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妈妈在死难者名单墙上:跨越八十多年的思念与重逢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2 10:53 3

摘要:一位80多岁的奶奶每天坐着公交车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遇难者名单墙前,默默流泪。她在这面墙上见到了被日本人杀害的爸爸妈妈。

密密麻麻的黑色人名,刻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上,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被战争撕裂的人生。

一位80多岁的奶奶每天坐着公交车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遇难者名单墙前,默默流泪。她在这面墙上见到了被日本人杀害的爸爸妈妈。

原馆长朱成山回忆这一幕时依然动容:“墙上刻着的不仅是遇难者的名字,更是失散了的亲情在这里重聚。”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角,立着一面沉重的“哭墙”——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名单墙。上面刻着10665个死难者的姓名。

这座墙成为无数幸存者和遗属寄托哀思的唯一地方。每年12月,纪念馆都会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幸存者、幸存者后代和死难者遗属代表手持白菊,在“哭墙”前鞠躬、献花,向亲人与其他死难者表达哀思。

2023年的祭告活动中,到场的幸存者只有3人——90岁的刘民生、95岁的夏淑琴和96岁的艾玉英。截至目前,登记在册的在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32位,平均年龄超过94岁。

2024年,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谢桂英迎来了自己的100岁生日。尽管岁月流逝,但战争的创伤从未愈合。“我有时候一闭眼,就会想起那段历史,想起我的爸爸妈妈。”谢桂英躺在养老院的床上,半眯着眼说。

1937年,13岁的谢桂英一家住在南京下关栅栏门3号,以种菜为生。那年冬天,她带着弟弟去挖野菜,碰上了日本兵。日本兵将弟弟重重摔在地上,拖着谢桂英的两只脚在菜地里转来转去。

她的头磕碰到石头上流了很多血。”我这里还有个疤,“谢桂英指了指自己的额头。年幼的弟弟不治身亡。她家被日本兵杀害了4个人:父亲、两个舅舅和2岁的弟弟。

90岁的刘民生挽起右腿的裤腿,腿肚子上有一条疤痕清晰可见:“这就是当时日本兵刺伤留下的。”

1937年,刘民生只有3岁,全家逃进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难民收容所避难。日军借口排查中国军人闯入收容所,要求所有难民在操场集合。

“天太冷了,又在户外,我就一直在哭闹”。被吵到的日本兵端着刺刀在刘民生腿上刺了一刀。也是在那一天,他失去了父亲。

对于大屠杀遗属来说,“哭墙”不仅是悼念亲人的地方,更是让亲人“叶落归根”的象征。

2019年,92岁的陶秀华(原名周成娣)在“哭墙”前泪流不止。1937年12月14日,当时只有10岁的她眼睁睁看着35岁的父亲和其他中国同胞被日军抓走。

她领着小妹从热河路一路追到挹江门,押送的日本兵开始殴打她们。父亲远远扭过头说:“丫头,快带小妹回去吧,带小妹回去吧。”

82年后,父亲周万荣的名字终于被刻上了“哭墙”。”爸爸,你终于叶落归根了……“陶秀华哽咽着说。

魏祥发也一直希望把父亲的名字刻上“哭墙”。直到前不久,他才发现父亲的名字“魏少明”已刻在了名单墙上。

1937年12月13日,车夫魏绍民因拒绝给侵华日军带路,被乱枪打死,留下妻子和7个孩子。”看到爷爷的名字刻在上面,圆了我们一家人多年来的心愿,“魏祥发的女儿魏冬梅说。

面对幸存者日渐年迈的现实,历史记忆传承成为紧迫的任务。2022年8月15日,纪念馆认证了首批13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他们都是幸存者的后代。

刘民生的女儿也是其中之一。幸存者们的后代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传播这段历史。

2022年去世的百岁幸存者王恒晚年曾在外孙女的帮助下开通网络账号“王恒爷爷的故事”,讲述自己经历的战争。

2022年去世的幸存者常志强的女儿常小梅写作并出版了中、日、英文版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的生活史》。

2023年去世的幸存者葛道荣曾将他的亲身遭遇整理成一本十几万字的册子《铭记历史》,作为“传家宝”分发给了子女。

截至目前,共有32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年龄最小的只有9岁。

05 跨越国界的证言

一些幸存者不仅向国人讲述历史,还将真相带到日本。2002年,谢桂英受邀参加日本友好市民团体“南京大屠杀60年全国联络会”在日本多个城市举行的证言会。

临出发前,儿子姜忠荣才接到她的电话,说要去日本了。”那是我第一次去日本,我曾经想过这辈子也不要踏上日本的土地,“谢桂英回忆道。

”那次日本之行,我一下飞机就看到了松冈环老师。她陪着我到一个个日本城市去演讲,鼓励我把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和我们的遭遇说给日本人听。“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时,日本友人松冈环还给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们寄来了国内紧缺的口罩。

06 铭记与传承

如今,每天仍有无数人来到“哭墙”前,寻找自己亲人的名字。那位80多岁的奶奶每天坐公交车来看望“爸爸妈妈”的故事,只是无数个动人场景中的一个。

10665个名字,代表着10665个被摧毁的生命,10665个被撕裂的家庭。墙上刻着的不仅是遇难者的名字,更是失散了的亲情在这里重聚。

刘民生说出了所有幸存者和遗属的心声:“我希望子孙后代们,能永远记住这段历史,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南京城的风拂过“哭墙”,轻轻抚过每一个名字。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伸出手,颤抖地触摸着墙上那两个她最熟悉的名字——“爸爸,妈妈,我又来看你们了。”

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帕,仔细擦拭着名字上的灰尘,仿佛小时候母亲为她擦去脸上的泪痕。

“80年过去了,我每天都会来,”她喃喃自语,“因为只有在这里,我才能见到你们。”

她缓缓抬起头,目光越过“哭墙”,看向远方——那里有她失散的童年,有永远无法重逢的亲情,有一段这个民族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

来源:大牛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