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师”成热点,以及……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6 17:43 1

摘要:阳春三月,迎来了演出旺季,回望第一季度的演出,展望下一季度的演出安排,可以发现,“老大师”的到来总能制造热点;“新曲目”的发掘被更多乐迷关注,尤为可喜的是,室内乐的接受程度愈来愈高,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观众欣赏水平的提升。

布赫宾德(左)与祖宾·梅塔 王小京 牛小北/摄

文 | 张听雨

阳春三月,迎来了演出旺季,回望第一季度的演出,展望下一季度的演出安排,可以发现,“老大师”的到来总能制造热点;“新曲目”的发掘被更多乐迷关注,尤为可喜的是,室内乐的接受程度愈来愈高,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观众欣赏水平的提升。

老大师成热点

巨擘名团难兼得

祖宾·梅塔与西东合集管弦乐团 谢佩潼/摄

2025年的古典乐舞台,多位“老大师”的演出成为现象级事件:2月25日起,89岁高龄的指挥家祖宾·梅塔率领西东合集管弦乐团开启中国巡演,在国家大剧院、苏州湾大剧院等地演绎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和舒伯特《第九交响曲“伟大”》等两套曲目。这次接替老朋友巴伦博伊姆的梅塔以“音乐的人道主义力量”为信条,传递的和平之音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钢琴巨匠鲁道夫·布赫宾德3月11日至12日的中国巡演,更是引发乐界关注,这位拥有65年职业生涯的“德奥音乐活化石”,让观众在颤抖的双手与纯粹的和声中触摸到音乐的灵魂。

歌唱家的艺术生命经常被认为如鲜花般短暂易逝。被誉为“世界第一弄臣”的男中音歌唱家里奥·努奇,今年3月以83岁高龄在上海交响乐团演出《弄臣》。其舞台表现力引发社交媒体刷屏,83岁的他以38岁般的嗓音征服了听众。

里奥·努奇在上海演出《弄臣》 蔡磊磊/摄

中国乐团也请来了诸位“老大师”。在欧洲已然淡出的瓦格纳权威古斯塔夫·库恩今年85岁,3月15日,他来到中国爱乐乐团背谱指挥了瓦格纳序曲专场音乐会并将赴广州交响乐团指挥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

古斯塔夫·库恩执棒中国爱乐乐团 ©中国爱乐乐团

而就在同一天晚上,今年在中国演出两轮、票房皆售罄的钢琴家安德拉斯·席夫爵士,以一套巴赫键盘协奏曲,让听众领略到他指触下的真醇技艺。在这一天晚上,我遇到了也来听席夫的85岁美国指挥家戴维·霍斯,他将于之后的两个星期带领中国交响乐团演出两场海顿主题音乐会。

席夫与安德烈亚·巴尔卡室内乐团 王小京/摄

中国本土的“老大师”依旧奔波发热,95岁的郑小瑛仍在为了歌剧而忙碌,亲力亲为,精神矍铄;86岁的陈燮阳元宵节音乐会一天指挥两场丝毫不见疲态,他亦将在今年迎来多场从艺60周年音乐会。

郑小瑛在第二届“洋戏中唱”聚英赛中担任评委主席

陈燮阳执棒中央民族乐团元宵节音乐会

“老大师”的巡演不仅是技艺展示,更是对古典乐黄金年代的追忆。“祖宾·梅塔”们用布满皱纹的双手,在琴键上刻下对音乐本质的坚守。追星“老大师”一方面是以稀为贵,另一方面则出于东方人的敬老之心。换一个角度思考,越来越多的“老大师”愿意在中国献艺,是因为这里的听众在各方面都值得他们“劳其筋骨”。

大团名家方面,2025年初,苏格兰国家交响乐团在指挥哈恩的带领下,以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的雄浑气势拉开了这一年演出的帷幕;同样来自英伦的伦敦爱乐乐团则在指挥名家帕沃·雅尔维的带领下携手大提琴家茱莉亚·哈根,用海顿与德沃夏克的两首协奏曲演绎巴洛克与浪漫主义的对话。

帕沃·雅尔维执棒伦敦爱乐乐团登台国家大剧院 刘方/摄

接下来,维也纳交响乐团几乎驻场北京的演出将呈现《女武神》、马勒《第四交响曲》等巨作以及他们擅长的施特劳斯作品,杜塞尔多夫交响乐团将演出卷帙浩繁的“马勒九”。此外,下半年的德累斯顿、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等大团,显然都值得乐迷期待。

不再对“冷门怪曲”敬而远之

这一年可以明显看出,中国的交响乐团“卷”起来了。其中尤以演出曲目与宣传思路的创新转变最为突出。很多“怪曲子”却引来中国乐迷追捧,花式宣传也更加接地气。另外,国家大剧院的“中国交响乐之春”今年亦有21支中国乐团加盟参与,展现出国内交响乐事业的活力。

3月1日,水蓝背谱指挥中国交响乐团苏克《第二交响曲“死亡天使”》的“神演”,把“演奏冷门曲目”这一赛道提升至全新高度。

水蓝执棒中国交响乐团中国首演苏克《第二交响曲“死亡天使”》©国之骄子

中国交响乐团在这一季度将上演诸多有趣的曲目,除却苏克这部“遗珠”外,他们的四场系列音乐会“海顿乐集”,分别以室内乐、交响乐、清唱剧的形式演绎海顿作品。大鱼大肉之余,这些如蔬菜水果的古典作品对乐团极其有必要。而有着雄厚声乐资源的中央歌剧院凭借其自身优势,在演出歌剧之外,上演了一系列包含声乐的管弦乐作品:2月22日,由袁丁执棒,为内地听众带来了门德尔松《第二交响曲》的首演;3月8日,由杨洋带领,上半场呈现了肖斯塔科维奇不常上演的《莫斯科的樱桃街》选段与《死之歌舞》。

袁丁执棒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合唱团中国首演门德尔松《第二交响曲》 卢旭/摄

看四川交响乐团的音乐季排期,恍惚间甚至以为看到了欧洲那些热爱先锋派的乐团的曲目单。在3月初上演完宏大的“马勒七”之后,乐团接连演出了帕维尔·哈斯的《弦乐的研究》、卢托斯拉夫斯基的《乐队协奏曲》等先锋派名作,还上演了中国“先锋派”温德青的《小提琴协奏曲“夏天的雪”》以及高平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上海爱乐乐团也是“怪曲”急先锋,他们不但演出了舞剧音乐《火鸟(全剧版)》以及谢德林《安娜·卡列尼娜》,还在改编者本人施瓦茨的执棒下演绎了理查·施特劳斯《玫瑰骑士组曲》、韦伯恩《柔板》等作品。

张亮与上海爱乐乐团演出舞剧音乐《火鸟(全剧版)》

相距不远的苏州、宁波、杭州的交响乐团也奉上了“匈牙利专场”“拉威尔专场”“肖斯塔科维奇专场”等颇具专题性的音乐会。初生牛犊无锡交响乐团、泉城交响乐团也将迎来他们在北京的首秀。张国勇麾下的西安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今年曲目较为丰富,前者迎来张国勇正式上任头一个音乐季,后者则迎来重组二十周年。北京交响乐团则于正在进行的“半乐季”聚焦哈恰图良、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三位作曲家。

中国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作为一支偏学术性质的交响乐团,经常花两个星期打磨一套冷僻曲目。3月14日,他们在指挥家金野的执棒下演出了马克斯·雷格的《莫扎特主题变奏曲与赋格》、布鲁赫《二重协奏曲》、兴德米特《交响舞曲》三部“又难又冷”的作品,还将于27日演出米丹第等法国作曲家的专场音乐会。金野不但今年在哈尔滨演出了美国作品专场,还将带领兰州交响乐团中国首演埃尔加的《音乐创造者》。

金野执棒中国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演出马克斯·雷格作品

不单曲目,各种形式的创新也层出不穷: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宁波交响乐团都玩起了无指挥版本的莫扎特交响曲,以训练乐手之间“打配合”。在各个乐团的宣传上,我们也能看到大家都在求新求变,有的乐团导赏文案用DeepSeek写作紧跟潮流,有的乐团演出前举办花式多元的导赏——请指挥家、演奏家、评论家轮番上阵,甚至相声小品、“鬼畜”都乱入小视频宣传,一定程度上让人感到这个行业年轻化了。相信中国交响乐市场必将“新新向荣”。

室内乐接受度逐步提升

室内乐往往曲高和寡,更多乐迷关注室内乐意味着听众的审美趣味在提升。

艺术歌曲是其中尤为重要的,其中的语言隔阂、引经据典以及音乐口味的清淡常让观众难以提起兴致。3月10日,男高音乔纳斯·考夫曼携手钢琴家赫尔穆特·多伊奇亮相上海大剧院,演绎德语艺术歌曲巅峰之作,燃爆全场;紧随其后的3月16日,男中音格哈赫尔与钢琴家胡贝尔在上海交响乐团主厅呈现舒曼艺术歌曲专场,展现德奥艺术歌曲的深邃内涵,亦引起诸多关注。

乔纳斯·考夫曼与钢琴家赫尔穆特·多伊奇在上海演出

弦乐四重奏方面,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弦乐四重奏以他们魔鬼般的技巧致敬肖斯塔科维奇,演绎其《第八弦乐四重奏》等经典。明暗四重奏演出的海顿《临终七言》带来室内乐的圣洁时刻。即将迎来演出的新魄力四重奏与流浪者三重奏也有着不凡的造诣。鲍罗丁弦乐四重奏今年将在中国多次演出,并将在星海音乐厅演出肖斯塔科维奇全套的弦乐四重奏。

明暗四重奏 张天愉/摄

“大室内乐”中,柏林爱乐夏隆室内乐团以精妙的室内乐编排,展现德奥音乐的细腻肌理,引发听众热烈反响,几位柏林爱乐的演奏家让我们领略到“浓缩天团”的魅力;阿姆斯特丹小交响乐团也以他们轻快的风格收获听众的喜爱,当今古典乐坛备受瞩目的大提琴家基安·索尔塔尼的加盟让演出增色不少。

阿姆斯特丹小交响乐团在上海音乐厅演出

“小室内乐”即独奏方面,保罗·李维斯、科布林等大师的音乐会也让今年来华钢琴家的阵容较之过去更为多样化;中国钢琴家居觐、鞠小夫的曲目与演绎值得关注。在接下来的演出中,周善祥、陈必先等华裔翘楚演奏家即将登陆上海,而莱昂斯卡娅、哈默林也将再度登临中国的舞台。弦乐方面,小提琴家杨天娲的全套无伴奏伊萨伊奏鸣曲、罗伯特·卡巴拉的独奏会等令观众全面认识弓弦之美。中提琴家梅第扬再度回国演出,大提琴家葛洛梅斯将在中国各地展开巡演。

冷门乐器在中国的演出,有人愿意做、有音乐厅愿意接、有观众愿意来听,都是我们欣赏水平提高,或曰多元化的写照。长号演奏家施泰纳、吉他演奏家铃木大介的巡演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曾韵加盟的中国圆号重奏团、李飚领衔的打击乐团也迎来新一轮演出。长笛大师工藤重典的音乐会反响热烈。冷门乐器的独奏会若想“破局”,笔者以为有两条出路——其一是破圈求发展,例如匡俊宏、毛俊澔自己动手或委约改编,与不同乐器广泛合作;另一方面是靠其他形式出圈,如钢琴家吴牧野、阮扬扬剑走偏锋,也能引起热议。

歌剧方面,国家大剧院制作的《游吟诗人》《女武神》即将登陆,中央歌剧院将与俄罗斯剧院联合演出柴科夫斯基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上海歌剧院将引进拜罗伊特音乐节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民乐往往与中国传统节日联动发力,下半年或将迎来又一波高峰。

希望在不久的未来,室内乐将不再是票房噩梦,更多资深乐迷能听到更多地道的室内乐演出,让整体的音乐欣赏水平“更上一层楼”。

来源:音乐周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