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学课本里读柳宗元的《哀溺文序》,总觉得那溺亡者有点傻 —— 都快淹死了,还攥着那千钱不肯撒手,嘴里念叨着 “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末了连命都搭进去。那时候光顾着感慨 “钱乃身外之物”,哪儿能想到,千年后的交易市场里,一群比古人精明百倍的 “当代溺者”,正攥
中学课本里读柳宗元的《哀溺文序》,总觉得那溺亡者有点傻 —— 都快淹死了,还攥着那千钱不肯撒手,嘴里念叨着 “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末了连命都搭进去。那时候光顾着感慨 “钱乃身外之物”,哪儿能想到,千年后的交易市场里,一群比古人精明百倍的 “当代溺者”,正攥着另一样东西往水里沉,那玩意儿不是沉甸甸的铜钱,是轻飘飘却能压垮人的 ——“暴富的欲望”。
要是柳先生活到现在,怕是得再写篇《新哀溺文序》,笔下的主角不再是腰间挂钱的渔夫,而是对着 K 线图两眼放光的股民、盯着币价心跳加速的年轻人、捧着期货账户算 “翻几倍” 的上班族。他们嘴里念叨的也不是 “吾腰千钱”,而是 “再涨五个点就卖”“这波能到十万”“听导师说月底就能翻倍”,结果呢?跟当年那渔夫一样,越陷越深,最后被自己心里的 “贪念洪水” 给淹了。
先说说楼下老王的故事。老王退休前是单位里的会计,一辈子跟数字打交道,总觉得自己 “算得准、看得透”,退休后闲得慌,跟风入了股市。刚开始他还挺谨慎,就拿五万块 “试水”,买了支业绩稳的蓝筹股,没俩月涨了十个点,老王乐坏了,晚上跟老伙计们喝酒,拍着胸脯说 “还是我懂行,这股市跟算账一样,摸清规律就能赚”。
可这钱一到手,老王心里的 “小算盘” 就歪了。他看着隔壁小李买的 “妖股”,三天涨了四十个点,心里直痒痒:“我这十个点算啥?要是换支股,说不定半个月就能翻倍。” 于是他不管蓝筹股的 “稳”,全仓追了那支 “妖股”。刚买进去第一天,还真涨了五个点,老王半夜起来看盘,越看越兴奋,给儿子发消息:“等爹赚了钱,给你换辆新车。”
结果第二天一开盘,“妖股” 跟断了线的风筝似的往下砸,老王慌了,想卖又舍不得:“再等等,说不定能反弹。” 就这么 “等” 了三天,股价直接腰斩,五万块变成了两万五。老王坐在电脑前,手指抖得跟筛糠似的,嘴里还念叨:“怎么会这样?昨天还涨呢……” 后来我再碰见他,他总说 “早知道不贪那点了”,可下次看见 “涨停预告”,他还是忍不住点进去 —— 你看,这 “暴富的钩子”,一勾一个准。
不光是老王,现在年轻人玩的 “新花样”,更是把 “哀溺” 演得淋漓尽致。我表弟去年刚毕业,找了份月薪八千的工作,按理说刚起步挺不错,可他总觉得 “赚钱太慢”,听同事说炒币能 “一夜暴富”,立马凑了三万块,跟风买了个 “不知名小币”。
刚开始那币还真涨了点,表弟跟打了鸡血似的,天天在朋友圈发 “币圈神话”,还劝我 “赶紧上车,晚了就没机会了”。我劝他 “小心点,这玩意儿不靠谱”,他不听,说我 “太保守,不懂新趋势”。后来那币突然崩盘,一夜之间跌了百分之九十,表弟的三万块变成了三百块,连顿火锅钱都不够。他跟我吐槽的时候,眼圈都红了:“我当时就想,再涨一点就卖,结果……”
你看,这不就是当代版的 “哀溺” 吗?表弟手里的 “三万块”,本来是他几个月的工资,不算多也不算少,可他眼里盯着的不是 “三万块”,是 “三万变三十万” 的 “暴富梦”。就像当年那渔夫,手里攥的不是 “千钱”,是 “千钱能买多少米、多少布” 的执念 —— 结果呢?钱没了,命(或者说,本该安稳的生活)也被搅乱了。
更有意思的是,现在交易市场里还多了些 “当代溺者导师”。这些人顶着 “交易大神”“理财专家” 的头衔,在直播间里唾沫横飞,说自己 “去年翻了二十倍”“带着学员赚了几百万”,手里拿着的 PPT,满屏都是 “暴富秘籍”“稳赚技巧”。可你要是真去查他们的底细,大多是 “自己都快淹死了,还教别人游泳”。
我之前刷到过一个直播间,主播自称 “币圈老炮”,说自己能 “精准预测涨跌”,让观众 “跟着他买,保准赚钱”。有个观众问他 “你自己账户里有多少钱”,主播支支吾吾半天,最后说 “我这是帮大家赚钱,自己的钱不重要”。结果后来有人扒出来,这主播的账户里就剩五百多块,连直播间的电费都快交不起了 —— 这不就是《哀溺文序》里,要是渔夫还有力气,说不定会站在水里教别人 “怎么攥着钱游泳” 吗?
其实说穿了,交易市场里的 “溺亡”,从来都不是因为 “钱” 本身。古人溺于 “千钱”,是觉得钱能换生活;现在人溺于 “暴富欲望”,是觉得 “更多的钱” 能换自由、换体面、换 “高人一等”。可问题是,“千钱” 是实打实地沉,“暴富欲望” 是虚晃晃地飘,你以为它能带你飞,其实它会拖着你往下坠。
就像有人本来只想赚点零花钱,赚了之后想赚 “一个月工资”,赚了工资想赚 “一年积蓄”,最后把本金都搭进去;有人本来只是 “试试看”,后来变成 “不甘心”,再后来变成 “赌一把”,最后把自己的生活都 “赌” 进去了。这哪里是在 “交易”?分明是在跟自己的贪心 “拔河”,最后输的不是市场,是你手里攥太紧的 “执念”。
要是柳宗元能看见现在的场景,说不定会在文章里加一句:“今之溺者,非溺于钱,溺于欲也。钱可舍,欲难抛,是以溺。” 其实不管是古代的 “千钱”,还是现在的 “暴富梦”,本质上都是 “舍不得”—— 舍不得眼前的利益,舍不得心里的幻想,最后把自己拖进了水里。
所以啊,各位在交易市场里 “游泳” 的朋友,不如偶尔停下来想想:你手里攥的到底是 “机会”,还是 “溺水的石头”?要是觉得喘不过气了,不如先把 “暴富梦” 放一放,别让那点欲望,把你本该安稳的生活给 “呛” 着了。毕竟,能在水里好好活着,比啥 “暴富” 都重要,你说对吧?
来源:黄甦谈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