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15日,黄山日报视界传媒“黄山乡村馆”直播带货电商平台试运营,以数字化手段构建城乡要素流动的新型通道,更好地宣传黄山乡村,助力黄山乡村振兴。
3月15日,黄山日报视界传媒“黄山乡村馆”直播带货电商平台试运营,以数字化手段构建城乡要素流动的新型通道,更好地宣传黄山乡村,助力黄山乡村振兴。
媒体赋能“三农”具体实践
2017年11月,黄山日报·黄山晨刊开设“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专栏;2020年3月,成立“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向日葵融媒工作室;为响应市委提出“乡村振兴满天星”战略,栏目更名“乡村振兴满天星”。
多年来,该栏目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以“一村一品”“美丽乡村”“新农人”“五微改造”“文旅融合”“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为报道重点,展示黄山乡村,发现乡村特色,呈现黄山乡情,讲好乡村故事,聚力黄山乡村。
从乡村振兴“满天星”到“黄山乡村馆”助农直播,是黄山日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的创新实践,也是黄山日报彰显为民办事,赋能黄山“三农”的又一有力举措。
各具特色的黄山乡村
文旅古村:屯溪区篁墩、隆阜、南溪南,徽州区呈坎、西溪南、灵山;黄山区永丰、郭村、龙山,休宁黄村、月潭、樟源里;歙县瞻淇、棠樾、鸿飞,黟县西递、宏村、关麓,祁门渚口、桃源、芦溪等。
网红新村:屯溪区凤霞、傍霞;徽州区临河、虹光;黄山区汤家庄、轮渡;歙县石潭、阳产、坡山、万二、九砂;休宁祖源、木梨硔村;黟县碧山、屏山,祁门文堂、冯家顶;高新区长源、东关等。
水果村:屯溪区江村(无花果);徽州区灵山(西瓜)、潜口(黄桃);歙县宋村(葡萄)、上丰(灯笼柿)、三潭(枇杷)、三口(橘子);黟县五里(桃子);祁门新安(小红桔)等。
美食村:屯溪区南溪南(豆腐);徽州区灵山(酒酿)、竦塘(小黄牛)、澄塘(雪里蕻);黄山区新华(竹笋);歙县洪琴(汤圆)、三阳(琥珀蜜枣)、皋径(粉丝);休宁县石人(粽子)、蓝田(毛豆腐)、五城(茶干、米酒)、板桥(冷水鱼);黟县胡门(黑鸡)、宏潭(豆腐乳)、渔亭(渔亭糕);祁门祁山(中和汤)等。
茶花村:徽州区富溪(黄山毛峰);黄山区新明(太平猴魁);歙县溪头大谷运(滴水香)、卖花渔村(盆景);休宁县新安源(有机茶村)、盐铺村(菊花);黟县五溪山(石墨茶);祁门县历口村(祁门红茶)、芦溪村(安茶)等。
非遗村:屯溪区(新江板龙、黎阳杖鼓)、徽州区(灵山竹编、坤沙徽匠、剪纸);黄山区 (跳竹马、紫霞贡茶制作技艺);歙县(汪满田鱼灯、滩培鸟笼、三阳叠罗汉、萌坑墙头画);休宁(右龙板凳龙、楮皮纸);黟县(宏村腊八豆腐、泗溪贡榧制作);祁门(马山目连戏、傩舞)等。
开通“黄山乡村馆”直播的意义
党建引领、国企协同、数字化赋能等方式,将直播带货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形成可复制的助农增收模式。
从记录者到推销者。传统媒体人从传统的采访写稿报道到出镜直播带货,从后台到前台,这种角色的升级转换可以更好地服务“三农”、助力乡村。
从小平台到大平台。过去十多年间,黄山日报党建品牌——“帮帮忙”志愿服务队、视界传媒“小视情”志愿服务队,多通过在线下为农带货,带货面、带货量有限,现通过“黄山乡村馆”线上直播,实现线上线下带货、直播支农、流量助农、带货惠农,覆盖面更广、人群更多、质效更好。
从单一价值到多元价值。党媒宣传平台升级为全链条赋能乡村的全媒体平台。从过去的单向传播到现在的多元互动以及价值变现,可以带动更多黄山农特产品销售,更好助力黄山村集体和农民增收。
多元价值的未来目标
直播形式多元。采取固定直播和移动直播两种方式。除了直播间的固态直播,结合乡村采访逐步向走村串户式的移动直播转变,形成“线上直播+线下展示”融合场景,接地气、更烟火。
主播平台多元。主播人设向更多群体开放,比如“书记直播”“村官直播”等。从目前相对固定的主播到各级党组织书记(尤其是村书记、村委会主任)以及大学生“村官”、新农人、返乡创业者、新黄山人、农业专技人员、农文旅专家等群体来到直播间,延伸价值。
产品更加多元。精准对接供需关系,延伸直播平台,与农业企业、基地、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合作,通过订单农业、定制农业等模式,直接链接农产品生产端与消费端,减少中间环节损耗,打通“最后一公里”,提升农民收入。
从“三农”出发,向“振兴”而行
党媒赋能乡村振兴,推介黄山乡村好物
我们在路上……
每周三、五晚上7:30
题字:姬臣
策划:向日葵融媒工作室
文字:程向阳
图片:丁峤楠 程向阳
图文征集: 1172522531@qq.com
来源:黄山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