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欧洲汽车业“输惨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2 12:33 1

摘要:8月21日,美国与欧盟在经过数周的谈判之后,终于就双边贸易框架协议达成一致。该协议涉及对大多数欧盟进口商品征收15%的美国关税,涵盖汽车、医药、半导体及木材等品类。欧盟承诺取消对所有美国工业品的关税,并为广泛的美国海产品和农产品提供优惠市场准入。欧盟还计划到2

8月21日,美国与欧盟在经过数周的谈判之后,终于就双边贸易框架协议达成一致。该协议涉及对大多数欧盟进口商品征收15%的美国关税,涵盖汽车、医药、半导体及木材等品类。欧盟承诺取消对所有美国工业品的关税,并为广泛的美国海产品和农产品提供优惠市场准入。欧盟还计划到2028年前采购7500亿美元的美国液化天然气、石油和核能产品,另采购400亿美元的美国人工智能芯片,同时计划大幅增加对美军工和防务装备的采购。此外,欧盟企业还将在美国战略性行业新增6000亿美元投资。

在备受关注的汽车领域,虽然欧盟花费巨大的代价使得美国同意将欧盟输美汽车产品的关税降至15%,但这一调整并非即时生效。更重要的是,欧美双方在联合声明中指出,将“接受并互认对方的汽车标准”,包括安全认证、自动驾驶系统标准等。事实上,此举是特朗普为了“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让美国汽车更容易进入海外市场的重要举措。此前,美国与日本关于汽车关税的谈判中,标准互认就是重要一环。欧洲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可能会导致欧洲汽车安全标准“变相降低”,威胁道路安全;还可能会导致欧洲丧失在智能网联汽车等关键领域制定标准的主导权,削弱其未来竞争力。

15%关税“依然高得离谱”

根据这份最新达成的美欧贸易协议,欧盟出口至美国的汽车及零部件产品将适用于15%的关税,而非特朗普自4月起加征关税之后的27.5%。不过,该决定并非立即生效,而是要等欧盟取消对美国工业品的关税、放宽农产品市场准入后才会实施。根据美方发布的声明,一旦欧盟出台对美商品降税所需的立法,美国将采取措施下调目前对输美的欧盟汽车及零部件27.5%的关税。一名美国高级官员表示,欧洲车企有望在“数周内”看到关税降低,目前尚不清楚欧盟何时启动立法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当地时间8月15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扩大对钢铁和铝进口征收50%关税的范围,将数百种衍生产品纳入加征关税清单。钢铝关税与汽车业息息相关,也是美欧贸易协议谈判中的一大重点。不过,双方最终并未就降低钢铝关税达成一致。针对钢铝关税问题,美国和欧盟在联合声明中表示:“双方将探讨合作,以保护各自市场免受产能过剩影响的可能性,同时确保彼此间的供应链安全。”另外,美方还列出了通过配额制下调部分钢铁、铝及衍生品关税税率的可能性。

对于欧洲汽车制造商来说,汽车关税降至15%,为其减轻了一部分关税负担。众所周知,汽车产业是欧盟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产值近1万亿欧元,约占欧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而且,该行业直接或间接雇用了超过1300万人,占欧盟总就业人数的6.6%。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的数据,美国是欧盟汽车最大的出口市场,2024年欧洲汽车制造商向美国出口了总价值384亿欧元的汽车,其中德国占比最高。

受关税影响,今年上半年,大众集团、梅赛德斯-奔驰、Stellantis集团等欧洲汽车制造商业绩均出现断崖式下滑。其中,大众集团上半年税后利润为44.77亿欧元,同比下降38%;梅赛德斯-奔驰净利润为26.88亿欧元,同比下跌56%;Stellantis集团直接由盈转亏,净亏损高达22.56亿欧元……

对于美欧达成贸易框架协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表示,虽然这份协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近几个月来围绕跨大西洋贸易关系的高度不确定性”,但即使是15%的汽车关税,相比今年4月3日之前的2.5%,“依然高得离谱”,将“继续对欧盟的工业产生负面影响”。相比之下,欧盟将原本对美国汽车征收的10%关税降至零。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明确对美欧贸易协议提出批评,称其将每年给欧洲汽车制造商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使得欧洲汽车业在向电动化转型的过程中负担更加沉重。

“标准互认”引欧洲忧虑

值得注意的是,美欧双方在联合声明中承诺,将“接受并互认对方的汽车标准”,涉及汽车主被动安全、尾气排放、自动驾驶等广泛领域,这引发了一些欧洲业内人士和专业机构的极大忧虑。

显然,特朗普政府此举是希望打破欧盟的技术壁垒,使得美国能够向欧洲出口更多美国标准的汽车。这意味着,欧盟将承认美国汽车工业标准,允许符合美国标准的车辆无需额外改造即可进入欧盟市场。也就是说,美国车企无需针对欧盟的排放、安全结构或环保材料等要求进行重新设计,大幅降低进入成本和时间。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其社交媒体上发文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启了世界最大经济体之一的大门”。

欧洲运输安全委员会警告称,此举可能危及欧洲驾驶员、行人及骑行者的生命安全。当前,欧美在汽车安全标准上存在显著差异。例如,欧盟强制要求所有新车必须配备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行人保护测试标准及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等3项核心安全技术,而这些在美国均未作强制性要求。相关数据显示,2013~2023年,欧盟道路死亡人数下降16%,而美国同期却上升25%。欧洲运输安全委员会认为,标准差异是导致不同结果的关键因素。该机构传播总监柯蒂斯强调道,这些挽救生命的技术在欧洲已是标配,能够有效保护交通安全。

欧洲运输安全委员会指出,此举可能会导致欧洲乃至全球汽车安全标准“变相降级”,因为所有在欧洲生产以及销售汽车的其他汽车制造商以及欧洲本土制造商都会质疑,为什么美国车企只需满足本国标准,而他们却要遵守更严格的欧洲法规?“这种双重标准可能导致欧洲安全法规面临降级的压力。”柯蒂斯说。

另外,在涉及未来汽车技术规则主导权的争夺方面,欧盟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标准上可能需要与美国接轨,或接纳美国标准,将进一步削弱欧盟在汽车领域的竞争优势。例如,美国自动驾驶系统(如特斯拉FSD)借协议进入欧盟,或许能绕过欧盟严格的型式批准测试。

一些欧洲汽车行业分析师指出,此举看似是统一标准、减少技术壁垒,实际上可能导致欧洲在智能网联汽车等关键领域丧失主导权。一旦欧盟接受美方标准,将进一步削弱欧盟在汽车领域的竞争优势。此外,美欧标准互认,可能会对其他国家形成竞争壁垒。总的来说,标准互认是经济主权让渡与战略结盟的产物,短期内有望缓解美欧贸易摩擦,但长期可能损害欧洲汽车业的竞争力,并重塑全球汽车竞争格局。

制造业外流何时是个头?

更糟糕的是,美国汽车关税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欧洲制造业,尤其是汽车业外流的趋势。近年来,美国拜登政府通过《通胀削减法案》给予新能源产业高额补贴和激励措施,其中多项补贴政策和税收优惠仅面向美国本土企业或在美运营的企业,这使得不少欧洲汽车制造商以及动力电池厂商纷纷宣布在美国新建工厂。

再加上俄乌冲突导致欧洲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德国工业电价最高时甚至是美国的3倍,这使得能源密集型的制造业成本大幅增加,企业不得不考虑将生产转移到能源成本更低的地区。与此同时,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高额的研发投入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许多企业难以迅速实现盈利,也促使企业寻求更具成本效益的生产地点。

随着特朗普“卷土重来”,美国又企图通过高关税来倒逼制造业回流。关税政策使得欧洲汽车在美国市场竞争力下降,德国汽车研究中心近日表示,为了规避高额关税,欧洲汽车制造商可能会加速将产能转移至美国。例如,大众集团旗下高档品牌奥迪在关闭欧洲布鲁塞尔工厂的同时,正考虑在美国自建工厂。

欧洲央行也警告称,全球贸易摩擦和监管障碍加剧拖累欧元区经济增长,新关税政策为经济与贸易发展带来挑战。许多欧洲汽车业内人士担忧,这将进一步促使部分企业将生产线从欧洲大陆外迁到美国本土,加剧欧洲汽车制造业外流,导致欧洲本土汽车制造业的就业和投资持续萎缩。根据安永咨询公司发布的最新分析报告,在美国加征关税等因素冲击下,德国汽车行业正遭受严峻的考验,过去一年净减岗位约5.15万个,成为受影响最严重的工业部门。

文/编辑:万莹 版式:刘晓烨

给小编加个鸡腿!

来源:中国汽车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