瘸腿王叔修车店关门 镇长亲自登门拜访,打开地下室众人才知他是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7 06:01 3

摘要:县城东头有条老街,老街尽头有间不起眼的修车店。店门口挂着块褪色的木牌,上面歪歪扭扭写着”王记修车”四个字,字迹被雨水冲刷得模糊不清,边角处还能看到几处烟头烫出的黑点。

县城东头有条老街,老街尽头有间不起眼的修车店。店门口挂着块褪色的木牌,上面歪歪扭扭写着”王记修车”四个字,字迹被雨水冲刷得模糊不清,边角处还能看到几处烟头烫出的黑点。

王叔,六十出头,左腿瘸,走路一高一低,像是随时要摔倒,可硬是几十年如一日没真摔过。镇上人都喊他”瘸腿王叔”,他也不恼,抽着烟笑呵呵应着。

“王叔,我家那破电动车又不走了。”

“推过来看看。”

王叔咳嗽两声,摁灭了攥在指缝间的烟头,撑着身子从竹椅上站起来。他围裙口袋里装着几把扳手,走动时叮叮当当响。他的工具箱是用旧铁罐改的,罐上还能看到褪色的曲奇饼干图案。

路过的刘婶挑着菜篮子,喊道:“王叔,你那店是不是要关了?我听说你明天就走?”

王叔手上活没停,头也没抬:“嗯,年纪大了,回老家养老去。”

“哎哟,你这一走,我们电动车坏了找谁修啊?”

王叔只是笑,搓了搓满是机油的手,在褪色的围裙上蹭了蹭。围裙上的油渍层层叠叠,新的盖着旧的,像一幅抽象画。

街角的豆浆店老板路过,提着个暖壶:“王叔,喝碗热豆浆暖暖。”

“多谢啊,放那吧。”王叔指了指角落里那张破旧的方桌。那桌子少了个脚,垫着本厚厚的《修车技术手册》,书角都磨得翻毛了。

店里没什么像样的装备,就一个小推车,几把扳手,还有墙上挂着的各式备件。角落堆着废旧零件,有些都锈迹斑斑了,却舍不得扔。

“王叔手艺好啊,再难修的车到他手上就服服帖帖了。”街坊们常这么说。

其实店里连个像样的广告牌都没有,只有墙上贴着几张日历,最新的一张还是去年的。门前立着个手写的木牌:电瓶充电5元,补胎3元,修车议价。价格二十年没变过。

下午三点,天色阴沉,飘起了小雨。王叔收拾着工具,准备早早关门。几个常来修车的老主顾过来闲聊,一人提了瓶二锅头,说是给王叔送行。

“王叔,你这一走,我还有个事没问明白呢。”老李拍拍王叔肩膀,“你店后面那地下室到底是干嘛用的?”

王叔咧嘴笑了笑,露出两颗发黄的门牙:“没啥,堆些杂物。”

“得了吧,我看你这些年没事就往地下室钻,有时候一钻就是大半天。”老张插嘴道,“还有人说半夜看到这里亮着灯呢。”

王叔摆摆手,倒了几杯酒,笑而不答。

雨渐渐大了,打在破旧的铁皮屋顶上,噼里啪啦响。修车店的灯忽明忽暗,王叔找出一条已经干硬的抹布,擦了擦桌面上的水渍。

就在这时,门外停了辆黑色轿车,车窗缓缓降下,露出一张熟悉的面孔——是镇长。

“镇长怎么来了?”众人面面相觑。

镇长撑着伞走进来,身后跟着两个穿制服的人。雨水顺着伞沿滴落,在地上聚成一小摊水洼。

“王师傅,听说你要走了?”镇长声音沉稳。

王叔点点头:“是啊,老了,该回老家歇着了。”

“能不能再耽误你一点时间?”镇长看了看在场的几个老主顾,又道,“咱们去地下室聊聊?”

王叔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行啊,不过地下室有点乱,别嫌弃。”

众人面面相觑,忍不住跟了上去。

修车店后院有扇不起眼的铁门,门上锈迹斑斑。王叔从裤兜里掏出一串钥匙,其中一把已经磨得发亮。门开了,露出一段向下的台阶,台阶上积了灰,却有明显的脚印。

昏暗的灯光下,王叔带头走下台阶,镇长紧随其后。地下室并不大,却出奇地整洁。中间摆着张工作台,上面放着几台精密仪器,墙上挂满了图纸和证书。

“这…这是什么地方?”老张结结巴巴地问。

镇长没说话,只是伸手打开了墙上的灯。

众人这才看清,墙上挂着的是各种国家级奖状和证书,还有几张照片,照片上的王叔站在领奖台上,身边是国家领导人。

“这位,是我们国家航天系统的首席焊接专家王德明研究员。”镇长指着王叔说道。

屋子里一片寂静,只听到雨打在铁皮屋顶的声音。

“王…王研究员?”老李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眼前这个穿着油腻围裙的瘸腿王叔,竟然是这样的大人物。

王叔——不,应该说是王研究员——摆摆手,有些不好意思:“都是老黄历了。”

“这怎么是老黄历?”镇长正色道,“王研究员当年参与了我国第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他发明的特种焊接技术至今仍在使用。2003年因为一次试验事故导致腿部受伤,之后选择提前退休。”

众人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工作台上摆着一台看起来很普通的焊机,但细看之下,各种改装痕迹显而易见。旁边是各种精密量具和自制工具,还有一台小型电脑。

“您这是…还在工作?”老张小心翼翼地问。

王叔——不,王研究员——点点头:“退休了,但有些课题放不下。这些年,我一直在继续我的研究。”

镇长说道:“王研究员这些年在这里默默无闻地继续他的研究,开发了新一代特种焊接技术。最近,航天系统急需这项技术,通过层层寻找,终于找到了王研究员。”

原来,王研究员并非真的要离开,而是接到了国家项目组的邀请,要去参与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

“瞧我这记性,”王研究员抓了抓头发,从工作台下拿出一个纸箱,里面是一摞装订好的技术资料,“差点忘了您是来取这个的。”

镇长恭敬地接过资料:“国家感谢您的贡献,王研究员。”

“应该的,应该的。”王研究员不好意思地摆摆手。

“等等,”老李突然插嘴,“那您这些年修车…”

“哦,那是真的。”王研究员笑道,“我研究焊接技术,电动车、摩托车这些小玩意儿正好用来练手。再说了,研究经费有限,修修车补贴家用也是好的。”

众人这才注意到,地下室的一角摆放着各种模型,有火箭的,有卫星的,还有航天飞机的。每一个都做工精细,显然是王研究员亲手制作的。

“两年前那次卫星发射成功,用的就是王研究员改进的焊接技术。”镇长补充道。

老张猛地想起什么:“哦!难怪那天电视上报道卫星发射成功,我看见王叔在店门口摆了几瓶好酒,请大家喝,说是他侄子升职了呢!”

王研究员笑而不答,眼神中闪过一丝自豪。

屋外雨声渐歇,阳光透过小窗照进地下室。墙上的证书和奖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那天晚上,修车店里办了个简单的告别会。王研究员穿着那件满是油渍的围裙,跟街坊们喝酒话别。

“王叔,啊不,王研究员,您这一走,我们电动车坏了咋办呀?”刘婶问道。

“放心,我侄子要来接手这间店。他手艺不比我差。”王研究员说着,又补充道,“他没我这毛病,不会老往地下室钻。”

众人哈哈大笑。

第二天一早,王研究员简单收拾了几件衣物,锁上了地下室的门。那些精密仪器和资料都被专人连夜运走了。

“王叔,啥时候回来?”老李问道。

“说不准,”王研究员眺望着远方,“可能要等下一颗卫星上天的时候吧。”

修车店门口,乡亲们排着队送别。王研究员一瘸一拐地走向等候多时的黑色轿车,背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高大。

车子缓缓驶离老街,王研究员的身影渐渐模糊在晨雾中。修车店门前的木牌依旧歪歪扭扭挂着,风吹得它轻轻摇晃,发出吱呀的声响。

街角豆浆店的老板站在那里,望着远去的车影,喃喃自语:“谁能想到呢?我们天天见面的瘸腿王叔,竟然是个航天英雄…”

他身边的老张点点头,忽然笑了:“你知道吗?去年我那破电动车,电池线都烧焦了,别的修车店都说修不了,王叔三两下就给修好了。当时我还嫌他收费低,非要多给点,被他推辞了。现在想想…”

几个月后,老街上的人们聚在王记修车店前,看着电视直播。新一代运载火箭即将发射,解说员正在介绍火箭的各项技术突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发射的运载火箭采用了王德明研究员最新研发的特种焊接技术,大大提高了火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电视画面切到了发射现场的专家席,镜头扫过一排专家,其中赫然坐着他们熟悉的瘸腿王叔——王德明研究员。他还是那副模样,只是换了身整洁的西装,显得有些不自在。

“火箭发射倒计时:10、9、8…”

修车店前的众人跟着一起倒数:“7、6、5、4、3、2、1…”

巨大的火箭在烈焰中腾空而起,直刺苍穹。

刘婶抹了抹眼角:“王叔的手艺真是绝了,连火箭都能修!”

众人哈哈大笑,眼睛却一刻不离屏幕上那个熟悉的身影。

王记修车店的新招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招牌下方多了一行小字: “原国家航天系统首席焊接专家王德明研究员创办”

每当有人问起瘸腿王叔的故事,老街的人们总是自豪地说:“看见天上那颗卫星了吗?那是我们王叔修的!”

来源:番茄聊八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