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朔州市融媒体中心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快手等平台推出的城市宣传片——《朔风古韵,塞上绿洲——美丽朔州欢迎您!》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这部影像作品巧妙运用镜头、剪辑、音乐与配音,将古韵厚重与现代生机交织呈现,光影之间呈现出朔州的文化底色与时代力量。每一帧
八分钟光影
能讲述一座城市的
历史与当下吗?
朔州市融媒体中心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快手等平台推出的城市宣传片——《朔风古韵,塞上绿洲——美丽朔州欢迎您!》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这部影像作品巧妙运用镜头、剪辑、音乐与配音,将古韵厚重与现代生机交织呈现,光影之间呈现出朔州的文化底色与时代力量。每一帧画面、每一次镜头切换,都让观众在视觉体验中感受历史与现实的深厚联系。
古韵悠悠: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开篇从黑驼山褶皱、峙峪遗址的燧石切入,一句“用兽骨丈量山河”,瞬间将观众带回四万年前。马邑古城号角、广武长城蜿蜒、应县木塔云霭,边塞风光与历史画面交织,呈现古韵悠长与文化厚重。
晋商驼队“走西口”的背影,崇福寺晨钟暮鼓、金沙滩点将台风云激荡,这些历史意象被巧妙串联,不再是尘封记忆,而成为滋养当下的精神源泉。镜头铺陈灵活,使历史与现实交错呈现,让观众在光影变换中感受城市脉动与文化延续,也凸显影像创作对城市精神与文化价值的深刻理解。
现实生机:城市脉动与民生温度
历史篇章之后,镜头转向当下。航拍的山川辽阔,特写黄米油糕热气腾腾,秧歌舞者笑颜如花。恢弘景观与生活烟火并置,古韵与现代生活共鸣,既呈现城市发展格局,也彰显文化亲和力。
色彩与节奏的转换极具匠心:土黄与青灰承载历史记忆,蓝绿与金黄书写希望。影像将绿色发展和生态建设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使观众在感受美景的同时,领悟城市精神、文化自信与社会文明的综合力量。
右玉精神:生态文明视觉化呈现
作品聚焦右玉治沙段落:从黄沙漫天到林海苍苍,从挥锹植树的人影到候鸟振翅,高铁飞驰,生态建设与现代城市发展在镜头中交错呈现。70余年的接力奋斗,让森林覆盖率从不足0.3%跃升至57%。
右玉精神在影像中被视觉化呈现:它不仅是治沙史的传奇,也成为城市精神、绿色发展战略和生态实践的集中体现。镜头细节强化了精神象征与现实成就的结合,凸显绿色发展背后的时代力量和社会价值。
历史文脉:精神传承与绿色跨越
作品以递进结构呈现历史与现实:历史奠定基调,英雄群像承上启下——张辽、尉迟恭的忠勇,与李林烈士、右玉植树人的坚毅,构成血脉相承的精神链条。随后呈现绿色转型与产业崛起:光伏、风能、新材料,书写从资源依赖到绿色跨越的发展故事。
最终,镜头回归生活视角:羊杂汤的热气、秧歌展现的豪迈、四季更迭的景色,将恢弘叙事收束于烟火人间,呈现城市温润底色,同时体现古韵与新风交织下的城市精神与生活气息。
新媒体传播:跨平台互动与延展
在完整呈现城市历史、生活与精神后,作品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同样值得关注。宣传片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同步发布,观众不仅观看,还通过点赞、评论、转发和自发短视频再创作实现延展。跨平台互动让影像可触可感,也体现了融媒体时代传播的延展性——古韵与新风在网络空间持续发酵,引发公众关注与共鸣。
八分钟,看见城市力量
《朔风古韵,塞上绿洲——美丽朔州欢迎您!》通过光影与镜头呈现古韵与新风,展现朔州的文化自信、绿色发展和生态实践。影片的结构、画面与镜头布局为公众理解城市精神提供了丰富的视觉与思考空间,也为新媒体传播提供示范:城市影像不仅被观看,更通过互动与传播延展社会价值,彰显融媒体时代城市文化表达的影响力与传播力。
来源:朔州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