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年报】中国平安:新枝破旧柯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6 21:06 2

摘要:对于2024年的业绩表现,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总结为12字:“稳中有进、创新提质、凸显韧性”。

出品 |喻观财经

年报季是各家上市公司集中回顾上一年的追忆时刻。过去了近3个月的2024年,究竟过得如何,在年报的一行行数字里得到充分体现。

对于2024年的业绩表现,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总结为12字:“稳中有进、创新提质、凸显韧性”。

2024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改革到了新关头。对于保险业而言,这一年“报行合一”、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改革,“国十条3.0”、鼓励长期资金入市等新政的出台和实施,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动能。

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国平安靠什么推动发展、应对挑战?中国平安在2024年年报中表示:

中国平安“非为如何应对变革,而是成为变革本身;非求在浪潮中生存,而要顺势而为、把握浪潮新方向”,这是公司作为中国新时代企业要回应世界的时代命题。

中国平安在年报中指出,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和客户需求升级的趋势,现代金融业正经历从“纯金融服务”向“金融+服务”的深刻转型。2024年,围绕“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战略,公司实施双轮并行、科技驱动,修炼内功,固本筑基,力求稳中有进。

截至2024年末,中国平安实现归属净利润1266.1亿元,同比增长47.8%;实现归母营运利润1218.6 亿元,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1%,其中寿险、财险和银行三大核心业务的归母营运利润同比增长2.3%,显示其金融核心主业保持稳健增长。综合和净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8%、3.8%,分别同比增长2.2%和微降0.4%。

2024年,证监会推动上市公司强化投资者回报,积极实施分红,2024年全市场分红金额创历史新高。分红政策亦成为上市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一个体现,中国平安一向高度重视股东分红,其分红绝对额连续13年保持上升,成为其长期稳健发展的信心所在。2024年全年拟派发股息每股2.55元,同比上升5%。按归母营运利润计算的分红率为37.9%,同比提升0.6%。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的关键谋划之年,是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改革创新”同样是中国平安2025年经营方针的重要主题。中国平安高层在年报发布会上表示,2025年公司将坚持16字方针:聚焦主业、增收节支、要改革创新、防范风险

“在这16字方针的指引下,平安集团的未来是可期的。”中国平安方面表示。

长江证券研报认为,从长期来看,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将持续深化,医疗养老战略持续落地,差异化竞争壁垒深厚。

2024年是寿险业深化变革之年,银保渠道“报行合一”、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改革等新政,带来寿险业的重塑。

自2019年开始,中国平安率先业内启动了寿险改革,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通过“4渠道+3产品”改革深化转型。经过长达五年的自我革新,如今中国平安的代理人改革已过清虚期,队伍规模实现企稳回升,改革成效明显。

中国平安高层在年报发布会上表示,平安寿险的业绩表现可以概括为三句话:改革成效凸显、未来发展基础持续向好、行业已进入黄金发展期

在“4渠道+3产品”改革策略之下,平安寿险改革的很大的亮点是实施了多渠道战略。

截至2024年末,受益于渠道质态的持续提升,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板块的新业务价值实现285亿元,同比增长28.8%(可比口径下),其增长主要来源于价值率的提升,人身险新业务价值率同比增长7.3 个百分点至26%。

经过数年的主动清虚,中国平安的寿险代理人数量已连续三个季度企稳回升,2024年末的规模为36.3万人,同比增长4.6%。

据了解,近年来平安寿险的个险渠道,通过构建客户服务场景、拓展“产品+服务”等举措持续提升代理人的人均产能。2024年末,其人均月均收入已达1万元,同比增长5.9%,代理人活动率为52.8%,同比保持稳健。

在代理人队伍企稳和产能提升的带动下,2024年平安寿险的个险渠道实现新业务价值318.70 亿元,同比增长26.5%,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43.3%至10.1万元(可比口径下),已经连续八个季度双位数增长。个险新单期缴同比增长9.6%。13/25个月继续率分别同比增长3.6、3.9%至96.4%和89.7%。

在银保渠道,平安寿险则聚焦价值经营,以价驱动新业务价值的提升。2024年,加快拓展外部银行合作机会,通过“5+5+N”战略持续深化与5家国有行、5家股份行和N家城商行的增量机会,2024年该渠道实现新业务价值29.65亿元,同比增长62.7%,标保口径的新业务价值率(NBVM)同比增长14.2%至37.5%,显示出“报行合一”对于新单的冲击已逐步消解。

在社区金融渠道,平安寿险已的构建了一支2.4万 “三高”精英团队,带动网点规模的持续扩张。截至2024年末,其已在全国93个城市铺设131个网点,打开了未来寿险业务的增量空间。

中国平安高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平安寿险不同渠道各有特点,比如个险是猎人模式,社区金融则是农夫模式。就渠道的转型而言,整体符合之前的规划和预期,银保渠道、社区金融渠道甚至还要好于预期。

此外,从产品结构来看,2024年平安寿险推动产品结构优化转型,打造更加均衡的产品结构。2024年传统险实现保费收入2099 亿元,同比增长28.4%,占比提升至33%。诸券商研报认为,受长端利率下行影响,传统险锁定长期收益的优势凸显,有望进一步夯实其在低利率环境下的长期稳健经营能力。

中国平安相关负责人表示,产品的改革应需而变,在预定利率持续下调、保障需求驱动背景下,2025年公司需要进一步夯实“保险+服务”布局,进一步提升分红险占比,以有效降低刚性负债成本,缓解资产端压力。

在资产端,2024年平安的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综合投资收益率6.0%,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

申万宏源证券研报认为,中国平安在板块内的定位较为独特,为进可攻、退可守,且低利率环境下具有估值逻辑变化潜力的核心标的。

中国平安在2024年年报提出,中产崛起与资产财富多元化,催生对综合金融服务的强劲需求。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和客户需求升级的趋势,现代金融业正经历从“纯金融服务”向“金融+服务”的深刻转型。

为此,中国平安在2024年将战略从原来的“综合金融+医疗健康”调整为“综合金融+医疗养老”,从“医疗健康:家庭医生+养老管家”,调整为“医疗养老:家庭医生、养老管家,行业标准、供应集采、服务监督。”

在中国平安相关负责人看来,在金融存量化、同质化竞争时代背景下,平安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产生协同效应,主流产品已从传统的“财务保障”全面升级为“保险+医养服务”综合解决方案,其中医养服务能为公司贡献不消耗资本的收入,有利于持续提升ROE,推动公司业绩保持更强的韧性和稳定性,将成为平安跨越周期、驾驭周期的一大优势。

依托医疗健康生态圈,中国平安布局“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养老”,深度布局赋主业,通过“保险+服务”提升差异化竞争优势,竞争壁垒效果正在逐渐显现。

依托“线上+线下”渠道网络,平安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合作健康管理机构数超10.4万家,合作药店数达23.5万家,全国药店覆盖率超35%。

作为平安集团医险协同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安健康以家庭医生及养老管家为两大服务枢纽核心,打造一站式的“医疗+养老”服务平台与旗舰互联网医疗平台,完善了“到线、到店、到家、到企”的“四到”服务体系。其医疗养老服务已覆盖超3100万个人付费用户,服务近6.7万家付费企业,惠及超过2900万名员工。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平安健康”,1833.HK)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截至2024年末,中国平安的居家养老已布局75个城市,累计超16万名客户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在5个城市有6个高品质康养社区的项目会陆续的开业。

截至2024年,中国平安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贡献的新业务价值占比约70%。近63%客户同时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权益,其客均合同数约3.3个、客均AUM约5.99万元,分别为不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个人客户的1.6倍、3.8倍。

作为金融服务业,如何围绕“以人民为中心”,提供契合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的服务,成为金融机构竞争力的核心所在。金融、医疗、养老服务三大行业虽然增长潜力巨大、客户需求旺盛,但由于专业门槛高,亦面临标准缺失、服务参差不齐等挑战,难免“费心、费时、又费钱”。

为此,中国平安提出“省心、省时、又省钱”即三省”的价值主张,要求平安要“把简单留给客户、把复杂留给自己”。2024年成为中国平安的“三省推广年”。

通过科技赋能,中国平安已逐渐构建起“一个客户、多个账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的金融超市服务体系,成为客户提供“三省”服务体验的重要载体。

在持续深化综合金融模式之下,中国平安率先在业内构建了一个综合账户体系,通过整合金融、医疗、养老 等多领域的服务资源,打造一站式服务生态,实现客户体验的全面升级。

中国平安结合强大的资源整合与科技创新实力,深入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和痛点,充实产品矩阵,为客户打造了“车险理赔、医疗养老、信用卡”三张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服务名片,以智能化、便捷化的服务模式,为其带来差异化的优势体验。

综合金融模式的全面深化,为中国平安构筑起核心服务优势,带来“三数”(个人客户数、客均合同数、客均利润)过去十年的增长。

截至2024 年末,中国平安的个人客户数2.4亿人,较年初增长4.7%。其中,1.2亿名客户的年龄在30岁-45岁。2024年新增客户320万人,同比增长9.8%。

从合同持有数量来看,2024年平安客户中,持有集团内4个及以上合同的客户占比为25.6%、留存率达98.0%,个人客户的客均合同数2.92个。

中国平安高层在年报发布会上提出,中国平安在综合金融方面的关键数字,可以总结为“三高”:

一是高规模,2.42亿客户实现了对我国大多数中产客户的覆盖。

二是高留存,服务了五年以上的客户留存率达94.7%,其在2.42亿已占72.2%。

三是高渗透,持有平安四个产品以上的客户占比达集团的1/4,其留存率达98%。

正是这些“三高”客户,为中国平安未来增长形成了正向的循环,更是未来可持续增长的基础。

长江证券研报认为,中长期来看,医养生态圈方面的优势,将协助中国平安构建未来的产品与定价壁垒。

2024年,金融业努力做好的“五篇大文章”之中,包括科技金融和数字金融。DeepSeek带来的震动,更是引起全行业对日新月异的科技领域将如何重塑行业的深度思考。

如何应对新的变局,这对于早就在广泛布局金融科技,并将其作为重要战略的中国平安来说,同样是重要课题。

中国平安年报披露,公司对于科技的定位是非常清晰的,科技是“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的支撑底座,核心的定位在于赋能主业、为主业创造价值。

在中国平安有关负责人看来,从AI的发展中最受益的行业是金融、医疗、养老,主要的原因是规模大、流程长、人力成本高。

那么如何让AI创造价值?该负责人指出,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效率,二是智慧。即科技能够提升运营、作业、服务的效率,进一步实现成本优化。智慧则是指在经营决策的过程中,可以推动公司经营管理模式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型。

“我们非常有信心,科技将为平安持续带来价值创造。”上述中国平安负责人表示。

作为金融科技先行军,中国平安通过打造“953”科技体系,已构建起AI护城河。

所谓“9”即金融、医疗健康、经营等9大数据库,拥有医疗、金融等海量数据,为AI创造价值打下核心基础;

“5”即美国硅谷等5大实验室,涵盖视觉、听觉、大数据等领域,拥有全球55000个专利,持续探索AI科技在保险领域的前沿运用。

“3”即平安金科、金融壹账通、平安健康等3大科技平台,搭建通用模型、垂直领域模型、应用模型3层大模型体系,实现深度场景开发和应用。

在科技赋能之下,中国平安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赋能主业为核心,通过在全集团推广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等技术,持续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2024年,其AI坐席服务量约18.4亿人次,覆盖其80%的客服总量;通过智能核保、智能理赔、智能续期,实现93%的寿险保单秒级核保,寿险保单闪赔占比达56%;平安产险反欺诈智能化理赔拦截减损119.4亿元,同比增长10.4%。

平安健康构建的医生工作台和“平安医博通”多模态大模型,打造了12个业务模型群,提升“平安家医”服务效能约62%。平安自主研发AI辅助诊疗系统,智能推荐准确率达99%,辅助诊断准确率在95%以上。

“在AI拐点即将来临的时刻,我们非常期待也相信科技能够让我们的主业持续健康的超越市场,稳健增长。”中国平安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平安在年报中表示,“改革创新”是其2025年度经营方针的重要主题,全面数字化战略成为2025年的首要任务。为此,公司将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 及开源大模型的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拥抱、快速部署,开启数字化战略新篇章。

风雷激荡年,且看平安新枝破旧柯。

图片:网络

来源:喻观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