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招商银行交出了一份“增利不增收”的成绩单: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48%至3374.8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2%至1483.91亿元。尽管净利润实现微增,但3月25日年报发布后,其股价次日大跌超5%,创下去年10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这一市场反
谁会想到,刚刚发完年报的招商银行就遭遇了股市上的双杀。
何为双杀,就是A+H股的同步大跌,更加神奇的是跌幅都超过了5%。是招商银行年报暗藏杀机?还是资本市场的不认可?
还需要通过年报,找寻答案。但不得不说一个观点,那就是招商银行的2024年财报昭示了:压力与危机。
为何增利不增收?
2024年,招商银行交出了一份“增利不增收”的成绩单: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48%至3374.8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2%至1483.91亿元。尽管净利润实现微增,但3月25日年报发布后,其股价次日大跌超5%,创下去年10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这一市场反应揭示了投资者对招行未来发展的担忧。
本文将从财务数据、业务结构、市场环境等多维度剖析招商银行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潜在危机。
招行营收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下滑。中金公司表示,招行2024年业绩符合预期,但受债市调整、贷款重定价因素影响,预计招行营收仍有负增压力。
不过也有人认为, 招商银行的业绩表现符合要求,招商银行董事长缪建民致辞中概况的三个词——“稳、进、好”,无论是盈利还是资产质量都维持了稳健,通过拨备的释放,实现净利正增长。
盈利能力核心指标净息差继续下行,跌破了2%——年报显示,该行去年净利息收益率1.98%,同比下降17个基点。
招行在年报中解释,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资产端,一是受上年存量房贷利率下调、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降及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影响,新发放贷款定价持续下行,贷款平均收益率继续走低;二是市场利率中枢持续下行,带动债券投资、同业和票据贴现等市场化资产收益率继续下降。负债端,低成本活期存款增长承压,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一定程度上削弱存款利率市场化下调的效果,负债成本率维持相对刚性。
核心财务指标背后的压力
营收连续两年下滑,增长动能不足,招行2023年营收同比下降1.64%,2024年进一步下降0.48%,连续两年的营收负增长反映出其核心业务增长乏力。尽管净利润通过成本控制实现正增长,但依赖“降本增效”的盈利模式难以持续。
利息收入承压,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1.58%,净息差从2023年的2.15%降至1.98%,创历史新低。贷款增速放缓(2024年贷款总额同比仅增5.83%,为10年最低)叠加LPR下调导致的资产端收益率下降,是息差收窄的主因。
非息收入增长受限,非利息净收入虽增长1.41%,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下降14.28%,连续两年双位数下滑。代销基金、理财等财富管理业务受费率下调影响显著,叠加资本市场波动,财富管理转型面临挑战。
分红不及预期,高股息逻辑动摇,招行2024年每股派息2元,现金分红比例35.32%,虽高于平安银行(33%)和中信银行(30%),但因股价前期涨幅过大(较2023年末涨75%),股息率降至4.69%,低于同业水平(平安5.3%、中信4.9%)。在“高股息”成为银行股估值核心的背景下,招行吸引力下降,引发资金抛售。
业务结构中的隐忧,零售业务增长分化,消费贷独木难支。作为“零售之王”,招行零售客户数突破2.1亿户,管理零售AUM达14.93万亿元,但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同比下降9.28%。消费贷成为唯一亮点(余额3961.6亿元,同比增31.4%),但其规模仅占零售贷款的5.7%,对利润贡献有限。房地产下行导致按揭贷款缩水,叠加居民收入波动,零售业务整体增长疲软。
大财富管理业务承压,大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包括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和托管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却持续承压,报告期内,招行2024年大财富管理收入376.47亿元,同比下降16.84%,并且下降速度超过2023年的7.9%。
招行对此解释,下降主要是受到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变化的影响。
代销费率下调的直接冲击,2023年9月后,监管部门对保险、基金等代销业务实施降费政策,导致手续费收入缩水。例如,招行2024年代销理财收入同比下降18.37%,代销基金收入下降21.52%,代理信托计划收入下降19.43%。尽管招行通过“以量补价”策略缓解部分影响,但降费政策对收入的压制效应在2024年进一步显现。
理财产品管理费率下降,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加速,叠加市场竞争加剧,招银理财等子公司被迫下调管理费率以维持规模,导致资产管理手续费收入下降7.89%
具体来看,大财富管理收入,最核心的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20.05亿元,同比下降22.70%。这些业务主要代销理财、基金、保险、信托等。这其中,除了理财,代销基金、保险、信托收入均有明显减少。
这意味着,让招行非息收入增速回正的可能是债券投资。年报显示,该行计入非利息收入的其他净收入达541.17亿元,同比增长34.13%。其中,投资收益298.80亿元,同比增长34.74%,主要是债券投资收益增加。
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721亿元,较2021年峰值下降25%。代销基金收入下滑、理财费率让利、托管业务竞争加剧等因素持续施压。尽管招行在高净值客群(私行客户16.9万户,增长13.6%)和数字化服务上具备优势,但短期内难以对冲行业性下行趋势。
对公业务增长乏力,贷款结构失衡,贷款增速放缓至5.83%,显著低于2021年的10.76%。对公贷款受经济复苏缓慢影响需求疲软,而零售贷款中按揭占比下降虽优化了结构,但消费贷风险权重较高,可能推升资本消耗。
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的双重挑战
宏观经济与政策压力低利率周期延续: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国内LPR仍有下调空间,净息
差或进一步收窄至1.8%以下。
债市波动冲击非息收入:招行2024年其他非息收入依赖债市浮盈(占营收6%),若债市调整加剧,将拖累营收增速。资本补充与分红平衡难题。招行坚持“内生资本增长”模式,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3.18%,虽高于监管要求,但分红比例提升空间有限。相比之下,部分同业通过再融资补充资本,未来可能以更高股息率反超招行。
人力成本压缩的副作用,2024年员工费用下降3.21%,人均薪酬降至58.1万元(连续两年下降),但员工总数增加672人。“降本增效”虽短期提振利润,但可能影响人才吸引力和服务质量,尤其在财富管理等高端业务领域。
转型能否破局?
招行提出“四化转型”(国际化、综合化、差异化、数智化),并计划2025年贷款增速提升至7%-8%,但转型成效仍需观察:
数智化转型:AI技术应用或提升运营效率,但短期内投入成本较高;
国际化布局:跨境金融和“出海”企业服务是增量,但需应对地缘政治风险;
差异化竞争:消费贷和私行业务需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避免同质化。
招商银行2024年财报暴露了其在息差收窄、财富管理转型、零售业务分化等方面的深层危机。尽管其资产质量稳健(不良率0.95%)、客群优势显著,但营收增长乏力与分红逻辑弱化可能持续压制估值。
未来,招行需在保持零售优势的同时,加速对公业务创新,并平衡短期盈利与长期战略投入,方能在行业分化中巩固领先地位。
来源:大升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