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模式构建了一种“车企主导、华为深度嵌入”的协同架构,涵盖智能开发、生态连接与市场规划等多个方面。接近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人士透露,这既不是HI模式,也不是单纯卖技术,更不是智选模式,而是华为试图重写汽车合作的新范式。
华为正计划推出一种全新的车企合作模式,这一模式不同于此前“全栈技术供应商”的HI模式,也区别于华为终端主导品牌营销的“智选车”路径。
新模式构建了一种“车企主导、华为深度嵌入”的协同架构,涵盖智能开发、生态连接与市场规划等多个方面。接近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人士透露,这既不是HI模式,也不是单纯卖技术,更不是智选模式,而是华为试图重写汽车合作的新范式。
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合作模式经历了多次演变。最初的HI模式下,华为作为技术供应商提供智驾、座舱等核心解决方案。智选车模式下,华为终端则深度参与品牌营销与渠道销售。全新合作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从产品设计的起点就开始协同,车企依然掌握品牌与销售节奏,但华为在底层定义等层面具有更深参与度。
目前,东风猛士被视为这一新路径的典型试点。其即将推出的越野车型M817已搭载华为乾崑ADS 4高阶智驾、鸿蒙座舱等五大核心技术模块,成为当前“含华量最高”的越野车型。知情人士透露,后续猛士车型的规划、营销及数据协同,将全面转向新模式。
广汽集团与华为的这一最新合作模式虽然尚未正式命名,但已被内部定义为“新型深度赋能”,概括为“广汽智造+华为智能”的双核运行模式。在部分车企内部,这一合作被称为“化学融合”,意指其不再是模块集成,而是在架构、数据、运营上的深层次联动。
华为调整合作模式,背后是中国车企在智能时代日益增长的自主诉求。以吉利汽车为例,其通过自主研发构建起独立的新能源技术体系,最终实现销量大幅增长。对于更多车企而言,华为新模式提供了既能借助华为技术积淀,又能保留产品定义主导权的可能。
华为新模式的推出,更深远的意义在于重构智能汽车产业链的生态边界。车企聚焦品牌与市场,华为聚焦技术与生态,二者形成互补效应。这种生态重构与当前中国汽车品牌的全球化进程高度契合,采用新合作模式的车企可在保留自主品牌调性的基础上,借助华为的技术背书更快适应海外市场。
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模式已经从简单的技术供应,发展到如今的“车企主导、华为深度嵌入”新阶段。未来,采用华为新模式的车企可以在保留品牌自主权的同时,借助华为技术优势在全球市场展开竞争。这种协作模式能否成为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范式,业界正拭目以待。
来源:包菜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