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放大招求贤:对人才的优待,应建立在增量资源的基础上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6 22:00 1

摘要:3月24日,长沙举行中考中招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并宣布,从今年起,高层次人才子女享受教育优待,实行单列,不纳入统招计划。此新闻一出,立即引起社媒热议。有网友认为,让高层次人才的子女享受教育优待,可能触及教育公平的红线;也有网友认为,出台有力度的优惠政策才能体现城

3月24日,长沙举行中考中招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并宣布,从今年起,高层次人才子女享受教育优待,实行单列,不纳入统招计划。此新闻一出,立即引起社媒热议。有网友认为,让高层次人才的子女享受教育优待,可能触及教育公平的红线;也有网友认为,出台有力度的优惠政策才能体现城市求贤的诚意。

其实,对“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读书实行优待,在长沙并不是新政策。2017年制定的《长沙人才绿卡管理服务办法(试行)》中就专门规定:“A、B、C类持卡人才的子女可在市县两级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选择就读入园”,D类持卡人才子女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则根据人才意愿和实际情况,由市教育局按照相对就近原则统筹安排。

这意味着,A、B、C类人才的子女,从幼儿园到高中,都可以在市县公办学校中自由选择,D类人才的子女,读小学初中也享有一定的优待。2022年起实施的“长沙人才政策‘升级版45条’”,基本上延续了这一优待政策。

对人才子女给予教育优惠的,也不只长沙一个城市。能享受优惠的,也不止于“高层次人才”。有的城市给企业家发放“绿卡”,持卡人子女也可以享受教育优待。此前这些优待政策之所以没有引起广泛关注,可能是因为没有大规模宣传,不为多数人所知。

每每有城市推出引才留才的优惠政策,网民对此常有各种不同的认知和解读。其实,长沙对人才子女中考实行“单列”,也未必一定侵占其他学生的教育资源,问题的关键在如何“单列”。

在人才子女就读没有单列时,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被纳入同一个招生计划。但由于优惠政策,通常情况下他们肯定会选择优质学校。这就占据了优质学校招生计划的一些名额,其他学生可以入读这些优质学校的名额就变少了。有些地方可能采取为人才子女加分的优待办法,这同样对普通学生是不公平的。

而“单列”后就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单列”名额占用原来的招生计划名额,只是单独一个序列录取。比如,某重点高中原本计划招生1000人,现在将人才子女单列,拿出100个名额专门招收人才子女,在人才子女之间竞争这100个名额。另外900个招生名额则是统招计划。这样的单列,实质上还是降低了普通学生进入重点高中的概率。

另一种“单列”,则是另外给人才子女增加部分招生名额。还是上面的例子,该重点高中的统招计划仍然是1000人,但另外招100人,专门面向人才子女“单列”。这样的话,普通学生进入该校的几率,并没有因为“优待人才子女”而降低。

公众对人才子女享受教育优待的热议,其实源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相对稀缺。2025年参加中考的学生,大致出生于2010年左右,而从2010年开始的七八年间,出生人口处于高位,加上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出生人口到2017年达到顶峰。这意味着,在未来七八年内,中考人数会不断增加。如果优质高中学位不增加,中考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不过,如果以增加优质高中学位的方式,既满足优待人才子女的需要,又让普通学生也有更高的几率进入优质高中,则当下的最优解。毕竟扩大高中学位,尤其是优质高中学位,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当然,扩大高中学位也要考虑到出生人口从2018年开始大幅度下降的趋势,注意与初中、小学就读学生即将大幅减少的情况统筹考量。

这样的优待,相信可以得到普通学生及其家长理解和支持。因为这是用增量教育资源为人才子女提供教育优待。而且,教育部门可能还要因此增加教育资源,增加的这些教育资源,会让普通学生受益。比如,为了招收额外的人才子女,重点高中可能要增加教师的人数,教师人数增加,学校的招生名额也就可以增加(限定师生比的条件下,老师人数多,学生人数也就可以多了),因此增加的招生名额,如果大过人才子女的招生数量,那普通学生的统招计划也就可以多一些名额了。

如今,教育公平是中国民众最敏感的红线之一。但如果是用增量资源对人才子女以优待,相信普通民众的感受就会好很多。事实上,高层次人才所需要的服务资源可能并不会太高。为了吸引人才,地方投入更多资源,做大教育等服务的蛋糕,是可以做到的。以长沙为例,ABCD四类人才的认定标准其实不低,2024年全年只认定了675人,2017年人才新政实施以来,累计认定高层次人才也只有 3704 人。再考虑到这些高层次人才的子女,有些可能早已超过中考年龄,实际上每年增加的适龄学生并不会太多。

近年爆火的杭州,常年顶流的深圳,都验证了人才之于城市的重要价值。当下各地为了吸引人才,争相推出各项优惠政策,也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当然,对人才的优待,还是应该建立在增量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做大蛋糕,在外来人才分到更多蛋糕的同时,也不减少本地人分得的蛋糕。只有不断把蛋糕做大,才能真正达到吸引人才的目的,也才能持续不断地吸引人才,并与本地人一起,为城市发展作出贡献。

辛省志

责编 李焱鑫

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