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平时不当回事,等到胸口一闷、出一身冷汗,意识模糊的时候,才知道事情大条了。有些人根本没意识到那是心梗,还以为是胃痛、感冒、累着了,结果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医院的心内科都明显感觉到压力加大。心梗病人突然多了起来,而且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不是年纪太大,而是心太大了。
不是说他心胸宽广,而是对身体发出的警告太不上心。很多人都觉得,心梗是老年人的专属,其实现在中年人,甚至三十多岁的年轻人,照样可能“中招”。
说到底,心梗这东西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它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就像一根绳子反复拉扯,最后啪一下断掉。
很多人平时不当回事,等到胸口一闷、出一身冷汗,意识模糊的时候,才知道事情大条了。有些人根本没意识到那是心梗,还以为是胃痛、感冒、累着了,结果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
其实心梗这个病,它也不藏着掖着,早期是有信号的。有人在发作前几天会觉得走几步就胸口不舒服,或者爬楼梯的时候胸闷气短,还有人晚上睡觉时突然胸痛,还以为是做噩梦。
还有一种情况很常见,就是左肩膀或者下巴隐隐作痛,但一查心电图才发现,是心肌缺血在作怪。这些症状如果你忽略了,等心肌彻底“罢工”,后果就不是闹着玩的。
现在很多三四十岁的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饮食又不规律,抽烟喝酒熬夜一样没落下。
长时间下来,血管就像被油糊住的下水管道,越来越窄,越来越硬,一旦里面的斑块破裂,就可能形成血栓,堵住血管,心肌供不上血,心梗就来了。
有个冷知识,其实心梗的高发时间段是早上6点到10点这个时间段。为什么?因为早晨起床后,血压突然升高,血管容易收缩,血液也更黏稠,斑块更容易破裂。
很多人就是在起床、洗脸、上厕所这几个动作之间突然倒地不起。所以医生经常提醒,早上醒来别急着起床,先在床上躺几分钟,缓一缓。
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因素是季节变化。每年天气从热转凉的时候,心梗的发病率都会悄悄往上走。温差大、血管收缩快,尤其是本来就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心脏更容易“受刺激”。所以天气一变冷,该穿秋衣秋裤就穿上,别硬扛。
再说回到人群特点。现在医院里来的很多心梗病人,不是高龄老人,而是有“三高”但不控制的人,还有就是长期加班、情绪起伏大、生活作息紊乱的人群。
特别是那些“表面健康”的人,平时看着精气神十足,其实体检年年不做,血压、血脂早就飙了上去自己还不知道。等到出事的时候,连个准备都没有。
说实话,心梗这事,靠“扛”是扛不过去的。真正能救命的,是关键时刻你知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医生经常说的“黄金120分钟”,指的是在心肌完全缺血之后的两个小时内,能不能及时处理。如果拖得太久,心肌坏死范围扩大,即使抢救回来,也可能落下一身病根。
所以平常人一定要记住这5个关键动作,关键时刻真的能救命。第一,不要走动,一旦怀疑自己是心梗,马上坐下或躺下,别硬撑着去医院,途中可能会猝死。
第二,解开衣领、裤带、皮带,让自己能自由呼吸。第三,拨打急救电话,别想着自己打车去医院。
第四,如果身边有速效救心丸、阿司匹林,在清醒的情况下可以含服,但要注意用法用量。第五,告诉身边人自己的症状和既往病史,方便医生第一时间判断。
另外一个特别值得提醒的是,很多女性的心梗症状和男性不一样。她们不一定胸痛那么明显,反而可能表现为恶心、乏力、胃部不适、呼吸困难。
很多女性自己都没当回事,结果误以为是胃病或者劳累,拖到严重了才去医院。因此大家也女性心梗可能“伪装”得更巧妙,但危险并不比男性小。
从最新的数据来看,心梗已经不是“老年病”了。2024年国内一项横断面调查显示,35岁以下的急性心梗患者占比已经接近12%,而十年前,这个数字还不到5%。这背后的问题,值得每个人警惕。年轻人的“心脏危机”正在悄悄逼近。
再说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就是“无声心梗”。这种心梗没有明显的疼痛,甚至连胸闷都没有,很多人是做心电图才发现心肌坏死的痕迹。
糖尿病患者、老人、女性更容易出现这种“沉默型”心梗。它就像个潜伏在心脏里的哑巴炸弹,不出声,但一爆就是致命。
现在不少研究也在关注心梗的家族遗传因素。有一种叫做“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情况,就是你吃得不多、运动也正常,但血脂就是高,这种人很容易在四五十岁就发生心梗。
临床上也发现,如果直系亲属中有早发心梗的人,自己得心梗的风险会翻倍。这类人群,哪怕年轻,也要定期查脂、查心电图。
说到预防,很多人只知道少吃油腻、别抽烟,但其实有些细节更重要。比如吃饭太快、情绪激动、便秘用力这些日常动作,都可能诱发心梗。
有研究指出,在心梗发生前的15分钟内,超过三成的患者都经历了情绪激动、大量饮酒、剧烈运动、寒冷刺激等强烈诱因。所以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波动,其实比吃什么更关键。
还有一个新发现也值得提一下。最近《欧洲心脏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长期睡眠不足或者睡眠质量差,会显著增加心梗风险。
心脏在夜里其实也在“加班”,如果你晚上老是醒、打鼾严重、总做梦睡不踏实,血压和心率都不能好好休息,长此以往,很容易出问题。
当然了,也别把心梗当成洪水猛兽。它可怕,但并不是无解。关键是你得了解它、重视它、提前做好准备。
有家族史的人,体检别偷懒;血压高、血脂高的人,别光吃药,还得把生活习惯好好调一调;已经有心绞痛的人,就更别大意,别让自己“拖”成心梗。
心梗不是一下子来的,它是你过去几年生活方式的账单。你怎么对待自己的身体,身体就怎么回敬你。别等到倒在地上的那一刻,才开始后悔以前没好好听医生的话。
参考文献:
[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4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25,40(4):289-298.
[2]张俊,李杰.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4,40(5):410-414.
[3]王晓燕,刘洋,陈峰.睡眠障碍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25,63(3):55-58.
来源:医学科普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