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女护士”哭诉希望调休,当地卫生健康委回应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2 12:54 1

摘要:近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士张水华在哈尔滨马拉松比赛夺冠,赛后哭诉“望领导支持调休跑马拉松”的视频引发讨论。福州市卫生健康委工作人员回应,需医院及科室内部确定。

近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士张水华在哈尔滨马拉松比赛夺冠,赛后哭诉“望领导支持调休跑马拉松”的视频引发讨论。福州市卫生健康委工作人员回应,需医院及科室内部确定。

8月31日,被称为“最快女护士”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护士张水华在2025哈尔滨马拉松比赛中,以2小时35分27秒刷新个人最好成绩,获得国内女子组冠军。

张水华赛后面对镜头哭诉,“望领导支持周末调休跑马拉松”引发网友讨论。有网友认为,张水华周末时间跑马拉松可以理解,领导应该支持调休。也有网友认为,她调休了,其他同事周未就得加班。

9月1日下午,澎湃新闻注意到张水华的抖音账号评论区已关闭。记者私信张水华,发现其账号已开启隐私设置,私信无法发出消息。

针对“护士能否调休外出跑马拉松”的问题,福州市卫生健康委工作人员回应澎湃新闻,此类情况需结合护士所在医院及科室的内部工作安排与调整来确定。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事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相关情况不便透露,建议记者联系医院宣传部门。记者多次拨打该院宣传部门电话,均提示“用户忙”。

澎湃新闻注意到,2023年8月30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官网发布文章称,张水华以2小时38分12秒的成绩荣获“2023哈尔滨马拉松”比赛女子国内第一,成为又一个跑进2小时40分大关的业余女选手,达标国家马拉松女子运动员健将级别水准,也是福州首位达标马拉松健将级别的选手。

福州晚报

文章介绍,张水华出生于1991年,系该院全科医学科的护士,这已不是她夺得的第一个马拉松冠军。从2018年开始她参加了全国大大小小几十场比赛,跑步成绩不断刷新,频频跑进前三名。

张水华的部分荣誉如下:

2024郑开马拉松全程组国内冠军(世界田联标牌赛)

2023哈尔滨马拉松全程组国内冠军(世界田联精英标)

2023天津马拉松全程组国内冠军(中国田协A1赛事)

2023苏州太湖马拉松全程组国内冠军(世界田联精英标)

2023成都马拉松全程组国内冠军(世界田联金标)

2023舟山马拉松全程组国内冠军(世界田联标牌赛)

结合事件发酵过程中的网友讨论及事件背景,目前公众观点主要分为三大类,各有明确立场与理由:

1. 支持派:认可个人追求,呼吁灵活支持

核心观点:张水华兼顾护士本职与马拉松爱好的行为值得肯定,调休需求具备合理性,应得到单位理解。关键理由
她并非 “盲目追星” 式跑马:从 2018 年起参加数十场比赛,2023 年就以 2 小时 38 分 12 秒达标国家马拉松健将级别(福州历史首位),2025 年又刷新 PB 获哈尔滨马拉松国内女子组冠军,属于长期坚持的 “专业级业余爱好”,体现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调休是职场人合理权利:跑马拉松需系统训练与赛前准备,周末参赛本质是利用个人休息时间,通过调休协调工作与爱好,未突破职场规则边界。
正面示范价值:作为护士,她在高强度工作外展现 “不放弃热爱” 的状态,既能打破职业刻板印象,也能传递健康生活理念,对公众有积极引导意义。

2. 反对派:担忧工作影响,强调岗位责任

核心观点:护士岗位特殊性决定 “调休” 需优先保障工作,张水华的诉求可能给同事与科室带来负担。关键理由
医疗行业排班的刚性需求:护士工作直接关系患者护理,若张水华因跑马申请调休,空缺岗位需其他同事 “顶班” 或加班,可能增加同事工作强度,甚至影响护理质量(尤其全科医学科患者需求较复杂)。
“哭求” 方式引发争议:部分网友认为,调休应通过正常职场沟通流程申请,而非在赛后公开 “哭求”,这种方式可能给单位与领导带来舆论压力,不符合职场沟通的理性原则。
个人爱好与职业优先级争议:有观点认为,相较于普通职场,医疗行业的 “责任优先级” 更高,在科室人手紧张、排班紧张的前提下,个人爱好应适当让步,而非优先提出调休需求。

3. 中立理性派:聚焦 “平衡”,强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核心观点:不直接支持或反对,而是主张结合医院 / 科室实际情况、调休制度灵活性综合判断,关键是 “平衡个人需求与集体利益”。 关键理由需看医院调休规则: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有明确的 “调休申请流程”(如提前申请、优先满足紧急需求),且张水华的申请符合规则、未造成岗位空缺,则应支持;若科室长期人手不足,调休会直接影响工作,则需谨慎。
卫生健康委回应的合理性:认同福州市卫生健康委 “需医院及科室内部确定” 的态度,医疗单位的排班与人员安排具有专业性,外界不宜脱离实际情况 “一刀切” 评判。
本质是 “职场灵活度” 问题:事件本质反映的是 “高强度职业如何保障员工合理爱好”,而非单纯 “护士能否跑马”,更值得讨论的是 “医院是否有机制支持员工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发展爱好”。
破圈之声

8月31日,2025哈尔滨马拉松赛道上,一名普通的护士张水华,跑进2小时40分大关,夺得女子国内组冠军。这一刻,她不仅为自己赢得了荣誉,也为全国560多万护理工作者赢得了一次被看见的机会。

赛后接受采访时,张水华表达了自己的期望:希望医院领导能多照顾一下她的情况,支持调休。

张水华作为冠军戴上奖牌,她的声音被赋予了更大的传播力。首先感谢她,让我们看到医护人员不仅是“白衣天使”,也是有多元需求和才华的个体。张水华在马拉松赛道上的英姿,和她身穿护士服在病房忙碌的身影,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立体的医护人员形象。

我们为张水华的成绩鼓掌,同时,也理解“调休难”暴露出医疗机构面临的实际困难,这是整个医疗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不能将责任简单归咎于任何一方。

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年诊疗量超过90亿人次。面对这样的诊疗压力,每名护士都有自己的岗位和职责。正是这种严格的人员安排和每名医护人员的坚守付出,保证了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安全性。所以,对于“张水华们”而言,做好本职工作是第一要务。医护人员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始终要将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放在首位。

同时我们也理解,一线护理人员的需求往往被日常繁忙的工作所掩盖,很难被外界感知。张水华通过自己的努力站到了公众面前,让这些需求有了被“破圈”讨论的机会。我们珍惜这样的发声,因为它来自实践,来自一线,来自那些最了解行业实际情况的人。

数据显示,我国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4人,虽逐年提升,但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护士队伍的工作量大、工作强度大、压力重是普遍现象。

“有人跟我调休,我就能去跑。没人跟我调休,我就不能去。”这句话的背后,是来自医务人员人力资源紧张和医疗服务工作压力的现实约束。对于很多医院来说,在保证医疗安全且人员编制紧张的情况下,满足每位员工的个性化需求确实存在实际困难。

但这不意味着无法做出改善。在刚性管理与柔性关怀之间寻找平衡,在保证医疗质量与满足员工需求之间探索新路,是我们共同的方向。目前,一些医院已经开始探索更人性化的排班方式,如采用弹性排班系统、建立内部替班人员库、创建员工互助调休平台等。这些尝试虽然微小,却代表着方向性的转变,即从刚性管理逐步走向刚柔并济。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像张水华这样的医护人员,既能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也能在个人热爱领域绽放光彩;希望我们的医疗系统能够越来越人性化,既保障好患者安全,也关爱好医护人员的身心。

你如何看待张水华

“赛后哭求调休跑马拉松” 的行为?

是理解支持,还是觉得不妥?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孝敬父母订一份《大河健康报

因为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规则的改变,导致很多粉丝无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文章。为防丢失,建议您:

来源:大河健康报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