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快手直播间被一款“AKK菌膳食补充剂”点燃。链接上架后不久,评论区很快被“已拍”“求补货”等留言刷屏。根据后台数据显示,这场直播最终以单品成交突破300万元收官,再次验证AKK菌原料在消费端的爆发潜力。
2025年8月,快手直播间被一款“AKK菌膳食补充剂”点燃。链接上架后不久,评论区很快被“已拍”“求补货”等留言刷屏。根据后台数据显示,这场直播最终以单品成交突破300万元收官,再次验证AKK菌原料在消费端的爆发潜力。
一行业观察员告诉记者,同样的场景其实在今年618大促期间便已上演,这款搭载国产专利AKK菌株的制剂全周期成交近千万,让曾经局限于科研论文中的小众菌株,迅速跻身体重管理赛道的新晋“流量担当”。
而这一热潮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莫过于身处产业链上游的AKK菌原料供应企业。
01 “减重刚需”催生AKK菌原料新风口
和美白、护肤一样,减重几乎是一个“永恒的刚需”。在社交媒体上,“减脂日记”“体重打卡”常年霸占话题榜。据统计,今年3月以来,微博#体重管理年#话题互动量突破22.5亿次,近200个相关词条冲上热搜。
不少明星入场更是点燃了大众热情。杨天真、沙溢、贾冰、李雪琴等多位明星接连瘦身成功,引发百万乃至上亿粉丝热议。尤其是杨天真公开分享的“菌群管理法”——每日规律服用益生菌,更让“益生菌减重”成为大众追捧的减重新思路。
魔镜洞察数据显示,AKK菌销售额从今年1月的600万元飙升至6月的2300万元,半年涨幅高达283%,再现了三年前NMN的“现象级”增长轨迹。如今在社交平台搜索“体重管理”,能看到大大小小的健康品牌几乎清一色地推出了瘦身益生菌产品,AKK菌原料风口之盛可见一斑。
记者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走红的AKK菌其实早已在科研圈名声大噪,目前已有上千篇论文直指其与肥胖、糖代谢、肠道屏障修复密切相关,不少学者认为,补充这种菌群可以帮助改善能量代谢,减少脂肪堆积。但问题在于:它是一种极度挑剔的厌氧菌,对生产工艺要求极高,长期以来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无法规模化生产。
转机出现在国内的原料创新潮中,随着部分企业在厌氧发酵和冻干保存技术上取得进展,AKK菌的大规模应用终于成为可能。据中国网报道,2024年,上海原衍生物在业内率先解决了相关技术难题,其旗下核心菌株AKK001不仅实现规模化生产突破的同时,将整体成本降低80%。这不仅让AKK菌的应用真正具备了落地条件,也打开了体重管理市场的新想象空间。
图/上海原衍生物官网
02 AKK原料催生千万级单品,品牌与资本加速卡位
原料端的突破迅速传导至消费市场。凤凰网报道显示,香港生科企TS已凭借原衍生物AKK菌原料实现单品年销千万级,还有部分新锐品牌凭借“科学减重”的差异化定位,迅速跻身品类头部。
“最早一批试水的是功能性食品和健康补剂品牌,但很快,传统保健品公司和食品巨头也开始跟进。”原衍生物品牌负责人透露,由于AKK原料本身话题度高,加之“减重”这个超级刚需,品牌产品上线后极易快速出圈。“过去半年,已有荷兰、瑞士等多国食品营养公司同我们洽谈合作,试图在这一赛道抢先卡位。”
“减重是大众刚需,在这一领域,AKK菌原料的市场潜力毋庸置疑,但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开始。”一位食品行业投资人直言,随着原料热度攀升,国内对新菌株的监管要求也在趋严,如何在安全性与功能性之间找到平衡,将是原料企业首要面对的问题。同时,市场跟进者不断涌入,若缺乏差异化创新,企业很容易陷入价格战和低质竞争。
记者通过原衍生物的官网发现,该企业已提前布局,一方面加速AKK菌与其他功能性物质的复配研究,拓宽原料渠道;另一方面开放菌株IP库商业化服务,为品牌方提供从菌株定制到配方优化的全流程支持。
图/上海原衍生物官网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原衍生物已将目光投向全球市场。近日,该企业宣布与美国领先植物基营养原料供应商Nutraland USA达成战略合作,联合推出番茄来源的Somato®植物褪黑素、高端黑姜提取物Actizing™、米胚多胺Miricell™等多款高潜力功能原料,为不同品牌方提供多元化解决方案。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AKK菌只是起点,我们真正要打造的,是一个全维度健康原料矩阵,欢迎品牌方来咨询合作,让中国健康科技企业在世界舞台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来源:手艺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