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诗画 | 哈叭惊蝉图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2 13:31 2

摘要: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的甘露,它的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间流淌出来。因为站立在高处,声音自然传得遥远,并不是凭借秋风的吹送。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的甘露,它的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间流淌出来。因为站立在高处,声音自然传得遥远,并不是凭借秋风的吹送。

此诗虽短,却托物言志,以蝉喻人,是咏物诗中的典范。前两句写蝉的外形与习性,“垂緌”既是对蝉触须的生动比喻,也暗指古代士大夫的冠缨,暗示其高贵的身份;“饮清露”则象征了品格的高洁。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由蝉及人,发出“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议论。

诗人强调,一个人只要自身品格高洁、志向高远,其声名自能远播,而无需依靠外在的权势或吹捧。这既是虞世南作为一代名臣的自我写照,也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内在修为的极致推崇。全诗语言简练,意境高远,格调清雅,达到了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慈溪)人,初唐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他历经陈、隋、唐三代,在唐太宗李世民时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公,是唐太宗极为倚重的“十八学士”之一,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虞世南以博学多识、直言敢谏和德行高洁著称,深受太宗敬重,称其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他的书法师承王羲之七世孙智永,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其书风外柔内刚,圆融遒劲,代表作有《孔子庙堂碑》等。其诗风亦如其人,清丽中正,这首《蝉》便是其人格与艺术追求的完美缩影。

作品名称:哈叭惊蝉图轴

作者:李璈

创作时间:1506—1521

艺术时期:明代

材质:绢本设色

尺寸:121x57.4cm

收藏机构: 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画旧题为明武宗作,但由树根底下的款字判断,其实应该出自李璈所绘。他是武宗正德(1506—1521)时期的宫廷画家,详细的生平已经无从查考。这件立轴,可能是他存世唯一的作品。此图绘柳枝摇曳,一蝉迎风飞鸣,其声惊动树下哈叭狗回首张望。

作为正德朝画院待诏,李璈承袭明代院体画传统,擅长花鸟走兽题材,用笔工致细腻,设色明丽典雅,注重捕捉自然生机与戏剧性瞬间。其《哈叭惊蝉图》以夏日柳蝉、哈叭犬相望之景,生动表现动静之间的微妙张力,不仅反映明代宫廷审美趣味,亦体现画家对自然百态的敏锐观察与艺术表现力。李璈虽声名不显,然此作足以令其跻身明代院体花鸟名家之列。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