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意义:黄土地上的诗意人生:吕玉霞的蜕变之旅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6 17:56 1

摘要:在山东临沂蒙阴县旧寨乡北峪村的黄土地上,生活着一位被网友亲切称为 “沂蒙二姐” 的吕玉霞。她用锄头耕耘土地,更用诗句书写着别样的人生,在质朴的乡村生活与广阔的精神世界间,踏出了一条充满励志色彩的道路。

在山东临沂蒙阴县旧寨乡北峪村的黄土地上,生活着一位被网友亲切称为 “沂蒙二姐” 的吕玉霞。她用锄头耕耘土地,更用诗句书写着别样的人生,在质朴的乡村生活与广阔的精神世界间,踏出了一条充满励志色彩的道路。

吕玉霞的生活,曾被繁重的劳作与琐碎的日常填满。十几岁时,为了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她满心欢喜地进入纺织厂。然而,现实却给了她沉重一击。八个小时手脚不停的忙碌,车间里轰隆隆的机器声,与她理想中穿得漂漂亮亮、能和小伙伴自由玩耍的生活大相径庭。在这艰难的环境中,读书成为了她唯一的慰藉。伴随着机器的嘈杂,一首接一首的古诗从她口中流出,“一蓑烟雨任平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些诗句被她背得滚瓜烂熟。微薄的工资中,她总会留出买书的钱,书中那些触动心灵的句子,被她小心翼翼地记录在小本上。在读书的那一刻,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与兴奋,书籍成为了她在黑暗日子里的一束光。

后来,吕玉霞回归乡村,柴米油盐的日子里,能拿起笔写字的机会少之又少。但她心中对文字的热爱从未熄灭。直到两年前,在儿子的劝说下,她开始尝试在社交平台分享平日写在小本子上的文字。起初,视频里都是一家人的生活日常,直到 2024 年 3 月,她第一次对着镜头读出了自己写的诗:“我落笔写下诗句千行,写我曾经的年少轻狂……” 没想到,这次尝试让她 “开始‘起飞’了”,短短一个星期,粉丝增加了 20 多万。从此,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吕玉霞的诗歌创作灵感,皆源于她所热爱的这片土地和质朴的生活。家乡一个冬天没下雪,当春雪降临,她满心欢喜,写下 “这是雪吗?这不是雪,这是老天爷撒的糖霜盐……”;她坐在厨房炉火前,系着围裙摊煎饼,会问远方的游子有没有想家;戴着草帽坐在桃树下,手捧通红的桃子,念叨着人要常怀感恩之心;从地里挑起重重的两担红薯,也能笑着询问:“我的红薯已经装筐,您的烤炉是否准备妥当?” 生活中的点滴,在她的笔下都变成了充满诗意的篇章。

随着粉丝越来越多,吕玉霞收获了来自各地网友的善意与支持。粉丝们自称是她的 “小红薯”,她则把网友们尊称为 “老师”。当她遇到写作难题时,网友们会在线出谋划策;看到她读错字,粉丝们会在评论区贴心地标出拼音和声调。年轻人也喜欢她的诗,调侃着 “阿姨您别写了,再写就该进课文了”。这些温暖的互动,让曾经自卑的吕玉霞逐渐自信起来。她开始勇敢地走出家门,受邀参加中国农人诗会,从山东的小山村走到了烟雨江南的舞台上。

然而,质疑的声音也随之而来。有人认为农民生活辛苦,不应被描绘得如此轻松,哪有那么多诗情画意。面对这些质疑,吕玉霞在夜深人静时,会戴上老花镜,仔细地在手机上回复。她深知农民的辛苦,自己的脸、手、脚以及身边的老乡,家乡的四季,都写满了农人的不易。但她更想通过自己的文字,展现农民善良、勤劳、勇敢和笃定的另一面。她的诗歌,是对农民精神世界的一次深情挖掘与展现。

如今的吕玉霞,农活不耽搁,直播不中断,视频不断更,还不忘每周抽出时间陪伴八十多岁的母亲。面对忙碌的生活,她总是乐呵呵的。她深知,生活的灵感就在田间地头,打开袋子看到黄灿灿的桃子那一刻,新的诗句便在脑海中诞生。她在黄土地上,用坚持与热爱,书写着一个农人的诗行。未来,她还有更多的梦想,想去看看凤梨长什么样,想把云南的蘑菇种到沂蒙山上,还想去内蒙古大草原上策马扬鞭,重拾 “少年狂”。

吕玉霞的故事,是一个关于读书、梦想与成长的故事。读书,让她在艰难的生活中寻得慰藉,积累了创作的力量;梦想,让她勇敢地突破自我,从乡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成长,则让她学会在质疑中坚守,在忙碌中保持乐观。她用自己的经历向我们证明,无论生活多么平凡,无论起点多么低,只要心怀热爱,坚持读书与梦想,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绽放出别样的光彩,书写出属于自己的励志篇章。

来源:我们的凤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