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听人说,高端医疗装备领域是“外资的填写”,特别是MR、CT这些核心设备,大家最先想到的往往是GPS(通用电气医疗、飞利浦医疗、西门子医疗)。
亮点与挑战:营收净利双增下,如何缩小50%海外占比差距?
看文章来源:医药精英论坛,未经械友授权不得转载
总听人说,高端医疗装备领域是“外资的填写”,特别是MR、CT这些核心设备,大家最先想到的往往是GPS(通用电气医疗、飞利浦医疗、西门子医疗)。
直到联影医疗2025年中报发布,这份“营收60.16亿元、同比增近13%”的成绩单,才算真正打破了这种固有印象——但这份看似亮眼的答卷里,却藏着一个让行业关注的问题:它离真正的全球顶级医疗企业,还差关键一步?
今儿咱们就从联影的优势说起,一步步看清它是如何突围,以及那道待跨越坎的。
先看看最吸引人的部分,联影医疗的市场占有率。
第三方权威数据很直观:联影医学影像设备与放射治疗设备综合市场占有率,同比提升了3.4个百分点。这个数字背后,是两条增长曲线的“齐发力”。
第一条是成熟的“基本盘”——MR、CT、MI、XR这些核心产品线。
报告期内,MI业务收入8.41亿元,同比增长13.15%,其中PET/CT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连续十年第一,PET/MR累计装机量也稳居榜首;
代表性产品uMIPanoramaGS搭了最新的uExcel分子影像平台,直接给长轴PET/CT立了行业新标杆。
从三甲医院到基层卫生院,联影的设备覆盖越来越广,基本盘打得很稳。
第二条是崛起的“新引擎”——DSA和RT业务。
尤其是RT(放射治疗),报告期内收入2.42亿元,中国市场占有率同比大幅提升近18个百分点,一下子冲到了行业第二。
关键是产品够厉害:业界首款一体化CT环形直线加速器uLinacHalosTx、首创的一体化剂量引导CT-linacuLinacEternaTx接连推出,直接把放疗领域从“流程优化”推向了“范式变革”。
看到这儿,是不是觉得联影在国内市场已经牛到飞起?
其实它的海外业务也有不少突破。有哪些呢?
2025年上半年,受对等关税等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影响,不少中国医疗装备企业出海步伐都被干扰了,但联影依然稳健扩张,海外业务收入达到11.42亿元,同比增长22.48%,占总营收比重进一步提升至18.99%,这足以说明海外市场有着良好的增长动力和广阔的空间。
全球最重要的两个医疗器械市场是美国和中国,联影也把美国视为中国以外最重要的市场。
截至2025年上半年,联影医疗高端影像设备已覆盖美国超过70%的州级行政区,累计装机超过400台/套,其中PET/CT设备部署超过150台。
报告期内,多个标志性项目成功落地,进驻多家顶尖科研与临床机构,预计到2025年底美国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在美国市场的成功拓展,还为联影其他海外区域市场提供了有力的品牌背书和商业路径参考,欧洲市场就受益匪浅。
在欧洲市场,联影医疗延续了近年来的良好发展势头,累计超20个欧洲国家实现公司全线产品装机,完成英、法、德、意、西五大西欧经济体商业化布局,整体战略从市场准入阶段稳步迈入高质量、深层次的发展阶段。
联影医疗的全球化进程已进入新阶段:从过去的“被选择”到现在的“优先选择”;从过去单纯的贸易合作,到现在本地化产业链深度融合。这意义可大了,不仅是市场份额的扩大,更意味着中国高端医疗装备企业正逐步参与全球创新价值链的顶层设计。
为了未来能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联影有哪些创新突破?
高端医疗设备研发技术壁垒极高,研发门槛高、周期长。自设立以来,联影一直持续进行高强度研发投入,就为了攻克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等大型医疗装备领域的核心技术。
2025年,联影迎来了收获季,在高端市场取得了阶段性突破:
EXPLORER、uMIPanoramaGS等长轴PET/CT在全球加速覆盖;高端5T磁共振uMRJupiter中国市场份额同比提升超20个百分点,累计装机量突破40台,让联影获得了显著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与此同时,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旗舰产品相继面市:
4月,联影自主研发的放疗智能勾画系统uIPW,成为国内首个具备多靶区与多器官AI自动勾画能力的系统,标志着中国智能放疗正式迈入标准化、精准化的新阶段。5月,联影高端悬吊DSA:uAngioAVIVA系获得FDA认证,成为国内首个且唯一同时获得NMPA、CE及FDA三重认证的DSA,实现从国内领先向全球认可的关键跨越。权威机构ECRI将其评为性能、安全性、工作流与兼容性四维“优秀”的全球四星级DSA,是目前唯一获得四项“Excellent”评级的中国DSA产品。这些都是联影以“平台化+智能化”为战略轴心,平台与产品多维升级,不仅稳固了公司在医疗影像AI领域的领先地位。
除了技术和市场,联影的有哪些商业模式,为它持续扩张作为保障?
高端医疗设备常以“剃须刀+剃刀刀片”的商业模式运营,因为技术门槛高。以医院最烧钱的放射科为例,设备的维保成本占据全院总维保支出的60-80%,这就体现了专业的价值。
最典型的就是拥有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直觉外科,如今其约3/4收入来自对器械、配件和服务(剃刀刀片)的经常性需求,自从2005年后,直觉外科的商业模式便已成型。在以医学影像、放射治疗为代表的高端医疗设备领域,也是如此。以GPS为例,其售后服务收入常年占营收的30%左右。
与产品销售带来的一次性收入不同,售后服务收入带来的是长期收益,靠的是规模效应,当设备保有量达到一定程度,高端医疗服务收入带来的优势就愈发明显。
再来看看这些数据,看看它的海外布局情况
截至2025上半年,联影全球装机量已突破36000台(套),售后服务领域也迎来了收获季。
为全面支撑全球业务快速扩张与高质量发展,联影正系统打造一体化、高效率、强响应能力的全球客户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售后服务的品牌价值与业务延展能力。
可以预见,高效的运营体系将更好帮助联影医疗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和提升用户满意度,并持续助力其全球化扩张。
现在的联影,双增长趋势越来越清晰。
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国内市场的稳健增长+海外版图的强势扩张,在双增长引擎中书写中国智造的全球化答卷;不再局限于国产替代,而是以常规设备的基石稳固+高端差异化的破局突围,在双增长赛道中实现技术壁垒的全面跃升;不再局限于诊断设备,而是构筑了诊断+治疗的全景布局,在双增长周期中构建多元发展的增长引擎;不再局限于设备销售,而是以设备销售的规模效应+服务收入的全生命周期价值增长,在双增长模式中实现商业模式的战略升级。但看到这里,咱们就得回到开头的问题:联影离真正的全球顶级医疗企业,还差哪一步?
答案其实很明确——海外营收占比。和迈瑞医疗等企业相比,联影海外营收占比虽有提升,但距离迈瑞50%左右的海外占比仍有差距,全球化深度仍有提升空间。
而且,部分高端技术与产品在全球市场的渗透速度,相较于国际巨头仍需加快,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认知度与影响力打造也得持续发力。
不过,这份中报展现出的强劲发展势能,足以让我们对联影充满期待。
迈瑞虽然是国产高端医疗器械的龙头,在海外市场不断突破,逐步缩小与迈瑞的占比差距,才能向全球顶级医疗设备企业迈进更大一步。
咱们就继续关注着,看联影接下来还能带来多少惊喜!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文中对官方政策的相关解读,仅代表本平台观点,内容以官方文件为准。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