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都的美食版图,是一幅由麻辣鲜香与市井烟火交织的立体画卷。从百年老字号的非遗小吃到摘星米其林的创意川菜,每一口都藏着天府之国的生活哲学。这份十大必吃排行榜,既收录了承载城市记忆的经典味道,也挖掘了当下最具烟火气的创新美食,带你用味蕾读懂成都的灵魂。
成都的美食版图,是一幅由麻辣鲜香与市井烟火交织的立体画卷。从百年老字号的非遗小吃到摘星米其林的创意川菜,每一口都藏着天府之国的生活哲学。这份十大必吃排行榜,既收录了承载城市记忆的经典味道,也挖掘了当下最具烟火气的创新美食,带你用味蕾读懂成都的灵魂。
一、牛油火锅:沸腾的城市图腾
在成都,火锅不是简单的食物,而是一种社交仪式。2025 年必吃榜的榜首必须留给这锅沸腾的红汤 —— 以温江「承裕两口子原味老火锅」为代表的 “温江派” 火锅,将重庆麻辣与成都温润完美融合,成为新派火锅的标杆。
必吃理由:选用贵州子弹头辣椒与四川汉源花椒,搭配牛油熬制 6 小时的锅底,辣而不燥,麻香绵长。推荐点单 “现切吊龙 + 贡菜 + 冻豆腐” 的经典组合,吊龙在沸汤中涮 8 秒即熟,裹上香油蒜泥,油脂香气瞬间爆发。
隐藏吃法:本地人会先舀一勺汤底泡饭,再下菜;最后用锅中余汤煮一碗面条,吸尽精华。若不能吃辣,可点 “鸳鸯锅”,白汤用筒骨与老鸡熬制,涮蔬菜自带鲜甜。
二、兔公馆酱烧兔蛙火锅:非遗技艺的香辣革新
成都人一年要吃掉 3 亿只兔子,而温江「兔公馆」的酱烧兔蛙火锅,用非遗技艺重新定义了兔肉的吃法。其酱烧底料制作技艺入选温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年卖出 8 万只兔子的战绩,证明了它的江湖地位。
风味特色:区别于传统麻辣兔头,这里的兔肉先炸后焖,酱香型底料带着豆瓣的醇厚与冰糖的回甜,兔肉 Q 弹有韧劲,蛙肉鲜嫩多汁。复古青砖门头的店面里,每桌必点 “兔蛙双拼”,搭配吸满酱汁的魔芋和青笋,堪称下饭神器。
本地人建议:微辣已经足够入味,加一份 “炸豆皮” 浸泡 3 分钟后食用,外皮酥脆内里吸饱汤汁,是资深食客的秘密武器。
三、钟水饺:百年非遗的红油美学
青羊区藏着成都近 70% 的中华老字号,其中创立于 1893 年的「钟水饺」,用一碗红油抄手诠释了什么是 “小而美” 的非遗技艺。2010 年入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它,形如月牙,皮薄馅嫩,是老成都的味觉记忆。
味觉解密:秘诀在那碗红油 —— 用菜籽油炼香辣椒面,加入白芝麻与香料,辣中带香却不烧心。饺子馅只用猪前腿肉,不加葱姜,突出本味,咬开后汤汁鲜甜,与红油形成绝妙反差。
经典搭配:点一份 “钟水饺 + 甜水面” 的双拼,甜辣交织的口感,是老成都人最爱的下午茶组合。总店位于青羊区,建议避开饭点排队。
四、夫妻肺片:凉拌菜里的江湖传奇
作为川菜凉拌菜的代表,夫妻肺片以麻、辣、鲜、香征服了无数食客。如今在成都,既能找到传承百年的老字号,也能发现入选米其林必比登推介的创新版本。
技艺传承:传统做法选用牛头皮、牛心、牛舌等部位,经反复清洗去腥后卤制,切片后淋上红油、花椒面、蒜泥等调料。现代改良版则加入更嫩的牛百叶,口感更丰富。
必吃店铺:米其林必比登推介的老店保留着 “当天卤制、现切现拌” 的传统,每天限量供应。推荐搭配 “担担面”,用肺片的红油拌面条,香到舔碗。
五、陈麻婆豆腐:麻辣豆腐的祖师爷
当米其林必比登首次将目光投向成都传统川菜时,「陈麻婆豆腐(青华路店)」毫无悬念地上榜。这道始于 1862 年的名菜,用嫩豆腐与郫县豆瓣演绎出川菜的麻辣精髓。
烹饪秘诀:选用石膏点制的嫩豆腐,切成 2 厘米见方的小块,与牛肉末、豆瓣酱、花椒同炒,勾芡后麻香扑鼻。豆腐要 “麻而不苦,辣而不燥,嫩而不散”,每块豆腐都裹满酱汁。
吃法仪式:正宗吃法是用勺子舀起豆腐,连汤汁一起浇在白米饭上,一勺下去,麻辣鲜香瞬间激活味蕾,不知不觉就吃两碗饭。
六、龙抄手:形如菱角的汤中鲜品
与钟水饺并称 “成都小吃双璧” 的龙抄手,以皮薄馅饱、汤鲜爽滑著称。作为中华老字号,它的外形如同菱角,包裹着鲜嫩的猪肉馅,在骨汤中煮熟后,每一口都是满足。
汤底奥秘:老汤用鸡、鸭、猪骨熬制数小时,清澈鲜美,碗里加入虾皮、葱花、紫菜,提鲜增香。抄手皮要薄如纸,能隐约看到馅料,咬开后汤汁四溅。
季节限定:冬季推出 “骨汤龙抄手”,夏季则有 “红油抄手”,适应不同季节的味觉需求。青羊区的老店环境古色古香,适合拍照打卡。
七、甘记肥肠粉:嗦粉党的终极追求
入选 2025 年米其林必比登推介的「甘记肥肠粉」,把一碗街头小吃做到了极致。成都人对肥肠粉的热爱,体现在每天清晨店门口排起的长队里。
灵魂工艺:红薯粉现做现煮,Q 弹爽滑,肥肠用面粉反复揉搓清洗,卤制后软糯无异味。汤底用猪骨与肥肠同熬,浓郁鲜美,最后撒上香菜、葱花、花椒面,淋一勺红油,香气扑鼻。
标配吃法:“肥肠粉 + 锅盔” 是黄金组合,把酥脆的锅盔掰成小块泡进粉汤里,吸满汤汁后咬一口,碳水的快乐瞬间拉满。
八、蓉荣北大铺盖面:手工面的粗犷浪漫
在成都的面食江湖里,铺盖面以其 “大如铺盖” 的面片独树一帜。米其林必比登推介的「蓉荣北大铺盖面」,用纯手工拉扯的面片展现了川菜的粗犷与细腻。
制作奇观:面团经反复揉搓后,师傅手扯出如被单般大的面片,边缘厚薄不一,中间带着气孔,煮后吸汤性极强。搭配红烧牛肉或杂酱臊子,面片裹满肉香浓郁的汤汁,每一口都扎实过瘾。
隐藏菜单:加一份 “豌豆”,耙软的豌豆与面片同煮,增加口感层次,这是本地食客才知道的点单方式。
九、渣渣牛肉:邛崃古镇的烟火珍味
藏在邛崃市兴龙街的「卧龙渣渣牛肉老店」,被称为牛肉火锅的 “天花板”。这份带着乡土气息的美食,用碎牛肉与秘制酱料演绎出地道川味。
独特风味:牛肉切成细丁,与辣椒、花椒、香料一起炒至干香,加入高汤煮成火锅,肉质紧实有嚼劲,辣度适中却越煮越香。搭配本地蔬菜和豆腐,吸尽肉香后更加美味。
体验建议:店铺位于古镇小巷,环境简朴却充满烟火气,适合自驾前往,搭配冰镇酸梅汤解辣。
十、蛋烘糕:街头巷尾的甜蜜收尾
作为成都最具代表性的街头小吃,蛋烘糕承载着无数人的童年记忆。如今从老字号到网红店,各种创新口味层出不穷,但最经典的还是奶油肉松和麻辣牛肉味。
传统工艺:用鸡蛋、面粉、红糖调糊,在特制小铜锅上烘成圆形,外脆里软,中间凹陷处填入馅料。甜口推荐奶油 + 肉松,咸口必试麻辣牛肉,冷热交织的口感奇妙又美味。
寻宝指南:老城区的菜市场门口常有流动摊贩,用传统手法制作,5 元就能买到童年味道,是逛吃途中的最佳甜点。
成都美食实用攻略:避坑指南与隐藏玩法
区域觅食地图:青羊区主打老字号小吃(钟水饺、龙抄手),温江区崛起新派火锅(兔公馆、承裕两口子),武侯区集中米其林推荐餐厅,锦里、宽窄巷子适合尝鲜但价格偏高。
辣度适应法则:初次尝试可点 “微辣”,搭配冰粉、酸梅汤解辣;肠胃敏感者可先吃一碗白粥打底,减少刺激。
排队秘籍:热门餐厅可提前线上取号,或选择工作日午餐时段前往;街头小吃认准 “本地人多” 的摊位,大概率不会踩雷。
成都的美食江湖,既有非遗技艺的坚守,也有创意无限的革新。这十大必吃美食,从沸腾的火锅到精致的小吃,从百年老店到米其林之选,共同勾勒出这座城市的味觉轮廓。当你走在成都的街头,不妨放慢脚步,让每一口美食都成为与这座城市的温柔对话 —— 毕竟在成都,吃不仅是生存需求,更是生活本身。
来源:皮孩战士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