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渠江两岸、虎头豹尾的岳池县域,是合并新明、和溪二县形成的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1 09:23 1

摘要:岳池这地方,说实话,你在地图上找,头一眼还真不容易认出来。它的边界像是被一双毛笔随意涂过似的,不规则,却带点倔强。有人说,岳池像西南的一个扣子,系着南充、广安,甚至武胜,但你看它那地形,又像不情愿地被挤在旁边,靠着山也不靠着水。你说奇怪吧,它居然两岸都能沾点边

岳池这地方,说实话,你在地图上找,头一眼还真不容易认出来。它的边界像是被一双毛笔随意涂过似的,不规则,却带点倔强。有人说,岳池像西南的一个扣子,系着南充、广安,甚至武胜,但你看它那地形,又像不情愿地被挤在旁边,靠着山也不靠着水。你说奇怪吧,它居然两岸都能沾点边,还偏偏城不在河畔。历史里,总有这样的尴尬和巧合。

小时候我听老乡说,岳池其实是“山水有灵”,不过这灵,瞧着却不怎么“风水宝地”。名字也讲究,岳池——你猜的八九不离十,就是柯岳山、岳池水。那么早呢?唐朝就有了,真是老得掉牙的地名。但要说谁点灯开了这地,得提武则天。别的地方分县都是皇帝“劈柴分地”,到了岳池,是武皇那手的潇洒——南充、相如各扯一半,缠到柯岳山脚下,成了一块新屏风。说起来这事儿有点像小时候分糖,手起刀落,划拉出来一块属于自己的“疆土”。

不过,这块地方还真不算得块大饼。岳池县城,老早就不是贴着江边的那种热闹地儿,你要说是水乡,还真扯不到。但按老乡讲,渠江两边的人,无论走码头、赶集,过年好像都绕不开岳池。其实这块“二分地”,连着的还不止一条渠江,别有一番水陆味道。你去岳池县城它那老街上逛一逛,有些桥,桥下没什么水,只剩点青苔和旧船槎的记忆——时间就是这么过去的。

说岳池历史,不提华蓥山是说不过去。那山,普通人说是“矿山”,文人偏说“红岩”,小时候我们管它叫“老虎山”,听着有点诡谲。地图上看,民国时候岳池县是个瘦长的块儿,像裤腿一样从华蓥山一直拖到广安地界去。后来1978年,县里的人琢磨着,这一节拖得太长,干脆剁下来,成立了华蓥山区。这一下子,岳池形态就变了,你再看卫星地图,像是裤腿缩了水,只剩下一截,大头还横在那儿。变动里总有人惦记着“从前的地界”,但谁又为那失落一大块的县域唏嘘呢?大抵只有老人家偶尔念叨,“本来那边也是岳池啊”。

你要是真坐下来问岳池人,“你们这地方到底有啥讲头?”我保准有人给你翻出三国的故事。蜀国几次屯兵,就是这块地盘,“前线弹簧”,谁也不安生。宋朝时候,不安生又来一遍——岳池一度设了军事城堡,名字叫“和溪县”。这名字听着温和,实际谁去过遗址都明白,石头墙根下倒是养狗的多,现在的城墙只剩下一段,苔藓比兵卒还旺。那年头的县城和现在的街道,像是两种气息,刚和柔都混在一口老井里。

这么多故事,岳池却没长出个“古典气派”来——没什么王府高墙,反倒都是小瓦房,旧祠堂。街上还有人在敲铜锣唤社火,像是旧时光的绳子把人一圈圈拢着。有些老手艺真让人扎心,比如岳池竹器,编篮子那手劲儿,仿佛根深在山水里。有人专门搬着凳子坐老屋门口,望牌坊底下的小孩子放学。天一黑,家里点起油灯,讲起祖辈的琐事——谁谁谁当年在岳池打过仗,谁又在华蓥山采过银矿,谁家老父亲是撑船的,渠江水上漂过的回忆,哪能少得了。

岳池的命数,跟地形一样拧巴。该扩的时候缩水,该稳的时候又被分家。可人活着就是这么回事,风风火火又归于市井琐碎。谁还记得苏东坡当年路过岳池,写过一两句诗?还不如邻家的狗叫得响。

有人说这地方历史底子厚,是因为兵家必争。其实,我觉着是因为这儿的人会“撅着脖子”活。“兵家”就像是招牌,真正撑着这块地的,是那些绕着城墙转圈的老人和喊着号子的年轻人。到现在为止,岳池还是吸引着外头的人来看——一是老建筑,二是那种地头风俗。大年里赶庙会,端午划龙舟,论起热闹,不输周边。有人专门从外地跑来学做豆腐、盖瓦房,最后却留在这里,图个自在。

但老县城总是面对新的憧憬,旅游开发、经济提速,谁还安安心心地守着一座半旧的祠堂?你仔细看看,岳池现在安安稳稳地坐在广安、南充之间,似乎很得意地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渠江没当主角,山和水却在理清自己的身份——我到底是古城还是新县?悄声无息。

而那些真正的“岳池味”,大约就是晚饭后街道上的锅气和去年新盖的房子后院。有人用历史说岳池,有人用家乡说岳池。到底哪种更真实?也许,正如老一辈口口相传的那句玩笑:“岳池人嘛,爱唠嗑,偏不服老。”山水、时代、县界,都折进这些唠嗑里了。

至于未来,这地方会怎么变?还会不会再被重新划分一次、或者哪一天彻底“被旅行者刷爆”?我说不准。只知道,有些县城的命,是靠回忆和逢年过节撑起来的,不管地图怎么画,岳池总还是那块独来独往的土,粘着点老城的灯光,混着点新人的喧嚣——没有谁能定个准。你说,岳池到底是属于山,还是属于水,还是那些一辈子没出过城的老爷爷?反正地图不会替你作答。

来源:豁达扑克S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