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PP表面“白霜”难题破解:三招提升相容性降低迁移!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2 11:07 1

摘要:近年来,阻燃PP材料凭借其质轻、耐候、性价比高等优势,逐渐成为电子电器、家电、汽车等领域的宠儿,逐步替代传统的阻燃PS、阻燃ABS等材料。

近年来,阻燃PP材料凭借其质轻、耐候、性价比高等优势,逐渐成为电子电器、家电、汽车等领域的宠儿,逐步替代传统的阻燃PS、阻燃ABS等材料。

在阻燃PP材料广泛应用的同时,不少用户也反馈:注塑粘模、成品表面析出“白霜”,不仅影响外观,更可能导致性能下降。

炜林纳作为专业的改性塑料研发和生产厂,在这里告诉您:这些问题背后,往往与阻燃剂的相容性和工艺温度密切相关。

一、为什么阻燃剂会析出?

1. 相容性问题

PP(聚丙烯)属于非极性材料,而很多阻燃剂是极性的。两者相容性差,就像油和水难以混合,时间一长,阻燃剂就容易逐渐“分离”出来,形成析出。

2. 温度的影响

PP是一种半结晶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当环境温度升高,分子链段运动加剧,那些相容性不佳的小分子阻燃剂就更易迁移到制品表面。
这也是为什么注塑时温度越高,模垢越严重,甚至放置一段时间后,产品表面还会出现“白雾”。

二、如何有效抑制阻燃剂析出?

方法一:增强界面相容性

通过引入强极性基团(如胺基、羧基、环氧基等),改善阻燃剂与PP之间的结合力。这样做就像是给两者之间“搭桥”,减少分离倾向。

方法二:降低迁移速率

控制温度:适当降低注塑和存放温度,减缓分子运动;

提升阻燃剂聚合度:使用更高分子量的阻燃剂,并控制分子量分布,从而增加迁移阻力。

三、关于“无析出”阻燃PP的真相

目前市面上所谓的“无析出”阻燃PP,并非完全100%不析出,而是通过技术手段大幅降低迁移现象。遗憾的是,这类材料往往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有效抑制析出,仍是行业亟待突破的关键课题。

炜林纳改性阻燃PP

结语

阻燃PP的析出问题虽常见,但并非无解。通过科学分析成因并针对性改进,完全可以兼顾产品性能与外观。如果你也在用阻燃PP材料,不妨从相容性和温度两个角度入手,或许就能事半功倍。

来源:炜林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