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帮助在校学生更好地把握就业动态,拓宽职业发展视野,增强就业竞争力,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小教与学前专业多元职业探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应运而生。本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系统调研与深度访谈,搭建在校生与行业从业者之间的沟通桥梁,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专业相关的职业路径,科
中国青年网南京7月18日电(通讯员赵欣悦) 为帮助在校学生更好地把握就业动态,拓宽职业发展视野,增强就业竞争力,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小教与学前专业多元职业探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应运而生。本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系统调研与深度访谈,搭建在校生与行业从业者之间的沟通桥梁,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专业相关的职业路径,科学规划个人发展方向。近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2020年毕业生现状调研”暑期实践小分队走进无锡,实践团队还通过线上访谈的方式,定向联系从事教育及相关行业的优秀校友,深入了解职业真实生态、岗位能力要求及成长路径,力求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职业信息与经验分享,助力他们在多元就业环境中找准定位、提升能力、稳步前行。2025年7月6日下午,暑期实践小分队与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20届毕业生徐健君取得了联系。
在与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的徐健君成功取得联系后,志愿者们便立即展开了采访工作。首先,志愿者们了解了徐健君的基本情况,得知郑他目前就职于无锡市东湖塘实验小学。今年是他成为新教师的第一年,他称道学院注重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开设了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为学生未来从事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组织了多样化的实习活动,如“4+1”泰州实验小学实习项目,帮助学生在真实教学环境中积累经验,提升教学能力。该实践经历在他求职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其顺利进入教师岗位提供了保障。
坚定信念,奋勇向前
在采访过程中徐健君说到近年来我国新生儿出生率持续下降,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数量逐步减少,多地中小学教师岗位出现缩编现象,导致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竞争愈发激烈。这一变化不仅影响了教师岗位的招聘规模,也对师范生的职业规划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岗位减少、报考门槛提高、考试竞争加剧等问题。部分地区教师招聘要求不断提升,不仅重视学历背景,还强调教学能力、综合素质与实践经验,这使得在校师范生必须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增强自身竞争力。对此,师范类高校也在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实习实训,提升教学基本功和课堂应变能力。同时,学生也应拓宽就业视野,除传统教师岗位外,还可关注教育培训机构、在线教育、企业培训等相关领域,寻找多元化就业机会。
从心出发,向梦而行
徐健君表明教育行业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具有诸多优势。教育强国是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的重任,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价值观的引导者。这份职业不仅具有强烈的社会价值和使命感,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持续投入,教师的待遇逐步提升,工作稳定性强,福利保障较为完善,是一份值得尊敬且具有发展潜力的职业。然而,教师岗位也面临现实挑战。近年来,受人口结构变化和教师编制调整影响,教师岗位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优质岗位往往“一位难求”。无论是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类毕业生,想要进入编制内,都需要通过严格的考试与选拔。此外,教学工作本身也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心理素质和课堂管理能力。
破茧成蝶,逐梦启航
徐健君通过实际教学工作深刻体会到,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教师职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无论是日常教学中的粉笔字书写,还是在各类赛课、公开课中的试讲表现,都是衡量一名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标准。这些能力不仅影响教学效果,也在各类评比和职业晋升中起到关键作用。他建议在校大学生们在校期 间应高度重视基本功训练。从大一开始坚持小黑板练字,提升书写规范与美观度;在大三、大四的实习过程中,应主动争取讲课机会,反复试讲打磨教学能力,增强课堂掌控力和表达能力。这些积累在求职竞争中具有明显优势,也为入职后的教学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在从头至尾的采访过程中,志愿者们深刻感受到徐健君身上所体现出的坚定与务实。他思路清晰、态度诚恳,细致耐心地回答了志愿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真诚地分享了自己对教师行业及行业现状对看法。他不仅讲述了自己对教师行业优劣势的看法,也结合社会现状,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与独到的见解。通过大学四年的不断努力与积累,徐健君在实践中锤炼了教学能力,夯实了专业基础,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如今的他,已走上心仪的教师岗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的初心与使命。他始终坚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念,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教师的责任担当与青春风采。
来源:相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