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图书馆“四季童读”2025年夏季卷“佳作丛谈”如期而至!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入选作品,国图少儿馆特别开设此栏目。在这里,我们将通过馆员的书评、出版编辑的导读以及作者的创作心得、专家荐书等多种形式,带领小读者们一同探索每一部佳作背后的故事。
国家图书馆“四季童读”2025年夏季卷“佳作丛谈”如期而至!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入选作品,国图少儿馆特别开设此栏目。在这里,我们将通过馆员的书评、出版编辑的导读以及作者的创作心得、专家荐书等多种形式,带领小读者们一同探索每一部佳作背后的故事。
今天,夏季卷“佳作丛谈”为大家带来的是馆员推荐之《北极的黑夜和白天》。同馆员老师一起翻开本书,前往神秘的北极!
馆员推荐之《北极的黑夜和白天》
如果有人问我:“世界上最清澈、最纯洁、最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在哪里?”即使从来没有用眼睛眺望、用双脚丈量过这个地方,从图片和视频中感受到的吸引力也会让我毫不犹豫地说出那个带有神秘感的名字——北极。
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北极常常是个“反日常”的存在。在谈论昼夜时,我们会习惯性地用钟表的指针去定义,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俗语去理解生活,仿佛这是生下来就已经约定好了的不变的事实。可是当你翻开《北极的黑夜和白天》,这种认知会被神奇地打破:在北纬66°34′以北,太阳可以连续186天都悬在冰原之上,也能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将天空让给星星,让它们成为天空唯一的主角,照耀长达半年的黑夜。本书并未把这片土地简化为地理名词,而是以科考者的亲历为笔,用轻盈的笔触,将科学的严谨、人文的温度与极地的极端和诗意编织在一起。正因如此,这本科普书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带领我们踏上重新理解“存在”的旅途。
极昼与极夜,是北极“最颠覆人们认知”的常识,能让我们彻底地认识到它的与众不同。书中没有用“地球公转倾角”这类晦涩的专业术语去制造距离,而是通过一位科考队员的手记,用生活化的语言来描述这些抽象难懂的天文现象。例如,作者写道:“连续第60个白昼,帐篷外的阳光斜斜地扫过冰面,像谁把沙漏倒了过来,时间流得又慢又稠。煮咖啡时突然恍惚,此刻该说早安还是晚安?”这些平凡琐事被描绘得极具生活气息,让人倍感亲切,使我们不由自主地代入科考队员的第一视角,随他一起感受北极的黑夜和白天。而当我们不再被白天和夜晚“追逐”,现代人在“时间焦虑”方面的烦恼也随之消散,北极的太阳会让我们明白:时间其实本无刻度,是生命赋予了它意义。
毫无疑问的是,北极的生存环境确实艰苦,很多关于北极的生命故事也都着重讲述了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但在《北极的黑夜和白天》中,我们看到的分明不是“苦寒中的挣扎”,而是“适应里的智慧”。作者在描写北极熊时提到:“它们的毛发看似雪白,实则是透明的‘光导纤维’,能将微弱的阳光传导至黑色皮肤,就像穿着自带供暖系统的外套。”除此以外,还有北极狐的换毛、雷鸟的羽色变换、苔藓在极昼里“争分夺秒”的生长周期……种种进化的巧思,都在诉说同一个真理:生存不是对抗环境,而是与环境共舞;生命不是与环境对抗,而是与之相互适应。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那些“莫名的默契”往往会令人惊喜万分,让我们感受到和谐与美好。那么,对于生活在北极的动物们而言,这种“默契”还有可能在如此严酷的生存环境下发生吗?事实上,我们往往只注意到了北极的残酷,却不知道正是那些“生存合作的默契”让它们更加紧密地相连。例如,北极狼在狩猎时会与渡鸦形成奇妙的合作——狼群撕开猎物后,会留下部分残骸给渡鸦,而渡鸦的鸣叫又能为狼群指引方向。我始终在想,这种“不占有”的共生关系,或许就是人类社会需要的生存哲学和模式。
书中最珍贵的,是对“人类角色”的定位觉醒。从早期探险家的日记片段中所提到的“我们以为自己是征服者,直到暴风雪卷走了帐篷,才明白这里的主人从来不是我们”,到现代科考站的日常记录中所写的“测量冰层厚度时,我们会避开海豹的栖息地;采集样本时,总会留下半片苔藓”,这种定位与态度的变化,远比“征服自然”的野心更加雄伟。因为真正的探索并不是凌驾于它们之上,而是融入其中;是去感受它们的生活,而不是改变他们的生活。
轻轻合上书页时,窗外的昼夜依旧分明,但却在这本书的折射下,投射出更加包容宽广的星光。北极的极昼和极夜,原来不只是遥远的自然现象,更是一面镜子——照见时间的弹性,照见生命的韧性,照见人类与世界和谐相处的可能。而这本书也让我们在迷雾中看清了方向:在这个被速度与效率裹挟的时代,或许我们都需要一点北极的智慧——慢下来,敬畏着,与世界温柔共生。
“北极的黑夜与白天,从来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生命循环的两面。”人生亦然,科学亦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亦然。或许,这就是这本小书最厚重的馈赠。
(本文作者:国家图书馆馆员 马思涵
图片来源:明天出版社)
本期图书
《北极的黑夜与白天》
徐小龙/著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适读年龄:7-9岁
主题分类:科普类
内容简介:
作者以极地科考队员的亲身经历,用生动故事向小读者展现极地独特生态。作者巧妙地从北极是否也有企鹅、极昼极夜现象、南北极科考哪个更难等问题切入,为小读者揭开了那片人迹罕至的汪洋和那座远离人烟的孤岛的神秘面纱。书中配有实景照片与手绘插图,兼具趣味性与科学性。通过科考故事,既展现了科研人员的使命担当,又呈现了我国极地科考的重要成果。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