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末秋初,辽宁省种业振兴行动收获重要实践成果。9月1日,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主办、辽宁省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与辽宁省种业发展中心承办的“2025年辽宁省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暨玉米、高粱现场观摩会”在朝阳市北票市蒙古营镇举行。来自全省农业系统、科研机构、种业企业及
夏末秋初,辽宁省种业振兴行动收获重要实践成果。9月1日,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主办、辽宁省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与辽宁省种业发展中心承办的“2025年辽宁省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暨玉米、高粱现场观摩会”在朝阳市北票市蒙古营镇举行。来自全省农业系统、科研机构、种业企业及种植主体的240余名代表实地参观了展示示范基地,详细了解了164个玉米品种和14个高粱品种的生长情况和特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注入“辽宁力量”。
种业“芯片”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种业对农业现代化形成核心支撑。近年来,辽宁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选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在活动现场,辽宁省种业发展中心主任魏澍表示,种业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本次展示示范打通了良种走向田间的“最后一公里”。通过“看禾选种”平台,将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
承办单位辽宁联达种业公司是辽宁省第三家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多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省、市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任务,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加快省里玉米优良新品种推广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研发的“联达F085”玉米品种曾在西北区测产达1178.89 公斤/亩,入围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该企业通过“科研 + 资本”模式,年推广优质种子超2000万亩,覆盖21 个省份,为粮食增产提供了坚实种源保障。
田间观摩激活产业发展动能
朝阳是农业大市,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46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达573万亩,新品种的推广直接关系粮食产能的提升。省种业发展服务中心每年在朝阳布点开展新品种展示示范并召开观摩会,帮助农民遴选优良品种。这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具体行动,也是对朝阳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持。
在蒙古营镇示范基地,参会代表实地考察了不同生态区品种的抗病性、抗倒伏能力及产量表现。活动期间,辽宁联达种业公司董事长许云岱分享了企业创新经验,“我们每年投入超千万元用于育种研发,运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培育出适应不同区域的品种。例如‘坤瑞528’在黄淮海地区表现优异,亩产较传统品种有大幅提升。”
科技赋能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观摩会上,来自盘锦、铁岭等地的种植大户与科研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就本地区科技运用、良种选育、单产提升等向专业人士请教。“盘锦可重点推广耐盐碱玉米品种,助力辽河三角洲百万亩盐碱地改造,还可丰富当地农作物品种。”“本溪地处山区,昼夜温差大,可重点关注抗寒、早熟、抗逆性强的品种。”……对于种植大户的提问,现场专家学者倾囊相授,给出专业指导,助力农业增产增收。
晒一晒良种,比一比产量。此次活动不仅是良种的“擂台赛”,更是种业创新的“风向标”。通过举办活动,科技成果得到充分展示,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更加明晰,广大农民从中受益并更广泛地参与到良种推广中来。正如魏澍在总结讲话中所说:“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产业,我们将以此次观摩会为新起点,持续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让‘辽宁种’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金字招牌。”
来源:东北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