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记忆:四川省广播器材厂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6 19:25 2

摘要:四川省广播器材厂于1968年7月建厂,位于内江市资中县,坐落在重龙镇西北侧衙后山和子山上,是省广电厅直管的省属国有企业。2003年9月企业停产。2004年4月1日,器材厂正式与省广电局脱离,划归四川广电集团管理。

四川省广播器材厂于1968年7月建厂,位于内江市资中县,坐落在重龙镇西北侧衙后山和子山上,是省广电厅直管的省属国有企业。2003年9月企业停产。2004年4月1日,器材厂正式与省广电局脱离,划归四川广电集团管理。

前期建设

上世纪60年代,在普及农村广播网高潮中,省广播局于1967年2月在全省计划工作会上,建议兴办一座为发展农村有线广播事业服务的工厂。这一建议得到会议采纳。同年4月6日,省广播局报送了《四川省广播器材厂工程设计任务书》,省计委生产办公室于当月18日批复同意建厂。

1968年,厂址选定在资中城边。同时,四川唱机厂也在酝酿筹建中。1970年1月,省革委生产指挥组计划组、政工组宣传组和省广播局革委会的负责人一起,再次到资中进行现场考察,决定在资中县谷田公社红光大队境内征用土地建设。一致认为四川唱片厂和四川农村广播器材厂合建,可减少投资147万元,又能缩短工期一年多,有利于提前投产。同年2月11日,省革委生产指挥组即批复同意两厂合并建设,合建后改名为“四川广播器材厂”。四川广播器材厂于1969年1月动工,经过5年建设,在1973年底竣工投产。

主要产品

该厂主要研发生产播音控制台、电源配电柜、输出配电柜、多功能扩音机、调频(自动)收扩音机、调节器频单箱对讲机、防雨音柱(音箱)、全频道共用天线电视等系列产品和V段共用天线电视、全频道/音频共缆天线电视、邻频前端、电视/调频共缆传输、“村村通”等系列设备,产品覆盖全国 29 个省、市、自治区,广泛用于部队、机关、企业、学校、车站、码头、城镇、乡村等广播站(室),成为全国农村广播电视网主要设备生产基地之一。

截至1985年,共生产有线广播站站内设备扩音机7132台,调压器1513台,四速电唱盘82829部,多功能录音复制台154台,播音控制台2569台,电源输出配电柜1763台调频接收机1574台:三用机12407部,四用机2551部,黑白投影电视机401型788台、试制402型32台,试产各类收音机801型2230部,802型100部,803型100部,804型191部。1985年平均职工388人,总产值383万元,固定资产原值361.9万元,利润29.5万元。建厂至1985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88.1万元,利税154.7万元。从投产初期至1976年底,主要生产压电陶瓷扬声器、用户变压器、扩音器、避雷器、三用唱机等,后又增加调压变压器等产品。从1977年至1980年生产的主要产品有扩音器、四用机、电唱盘、投影电视机和收音机等。

从1980年下半年起,研制多功能录音复制台、播音控制台和电源输出配电柜等成套标准化设备,于1981年相继投产。同年11月,省广播局在该厂召开四川省有线广播站站内设备首批出厂产品质量验收会议经与会代表认真审查设计报告和使用效果报告,测试技术指标,鉴定结构和外表工艺、抽样负载老化、例行振动试验后,认为这套设备适合县、乡和工矿企业有线广播站使用,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85年11月,广播电视部在四川广汉召开全国农村广播网设备整顿更新改造会议,经与会专家及代表对四川广播器材厂生产的这套设备的各项技术性能进行测定和审看展品在乡站运行情况后,将该扩音机、播音控制台及电源输出配电柜等3项产品确定为向全国推荐产品。1987 年生产的 JYK -1型2x250W扩音机被评为“四川省优质产品”,TKB-3 型播音控制台创“内江市优质产品”。1988 年生产的 GPS-1电源输出配电柜被评为省优产品,JYK-1型2x250W扩音机被国家广电部评为部优产品。1989年生产的对讲机系统设备获省广电厅发布的第三次科技进步一等奖; 省政府授予器材厂省级先进企业称号。1997年生产的TBD-1型250W 多功能播音机控制台远销泰国。1990-1992年,器材厂每年产值和销售收入都双双突破1000 万元。3 年累计实现利润529 万元,广播站内成套设备覆盖全国20 多个省(市)市场。其间,工厂1台250瓦全品体管扩音机销往中国驻苏联大使馆。1991年4月,器材厂取得“川广牌”商标和“电视电缆产品生产许可证”。1992 年10月,器材厂研制的甲级扩音机——声频功率放大器取得了机电部颁发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器材厂参加首届中国“91四川电视节设备展销会”“北京国际广电电视设备展销会”“新加坡“92 亚洲广播设备展销会”1993年,器材厂被省广电厅评为四川省农村广播创建四十周年先进集体。同年9月,器材厂研制的有线电视产品取得广电部颁发的“广播电视入网设备器材认定证书”。

逐渐没落

自1993 年起,由于资金短缺、产品大量积压、历史负担过重,加之受撤区并乡、减轻农民负扭和取消广播达标等政策因素影响,器材厂的生产经营步入低谷。1994年,工厂与希望集团洽谈正大饲料联销项目,并设专人负责营销工作,因经营效果不好,该合作自然终止。1998年,经省广电厅批准,器材厂制定《四川广播器材职工分流下岗实施办法》,并成立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及再就业服务中心。同时,根据四川省解闲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财政厅制发的《关于省属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器材厂向省解闲办申请财政补助。同年6月起,省广电厅每月拨付6万元给器材厂,以确保器材厂每月按时、足额向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1999年,根据省劳动厅文件要求,器材厂与 289 名在岗职工签订下岗协议书,289名职工进人再就业服务中心。2003年9月,省广电局成立四川广播器材厂实施下岗职工出中心工作领导小组。该厂制定《四川广播器材厂关于做好下岗职工出中心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的实施办法》,共有 292 名下岗职工与企业签订《出中心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器材厂由此处于停产状况,每月由省广电局拨付10万元资金维持企业日常运转。2004年4月1日,器材厂正式与省广电局脱离,划归四川广电集团管理。

图文整理自:《四川省志》《资中县志》。

来源:升学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