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朋友们,咱们今天聊个有点深度的话题。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让你列一张人生的“愿望清单”,上面会写些什么?环游世界?买套大房子?还是实现财富自由?这些都没错,但如果把这个问题抛给几百上千年前的古人,他们的答案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在他们心里,有一个最高层次的“愿望清单
朋友们,咱们今天聊个有点深度的话题。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让你列一张人生的“愿望清单”,上面会写些什么?环游世界?买套大房子?还是实现财富自由?这些都没错,但如果把这个问题抛给几百上千年前的古人,他们的答案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在他们心里,有一个最高层次的“愿望清单”,浓缩成了三个词:立德、立功、立言。
这就是儒家文化里念叨了千年的“三不朽”。什么意思?就是说,一个人的肉体终将消亡,但有三样东西可以让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实现真正的不朽。这可比什么名牌包、豪华车酷多了,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生命追求。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玄乎?别急,我们不讲大道理,咱们聊个具体的人,一个把这“三不朽”活成传奇的大神——王阳明。
提起王阳明,很多人可能知道“心学”,知道“知行合一”,但你可能不知道,他的人生简直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逆袭爽文。
先说“立德”。这可不是让你当个烂好人,而是建立自己的人格丰碑,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和精神内核。王阳明是怎么做的?他年轻时也迷茫过,也曾格过竹子,想格物致知,结果把自己累病了,啥也没格出来。人生真正的转折点,是他得罪了大太监刘瑾,被贬到贵州龙场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那地方,瘴气弥漫,蛇虫遍地,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换作一般人,估计早就崩溃了,天天怨天尤人。
但王阳明没有。他在一个石洞里,给自己做了口石棺材,每天就在棺材边上打坐反思。他问自己:如果圣人处在我这个境地,他会怎么做?就在这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在一个夜里,他突然顿悟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他明白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意思是说,成为圣人的道理,每个人心中天然就有,不需要向外求。这一刻,他的内心建立起了一个无比强大、坚不可摧的精神世界。这就是立德,在绝境中勘破生命的真谛,为自己的人生确立了“定盘星”。
再说“立功”。光有思想境界还不够,你得为这个世界做点实事儿。王阳明可不是个只会空谈的“嘴炮王者”。他后半辈子,简直就是个“救火队长”。朝廷哪里有叛乱,就派他去哪里。最牛的一次,宁王朱宸濠造反,声势浩大,朝野震动。王阳明当时手里没多少兵,硬是靠着他那套“心学”的智慧,运筹帷幄,只用了短短三十多天,就把宁王的叛乱给平了。
你想想那个画面,一个文弱书生,提笔能写传世文章,上马能定国安邦。他的“功”,不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而是把自己“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完完全全地应用到了平定祸乱、安抚百姓的实践中。他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思想,是有力量改变现实世界的。这功绩,结结实实地刻在了历史的书卷上。
最后是“立言”。就是留下你的思想、你的学说,让后人能够继续从中汲取智慧。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在他生前身后,都掀起了巨大的思想浪潮。他的弟子们将他的语录和书信整理成《传习录》,这本书直到今天,依然是无数人寻求内心力量和人生智慧的案头宝典。从晚明的李贽,到近代力挽狂澜的曾国藩,甚至日本明治维新的很多精英,都深受王阳明思想的影响。
他的言论,就像一颗思想的种子,播撒出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土壤里,开出了不同的花。这难道不是一种永生吗?你的思想,穿透了时间的壁垒,依然在启发和影响着未来的人。
你看,王阳明的一生,就是对“三不朽”最完美的诠释。他先在龙场立德,找到了内心的力量;然后带兵平叛立功,实现了对家国的贡献;最后著书立说立言,把智慧留给了千秋万代。
说回我们普通人。我们可能成不了王阳明那样的大圣人,但这个“三不朽”的愿望清单,对我们依然有巨大的启发。
立德,不就是好好做人吗?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守住自己的良知和底线,做一个诚实、善良、有担当的人,让身边的人觉得你“靠谱”,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的“立德”。
立功,也不一定非要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把工作做到极致;用心经营好自己的家庭,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在社区里做做公益,帮助一下身边有困难的人。你为这个世界增添的每一分美好,都是你的“功”。
立言,更不是非要写书。你把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毫无保留地教给后辈;你用积极乐观的话语,去鼓励一个失落的朋友;你把好的家风、好的观念,传承给你的子女。这些充满善意和智慧的言语,同样能在别人心里留下光和热。
所以你看,古人追求的“三不朽”,其实一点都不遥远。它不是让我们去追求虚无缥缈的名声,而是提醒我们,一个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而在于他留下了什么。留下了好的人品,留下了有益的贡献,留下了能启发人的思想。这,或许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放进自己“愿望清单”里,值得用一生去追求的终极目标。
#每个人都有愿望,你的愿望是什么#
来源:砚边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