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迎来“三大变革”,西安“南部大区”再变身……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2 14:58 2

摘要:城市发展有很多契机,如全运会等大事件之于西安:核心承载地的浐灞国际港,就是显著的成果。

文=城记智库 城城

城市发展有很多契机,如全运会等大事件之于西安:核心承载地的浐灞国际港,就是显著的成果。

这次,西安这个肩扛“城乡二元”多年的“南部大区”,悄然迎来一场新的全新变革。可以说,只有详细了解它的发展历程,才能知道这种“水到渠成”发展结果,背后变革的来之不易。

这个“南部大区”,就是多元复杂曾与主城“若即若离”的长安。这次“变革”涉及数百万人,我们也需要重新再进行认识。

新局:南部大区“三大变革”

城市,是一个巨大且复杂的运作系统。对高速发展的中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一个区域改变核心推动力是外部力量。

在西安发展重心的南部,长安区角色日益重要。

自2002年“撤县设区”以来,长安经济和人口增幅巨大。但是,有个不可否认的现实:因为自身结构性因素,尤其是广袤多元的地理因素,“城乡二元特征”显著,存在户籍、土地和行政等一系列制度障碍

“撤县设区”至今的长安版图◎制图/城记智库

尽管拥有二十五座高校

但受“发展不充分”的规律制约

拥有先天优势的长安

成为西安功能区的“最大供地商”

因为之前的“县域延续”

使这里有了主城之实,却无主城之名

无数人都期盼它的改变

直到当发展突破一个“阈值”

至此,长安区至此迎来三大罕见“深层次变革”,新的改变正在进行:

第一、从行政体制上看顶层设计:本次国土空间规划,“城市长安”作为独立片区纳编,标志将告别早期“县域”桎梏,以“主城之姿”实现地位革新。与航天“区政合一”,打响主城范围调整“第一枪”。

第二、从开发空间上看发展重心:行政区口径上,长安“城镇开发边界”是西安最高值,是高新、航天和西咸等三大“国字号”开发区的“最大供地商”。“可开发空间=未来增长极”,公式正在兑现。

第三、从产业发展上看驱动引擎:航天基地“区政合一”,「未来信息港」推动,长安将进入“硬科技+数字经济”双轮驱动时代。加上大学城,一个新的“高新+研发+制造”的“科创城”已呼之欲出。

已演变为“西安科创城”的长安◎制图/城记智库

因此,完成“区政合一”和未来信息港片区的长安主城,至此实现从“主城备份”到“科创城”的一跃。

省政府批复定位,足以说明一切:“西安综合性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秦创原南部科技创新示范点重要支点、山水文化魅力彰显的宜居城区、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

产业:“双轮驱动”时代

一个区域发展有很多模式,产业驱动无疑是最强的驱动。赶上新产业变革的周期,更将是起到倍增乃至裂变效果。

作为“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西安地位愈加重要。以“城市技术合同”为例,“京沪镐”格局稳定。这次驱动下西安形成“新空间革命”——拥有一条“超级科创大走廊”,横贯东西长达50余公里。

这条大走廊,可谓是碧玉成链:连接多个“国字号”开发区,分布着多座顶尖研究型高校,聚集多个国家大科研装置和国家级重点研究实验室等。

西安南北产业带规划◎NEWS

这次,长安迎头赶上这波最重要的浪潮:内部拥有超高浓度的知识和人才的密度,外部“高新南拓”形成国家级产业带。多重因素的累积,蛰伏多年长安在西安角色也至此豁然开朗:从“发展不充分”走向“产业主导级”,从“被动发展”到“主动营城”

功能区是发展的载体

长安“双轮驱动”格局也至此形成:

“航天基地+未来信息港”

这两大以产业为主导片区

也是西安中心城区范围可开发净地规模

最大以及最优先的平台之一

可以看到,与航天基地“区政合一”之后,二期扩容将迎来“空天产业城”,提振西安航空航天产业再上层楼。相比之下,“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未来信息港”,则成为一个隐藏款的“王炸级”。

西安「未来信息港」区位及用地性质◎制图/城记智库

这点,从双方略带严谨化的表述中,也能看出对未来极高的期望:

“双方希望进一步深化合作,通过共建共享未来信息港,拓展高能级产业发展载体,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推动长安区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因为“交大创新港”珠玉在前,大家对「未来信息港」的关注,已从“蓝图美不美”,直接上升到“飞得有多高”。一些在地媒体更是认为,这是“最接近硅谷本源的一个”。

片区:一座全新的“港”

那么,这座“港”究竟有何不同?

从2024年首次进入公众视野开始,到西电推进「科创校区」建设,再到官方陆续公布片区规划……可以看到,「未来信息港」的热度一直不减。我们认为,有以下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顶尖高校与地方深度合作

顶尖高校和研究机构,是推动一个地区持续创新的“策源地”。这点,美国硅谷与斯坦福大学和北京海淀与清华北大等皆是榜样。在西安,以交大创新港为代表的顶尖高校与地方形成“命运共同体”。

可以预见,西安电子科学大学与西安共建「未来信息港」,必将强化“校区+园区+社区”之间的关系,形成新的“校地合作”佳话。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被坊间称为“984.5高校”◎NEWS

第二个层面:推动区域创新产业发展

实现“教育×科研×产业”倍数效应,与“经济发动机”的高新无缝融合,拓展高能级产业发展载体,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7平方公里核心区将形成“科研-转化-制造”闭环。

纵观国内外重点城市,现代信息产业集群正成为新的增长中心,将聚集众多著名的企业和活跃的产业资金,推动区域创新发展。

西安「未来信息港」规划范围说明◎NEWS

第三个层面:城市片区发展的能量级提升

在“主动营城”下,这里将形成核心和广义的两个「未来信息港」。前者,是以西电校区为核心的7平方公里新产城;后者,包括西电长安校区和西北大学在内的22平方公里广域城区。

在高新区发展表述中,也明确以“核心平台引领、东西轴带协同”为核心,形成“两港带动、跨区协同”区域发展格局。

从这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可以说长安正走出一条“成长曲线”:“撤县设区的主城备份→长安大学城的城区化→西安科创城的全面迭代”。南部西安,也将迎来新的想象力。

文=城记智库 城城

©版权声明:相关制图均来自城记智库

若有转载请获取授权

大西安芒星图万字进言座谈建议
人口总量西安小学生喊话统计局人口大爆炸
西安新生儿西安指标被超之解
重估雨量喊话气象局苔藓指数类南方时代雨线北移
城有新规 再造西安电车之城元首峰会一哥之争
C919争夺西安“黑马” 何以北跨

地铁四期建议四期二次建议呼吁7号线
西安南站新环线建议绕城之问绕城猜想绕城解读
地铁站名地铁环线中轴“微改造”西安“微改造”
地铁北进西安3.5环宝宝巴士

空间发现

“超级机场”斗门水库最圆的湖 西安“大师作”
神秘遗址唐朝重大文物 西安古墓之最古墓大道”
锦秋之作扎哈之作马清运之作王澍之作
超级绿道国际会址名人湖泊

来源:城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