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几年,印吹还能找到的点已经不多,除了仿制药,也就只有软件业能吹的出口了。但印度的软件业真的有那么牛?不少外行人还真的很容易被蒙蔽。2023年印度软件出口额2450亿美元,不但金额远低于中国软件的1.75万亿美元收入,其含金量更是完全不同。
这几年,印吹还能找到的点已经不多,除了仿制药,也就只有软件业能吹的出口了。但印度的软件业真的有那么牛?不少外行人还真的很容易被蒙蔽。2023年印度软件出口额2450亿美元,不但金额远低于中国软件的1.75万亿美元收入,其含金量更是完全不同。
两国软件产业发展路径的根本差异,最贴切的形容就是"龟兔赛跑"。当印度软件业还在搞来“料”代工时,中国已构建起覆盖硬件、系统、应用的完整数字生态,在云计算、AI、量子计算等全生态领域,两国事实上已完全不在一个层级。
印度软件业的辉煌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千年虫危机,凭借其英语优势和欧美外包订单,逐步建立起独特的代工模式。2023年印度软件和服务业企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印度软件出口额达245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5%,但其中78%来自北美市场,且70%集中于IT服务外包。
看到这些数字,就知道这不是和咱们八、九十年代纺织业的来料加工一回事嘛,事实也是印度软件企业的利润率长期被压制在20%以下。Infosys的人均产值仅为IBM的三分之一,班加罗尔园区内80%的项目仍停留在应用开发层面,印度软件业的人才是金字塔架构,主力是底层的大量基础编程人员,以及顶层少数国际认证架构师的格局,产业升级乏力。
中国软件业则稳扎稳打,一步步打造出了自己的数字生态体系。据工信部《2023年软件业经济运行报告》显示,中国1.75万亿美元软件收入中,97.1%来自本土市场。2023年云计算市场规模突破3800亿元,年增速达35%。阿里云、华为云构建起完整的云基础设施,通过IaaS层技术输出实现价值重构。中国软件收入中绝大多数来自本土市场,这种深度融合软硬件以及实体经济的模式,创造了远高于外包服务的附加值。人才体系则呈现出橄榄型特征。
印度软件业呈现出应用层繁荣、基础层空虚的特征。班加罗尔科技园90%企业专注于ERP开发、移动应用外包等表层技术,在操作系统、编译器等底层领域几乎空白。印度国家软件技术中心研究显示,该国软件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仅2.1%,远低于全球5.8%的平均水平。在量子计算领域,印度IQL研发的量子算法模拟器虽应用于药物研发,但与中国九章光量子计算机却存在代差。
鉴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坚持走的是软、硬件全栈突破路线。杭州之江实验室的飞天云计算操作系统管理百万级服务器,支撑全国80%的电商交易。华为鸿蒙系统装机量突破5亿台,构建起强大、完全自主的终端操作系统生态。
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云计算专利申请量占全球38%,核心专利占比提升至22%。在AI大模型竞赛中,百度文心大模型4.0参数突破万亿,在深交所实现全流程智能投研。印度投入10亿美元研发的多语言大模型,最大参数仅700亿。硬件根基差距更明显,印度90%高端芯片依赖进口,中国则拥有全球35%的AI芯片产能,且中国先进制程芯片的独立自主进度还在加速。
中美两国的软件竞争已进入生态博弈阶段,而印度则完全在局外。华为开源的OpenHarmony装机超7亿台,这种"根技术"突破是印度从未涉足的领域。当印度强制推行数据本地化时,中国已建成7.2亿用户的全球最大的IPv6网络和全链路国产化数字货币系统。印度政府云采购量虽同比增长180%,但基础设施仍依赖AWS、Azure。中国的东数西算工程规划建设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将重构起一个强大的数字经济格局。在开源生态方面,中国贡献者数量也已超过印度,主导率大幅提升,而印度仍在传统技术栈中挣扎。
当印度软件业还在享受全球代工的红利之时,中国已在云计算、AI、量子计算领域打造技术壁垒。印度软件业这种无根的代工模式,与中国的软硬件生态体系根本不在一个层级。
来源:科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