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明始于心,创建践于行。近年来,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深入推动文明创建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以党建为舵,以思想为帆,以主业为桨,以文化为魂,以奉献为翼,以文明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中华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小家、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全
绽放文明之花 激扬奋进力量
——记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
一期期学习如星火汇聚,点亮思想明灯;一场场宣讲如春风化雨,培育文明新风;一次次活动如暖流涌动,传递社会温暖。
文明始于心,创建践于行。近年来,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深入推动文明创建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以党建为舵,以思想为帆,以主业为桨,以文化为魂,以奉献为翼,以文明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中华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小家、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全国煤炭先进集体”、安徽省“安康杯”优胜单位等殊荣。
党建引领,高扬文明之帆。第一勘探队党委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工作,建立健全“党建+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做到“六个有”,即有人抓、有人管、有平台、有目标、有支撑、有成效。组建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职能科室全力推进、各部门协同作战、全体职工踊跃参与的高效工作格局。创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激励党员干部积极开展文明实践,汇聚文明创建合力。
思想铸魂,夯实文明之基。第一勘探队党委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举办读书班;组织党员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观看红色影片,接受思想洗礼;举办各类知识竞赛,以赛促学,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队伍。坚持“线上+线下”,打造文明传播矩阵。加强文化宣传长廊、党员活动室等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与文明新风尚。创新“党建+视频”宣传模式,加入AI和动画宣传元素,《平凡的一天》荣获中国矿业报社首届地质工作掠影短视频大赛一等奖,两项作品分别获得第二届新时代地质文化艺术活动短视频类铜奖和摄影类优秀奖。
文化润心,厚植文明沃土。德以润心,文以化人。第一勘探队加强文明出行、文明旅游、节能降耗、文明上网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在单位围墙、院落、走廊悬挂公益广告、道德宣传牌、温馨提示语,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开办“道德讲堂”,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大力选树先进典型,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十佳“最美农民工”、省女职工“岗位建功成才”先进个人、省“最美家庭”、省直优秀党务工作者等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比学赶超氛围浓厚。深化“家文化”建设,丰富文化育人内涵。成立集邮、气排球、羽毛球、篮球等职工兴趣活动协会,建立职工书屋、退休职工活动室、职工活动中心,开展“读书月”“读书会”等活动。举办“我们的节日”、文艺汇演等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注重以人为本,开展走访慰问、职工健康体检、金秋助学等活动,优化机关办公环境、升级改造职工宿舍、为一线配备野营房,用心用情关爱职工。弘扬安全生产文化,将“安全文明施工”贯穿始终,确保职工生命安全。
聚焦主业,走好创新之路。第一勘探队牢记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神圣使命,在新一轮找矿战略突破行动中,扎实开展两淮煤田深部勘查,发现一处大型煤炭产地。推进地质勘探主业向“高、精、强、深”方向发展,年均钻探工程量维持在8万米左右。实施了矿山灰岩水区域治理和断层水害防治工作,确保淮南矿区A组煤“新粮仓”安全绿色开采,保障淮南煤炭资源增储上产。同时,积极拓展地质服务领域,成立淮南市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参与生态环境修复治理项目,严格落实绿色勘查要求,推动地质勘查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奉献社会,彰显使命担当。第一勘探队加强与社区结对共建,投入人力、物力支持瑞安社区、治东社区文明创建。组建机关志愿者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机关党员志愿服务队荣获淮南市志愿者协会理事单位。创建“汇聚力量暖童心 地质科普伴成长”志愿者服务品牌,建立志愿者帮扶基地——谢家集区翟家洼小学,荣获省直机关优秀志愿者帮扶基地称号。2023年,第一勘探队志愿服务基地在谢家集区第一中学挂牌,搭建了关心关爱少年儿童的新平台。2017年以来,选派精兵强将组成驻村工作队,扎根潘集区贺疃镇杨园村开展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
《淮南日报》视频版(2025年9月2日)
记者 张 静
编辑 孙 玥
责编 张明星
初审 孙继奎
二审 迟海波
三审 张 斌
来源:淮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