打造自己仗义疏财,

扶危济困的好名声,做到名动天下,就能让好汉们主动找上门来,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其次,就是得有钱,也就是说宋江的钱从哪里来?

有人说他家里本来就比较富有,宋代的富豪多出自于工商业,

宋江家里既没有开工厂,也没有做生意,只是普通的农户而已,

就算是富农或者是地主,也经不起他那样大手大脚,

所以这一点是根本不成立的,

又有人说宋江做押司贪赃枉法,什么改文案,收黑钱,

他毕竟不是县官,郓城县只有那么大的市场,哪有那么多黑钱?

而且贪赃枉法就不可能保得住自己的名声,

就连蔡京,高俅,童贯,杨戬那样的高官,

在贪污受贿之后,都被人骂成是奸臣,

宋江一个小小的押司又怎么可能做得到名利双收,无人指责呢?

而且宋江本来就是为了获得好名声而搞钱,

他又怎么可能为了搞钱,而不惜损坏自己的名声呢?

换做你是宋江,你会这么干吗?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所以贪赃枉法的说法,也是不能成立的。

但是宋江有钱是事实,在排除了以上两点之后,

在理论上,宋江钱的来路有无数种可能,

山里挖的,水里捞的,你说是天上掉下来的都行,

但是结合水浒传的主旨,这些都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所以我推测,宋江的钱,应该是黑道上劫富济贫而来的,

在上一回里我已经根据事实推测,宋江与黄门山四将早就相识,

这一点与原著中的其他情节并无冲突,

大家可以仔细看过上一回之后,再结合这一回,我就不再赘述了,

黄门山的老大摩云金翅欧鹏,入行绿林的时间很久,

是一个标准的职业山大王,原著中第四十一回为此提供了根据:

那人姓欧名鹏,祖贯黄州人氏,守把大江军户,因恶了本官,

逃走在江湖上绿林中,熬出这个名字,换做摩云金翅,

这个熬字,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推断欧鹏做了很久的山大王,

宋江早年便与他相识,从此也就有了自己的基础团队和来钱渠道,

或许有人会问,黄门山四将自己辛辛苦苦抢劫的财物,

凭什么要送给他宋江呢?这里要说的是,宋江并未置身事外,

而是率领黄门山四将,实施多次劫富济贫行动的策划者,

因为原著中并没有写到这些行动,所以我无法推测其中的详情,

我之所以认为宋江是策划者,就因为第一次生辰纲,

水浒传里所有的重大问题,一经提出之后必须得有答案,

只不过有些问题的答案没有明写而已,

理论上讲,截取第一次生辰纲的可以是任何人,

但结合第二次晁盖等七人智取生辰纲,便可以推测出,

截取第一次生辰纲的人,绝对不是普通人,

因为晁盖是第二任梁山老大,

吴用,公孙胜,刘唐和阮氏三雄都是天罡星,白胜是地煞星,

如果截取第一次生辰纲的人是无名之辈的话,

这显然完全不符合原著的宗旨和立意。

甚至可以进一步下结论说,他们同样也是梁山好汉,

关于这一点,梁中书和杨志的话里给出了很多的线索,

梁中书说第一次生辰纲是半路被劫的,

从河北到河南的半路,正好就在山东境内,

梁中书说,只因用人不着,半路被劫去了生辰纲,

可见押送第一次生辰纲的将领,并非李成,闻达和索超,

而是一个无名之辈,否则这三人早就应该丢官罢职了,

而且梁中书也提到了,多派军校防护的思想意识,

而杨志则表示,你派五百人也不顶用,

我由此推测,押送第一次生辰纲的队伍,人数大概在一百多人左右,

这也就意味着,用蒙汗药酒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要想抢劫第一次生辰纲,必须得动用一整个山寨的绿林队伍才行,

黄门山总共有三五百名小喽啰,符合这一条件,

杨志说,官军士兵一看到强人就立刻跑了,

因为当时他在大名府已经当了几个月的提辖官,

第一次押运生辰纲的军校中,肯定有少数活口逃回来,

描述当时被劫的情景,所以杨志才会知道,

他的说法也证实了,强人不在少数,

如果只是廖廖几个人的话,官军士兵是不可能望风而逃的,

梁中书又说,第一次生辰纲被劫之后,始终都没有查出来是谁干的,

宋江身为郓城县的押司,他能为晁盖报信,

就更能为自己隐藏真相,但是他能瞒得过别人,

却瞒不过在郓城县做都头的朱仝和雷横,而且这两人和他关系都不错,

所以我才推测,朱仝和雷横也参加了第一次劫取生辰纲的行动,

只有这样,他们三人才能联手及时消灭证据,让案件无从查起,

综上所述,第一次生辰纲在山东境内被劫,抢劫者是梁山好汉,

宋江手上有欧鹏这一票人马,又与朱仝和雷横交情至厚,

他完全有机会,有能力策划实施抢劫第一次生辰纲的行动,

除此之外,还有三点证据可以作为佐证,

第一,生辰纲虽然价值十万贯,但其中大部分都不是银子,

而是珠宝古董等贵重礼物,

要想将这些东西快速出手变现,就需要一个理财高手,

黄门山的老二神算子蒋敬,恰好就是这么一个人物,

第二,阎婆惜把晁盖的书信捏在手中之后,

非要找宋江要一百两金子,宋江于是这样说道:

你给我三天时间,变卖了家私之后,凑一百两金子给你,

宋江一个人住在县城,他不可能在家里放很多贵重的家私,

如若不然,就会引起包括县令时文彬在内的一众同事的怀疑,

因为这明显与他的收入不符,也与他谨慎精明的性格不符,

退一步说,就算他在家里摆了很多贵重的家私,

他又上哪去找一个能在三天之内,拿出一百两金子的买主呢?

所以我推测,宋江当时手上并没有一百两金子,

他只能到某个地方去取,要么是在他的老家,

要么则是骑马赶往离郓城县只有一天路程的黄门山,

第三,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的时候,欧鹏排在第四十八位,

是职业山大王武将的身份中的第一名,排在他前面的,

二龙山三雄以及史进,都不是职业山大王,

朱武和裴宣,都不是武将,和他能力有得一拼的樊瑞和鲍旭,

都被他远远甩在身后,而蒋敬排在第五十三位,

在他的身后,吕方,郭盛是宋江的两大护法,

安道全和皇甫端是两位名医,王英是宋江的救命恩人,

扈三娘是宋江的义妹,欧鹏和蒋敬在上山前后,

都没有太过于出彩的表现,这样的排名是有一定原因的,

因为原著中没有写明,我无法推测劫取第一次生辰纲的细节,

所以我认为宋江主导并策划了第一次截取生辰纲,

只是基于逻辑思维所作出的推测,属于我的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因为只有这样,才最为接近宋江的人物形象,

他作为能够领导梁山团队的大哥,绝不是偶然性因素形成的,

而是通过深谋远虑,千锤百炼才铸就的,

所以严格来讲,宋江应该是一个惯犯,

劫取生辰纲绝不是他首次劫富济贫的行动,也就是说,

在这次行动之前,他已经通过劫富济贫的方式获得了财富自由,

再者,有了钱之后怎么办?这就涉及到宋江做人情的艺术,

晁盖和柴进,也是仗义疏财的江湖大佬,可是他们和宋江比起来,

在做人情方面,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因为他们给钱的对象,大部分为两种人,

一种是官差,而另一种就是投靠他们的各路好汉,

宋江则不同,除了给钱上述两种人之外,

他把大部分的银子都给了普通百姓,比如讨棺材的阎婆,

街头卖汤药的王公,打把式卖药的薛永,卖唱的宋慧莲,

这一点是相当厉害的,因为普通百姓就代表着民心,

他们受了宋江的恩惠,却又无力回报,只有一张嘴口口相传,

从而把宋江及时雨的大名,传遍了整个天下,

按照宋江原来的计划,他本打算时机成熟的时候,

就以黄门山作为根据地,拉起替天行道的大旗,

他之所以给晁盖报信,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可是晁盖等七人上了梁山,派刘唐到郓城县送金子的时候,

宋江通过向他了解,就意识到梁山地域广阔,地势险峻,

远比黄门山的发展前景要大得多,

但问题是,晁盖已经做了老大,有了自己的团队,

宋江由此萌生了游历江湖,扩充团队之后上梁山,

凭借实力争取话语权的想法,

偶然发生的阎婆惜事件,正好给了他契机,

于是才有了横海郡,孔家庄,清风寨三地之行,

到他大费周章收降秦明时,他造反上梁山的意愿已经非常明显了,

宋清的一封假信,让宋江一上梁山的行动终止,

赵氏兄弟围捕宋家庄的时候,宋江则顺水推舟,他没有在躲进地道,

而是主动认罪,被抓,发配,其目的就在于通过游历江湖,

进一步招揽好汉,扩充自己团队的实力,

所以他在发配途中,有机会二上梁山的时候,选择了坚决拒绝,

所谓宋江听老爹的话,要讲忠孝,逼不得已才上梁山的说法,

就是完全站不住脚的,那副没有封条的行枷,

以及宋江在浔阳楼所吟的反诗,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而且反诗只是宋江上梁山的偶然契机,不管有没有反诗事件,

只要时机成熟,宋江最终一定会率领兄弟们上梁山,

因为李俊等三人都能探听到宋江发配的消息,

所以我推测欧鹏等四将不可能不知道,也就是说,

在宋江发配江州的路上,他曾经上过黄门山,

这一点与原著中的情节,没有任何矛盾之处,

即便没有反诗一事,宋江也会告诉欧鹏:

我这次去江州,是为了多招揽一些兄弟,

然后带着他们一起去水泊梁山,到时候顺路把你们也带上,

你们先在这里等我的消息,但是一定要记住,

不要对任何人说起,我们曾经劫过生辰纲,

即便将来有梁山人马来接应我们,你们也要装作不认识我,

至于欧鹏等人为什么没有劫法场,那的确是因为没有及时得到消息,

毕竟黄门山离江州有三天的路程,往返就需要六天时间。

宋江之所以要隐瞒自己与欧鹏等人相识,以及劫取生辰纲之事,

理由是相当充分的,因为他在二上梁山时,以忠孝为借口,

拒绝了一众好汉的苦苦挽留,如果让众人知道,

他在晁盖之前就已经主谋抢劫了生辰纲,那不就是啪啪打脸吗?

众人不就彻底看清了他,表里不一的真实面目吗?

我反复说过,人性是复杂的,宋江这样的人,尤其复杂,

可是人生本来是复杂的,需要这样复杂的头脑和性格,

而不是仅仅用好人和坏人来评价宋江以及梁山好汉,

总有些观点认为梁山好汉是土匪强盗,可同样还是这些观点,

又认为宋江为了荣华富贵坑了兄弟,

请问,坑土匪强盗有什么错?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又有些观点,把宋江妖魔化,说成是世间最大的坏人,

别的不说,只说宋江率领梁山好汉在接受诏安之后,

征辽这一件事,岳飞抗金,千百年来被誉为民族英雄,

可是辽金有什么区别呢?在北宋时代,

他们不都是侵略中原的异族吗?杨家将不就是因为抗辽,

才得以被千古传颂的吗?宋江等众好汉,

就算不被称为民族英雄,也应该被称为好汉义士吧,

非要说他们是土匪强盗,这不是罔顾事实的双标吗?

还有些观点,始终把宋江在清风山为了收降秦明,

指使燕顺和王英杀百姓的事情,以及李逵的滥杀揪住不放,

可是他们征辽收复北方四州,挽救了无数无辜百姓的生命,

却被这些观点视若无睹,从不提起。

梁山好汉,各有风采,他们每个人的能力,都远在普通人之上,

尤其是宋江,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不贪财,不好色,忍辱受屈,坚韧不拔,

这种超强的意志力,又有几人能做得到呢?

那些观点,却把他们评价得一无是处,其原因究竟何在呢?

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就是一种眼高手低的浮躁而已,

这种浮躁,最明显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在互联网上看到太多的物欲横流,

总以为百万身家是穷人,千万资产也不过是一般而已,

第二,沉迷于穿越剧,用现代人的普通常识,或者是所谓的超能力,

摇身一变成为天之骄子,明君圣贤,霸道总裁之类,

还是醒醒吧,面对月薪几千,借呗花呗的现实,

在读书的过程中克制那种不切实际的浮躁,

心平气和地感悟人生,学习为人处事,开拓进取的智慧,

脚踏实地,坚韧不拔,学以致用,若真有那一天,回头再看,

藐视比自己强的人,是不是一种幼稚可笑的行为呢?

本篇我们总结了宋江的前半生,

从下一回开始,宋江正式上了梁山,

从此开启他征战四方,驰骋疆场的传奇经历,

欲知详情,且听下回分解。

来源:优戏深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