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迎风展 浩气传千古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2 08:45 1

摘要:一九三八年四月十六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在武乡长乐村截击沿浊漳河谷向东逃窜的日军第一一七联队,歼敌两千二百余人。是全民族抗战初期八路军一次性歼灭日军最多的战斗,对粉碎日军九路围攻,巩固和扩大晋冀豫抗日根据地起到了关键作用。

长乐村战斗纪念碑和长乐战斗展示中心。山西日报通讯员摄

长乐村战斗示意图。(资料图)

游客参加“重走太行英雄路”研学体验活动。段中飞摄

武乡县城新貌。山西日报通讯员摄

战地重访
长乐村急袭战

一九三八年四月十六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在武乡长乐村截击沿浊漳河谷向东逃窜的日军第一一七联队,歼敌两千二百余人。是全民族抗战初期八路军一次性歼灭日军最多的战斗,对粉碎日军九路围攻,巩固和扩大晋冀豫抗日根据地起到了关键作用。

历史卡片
长乐村急袭战

1938年4月,日军纠集3万余人分九路对驻扎在晋东南地区的八路军总部和主力部队进行围攻。八路军总部采取一部兵力牵制其他各路日军,集中主力击破其一路的作战方针。16日,八路军第129师主力在武乡县长乐村夹击入侵武乡之敌,歼敌2200余人,对粉碎日军九路围攻,保卫八路军总部和主力部队,巩固和扩大晋冀豫抗日根据地起到了关键作用。(山西日报记者整理)

8月15日,正值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0周年,武乡县的天空下着零星小雨。距离县城东南方向14公里的浊漳河畔,长乐战斗展示中心和高耸的长乐村战斗纪念碑庄严肃穆,前来瞻仰和学习的游客络绎不绝。

1938年4月16日,八路军在此急袭日军,歼敌2200余人,为粉碎日军九路围攻,巩固和扩大晋冀豫抗日根据地起到了关键作用。如今,在见证胜利的河滩上,旅游公路串联起最美的太行风景,富起来的乡亲们住进了二层小楼……巍巍太行山,抗战精神光照千秋。

一战破敌化危机

雨季的浊漳河水量充沛,两岸的山脉在宽阔的河面上形成倒影。“这种地形非常有利于截击敌人。”长乐战斗展示中心主任倪淑娟介绍,1938年2月至4月,八路军先后取得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战役的胜利,对华北地区的日军构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驱逐和消灭晋东南地区的八路军总部和主力部队,1938年4月,日军调集3万余人,分九路向辽县(今左权县)、武乡、榆社扑来。“日军来势汹汹,而我八路军也应对沉着。”倪淑娟介绍,八路军在朱德和彭德怀的领导下,制定了内线和外线相配合,相机集中主力,破其一路的作战思路。同时,发动群众,空室清野。

4月15日,日军108师团一部占领榆社空城后,无法得到有效补给,只得折返武乡,一路上不断遭受袭扰,进入武乡县城后又遭到八路军的打击。“陷入饥饿与惶恐的日军被迫弃城,沿浊漳河向东逃窜。”倪淑娟说,刘伯承迅速把握战机,命令陈赓率部队平行追击,抢占长乐滩两岸有利地形。

4月16日上午,日军117联队主力部队刚刚通过长乐村,后续辎重部队依旧滞留在浊漳河谷。陈赓当机立断,命令部队向河谷中的日军发起进攻。“连夜逃亡的日军惊慌失措,被八路军截为数段,压缩在河谷之中。”

日军主力调头回援,集中1000余人向我军阵地发动猛烈攻击。“坚守戴家垴阵地的772团10连,面对10倍于己的敌人,毫不退让,直至全部壮烈牺牲。”倪淑娟含泪介绍,危急关头,689团及时赶到,与日军反复争夺,重新夺回阵地,抵挡住了敌人的疯狂反扑。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河谷内的日军已尽数被歼,日军的外围增援也陆续赶到。鉴于战场形势变化,刘伯承果断命令部队撤出战斗。

“遗憾的是,叶成焕团长在指挥部队转移时不幸牺牲。”倪淑娟介绍,772团团长叶成焕登上高地观察敌情,被流弹击中。“受伤后,叶成焕依旧关心着部队的情况,不停地叮嘱要把队伍带到安全的地方。”倪淑娟哽咽地说。

此役歼灭日军2200余人,创造了八路军单次作战歼灭日军人数最多的纪录,对粉碎日军九路围攻,巩固和扩大晋冀豫抗日根据地起到了关键作用。

太行浩气传千古

“抗战时期,武乡家家住过八路军,户户出过子弟兵。”武乡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李斐介绍,抗战时期,武乡不仅是抗日杀敌的主要战场,还是敌后抗战的指挥中枢,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等机关曾在这里长期驻扎,全县14万人有9万多人参加了各类抗日组织,2万多人献出了宝贵生命。李斐说,近年来,武乡县传承抗战精神,持续做好“双拥”工作。同时,积极挖掘抗战资源,组织抗战老兵和英烈遗属讲述抗战故事,传承抗战精神。

“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学习抗战历史,知道我们的先辈为了国家独立付出的牺牲和努力。”今年82岁的退休干部武承周是武乡县关工委“五老骨干宣讲团”成员,经常受邀到中小学和纪念馆宣讲革命故事。抗战时期,他的父亲武三林曾经担任武乡县枣烟村民兵武装主任。1943年,在大活庄战斗中为掩护群众转移受伤被俘,遭到严刑拷打,残酷的日军在他身上连刺21刀,壮烈牺牲。

“父亲牺牲时,我刚出生21天,是党和人民养育了我,我也要把抗战故事讲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铭记历史。”2003年退休后,武承周一边宣讲抗战故事,一边整理挖掘史料,编撰出版《烽火武乡太行奶娘》《枣烟村志》和《武乡地名故事》等著作。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他,依旧不辞辛劳,四处搜集抗战时期儿童团相关史料,计划今年出版《烽火武乡英雄少年》。“小小儿童团长,长大都是国家栋梁。我希望现在的孩子们都能以抗战英雄为榜样,将来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说起这些,武承周的眼里充满希望。

在长乐战斗展示中心,10岁的小小讲解员王佳妍向记者表演了一段刚学的《赞长乐村大捷》快板,稚嫩的声音里,透露着对英雄的敬畏。倪淑娟介绍,今年暑期,展示中心面向全县中小学生招募小小讲解员,不到10天,就收到400多份报名申请。“从小就听抗日英雄的故事,他们勇敢顽强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积极面对学习中的困难。”王佳妍说。

文旅融合绘新景

从武乡县城出发,驱车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向东行驶,一路上山清水秀,景色宜人,长乐村战斗纪念碑、八路军烈士陵园、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等红色遗址点缀其间,与绿水青山融合交织。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好山好水好风光,沿线村民端起了农文旅融合的新饭碗。

“村里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风景优美,游客越来越多。”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着风景秀丽的浊漳河谷,蜿蜒至长乐村口,叶成焕纪念亭修葺一新、潞党参基地药香氤氲、农家乐和饭店生意兴隆。长乐村党支部书记王晨说,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开通后,村里重修叶成焕纪念亭,新建13组反映长乐村战斗经过和军民鱼水情深文化墙,实施河道治理、村庄绿化和道路整修,让村民们在种地和搞运输之外,又多了一项旅游收入。

“没想到,在家门口当演员还能赚钱。”近段时间,下北漳村平均每天接待2000多名游客参观研学,73岁的村民李存兰也变得格外忙碌。靠着在实景剧《四年》中饰演角色,李存兰每场都能挣到50块钱演出费。下北漳村党支部书记李志亮介绍,抗战时期,下北漳村曾是鲁迅艺术学校(前方鲁艺)驻地,2018年武乡县文旅中心投资修缮学校旧址,并为村里整修道路,完善旅游设施。“靠种地谋生的村民们开起了民宿,卖起了土特产,当上了演员,老百姓的日子好了,精神面貌也大有改观。”李志亮高兴地说。

“我叫武乡,一身红装。”今年5月,第十三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上,响亮的文旅宣传口号点燃了游客对八路军故乡的向往。武乡县文旅局提供的资料显示,1月—7月,全县景区共接待游客103.7万余人,景区旅游总收入568.5万余元。

“武乡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武乡县文旅局副局长牛永峰介绍,近年来,武乡县深入挖掘太行精神内涵,积极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县。先后打造出八路军文化园、游击战体验园、大型红色实景演艺《太行山上》,推出“重走太行英雄路”等沉浸式研学旅游项目,红色资源已经转化为可触摸、可共情的立体式文旅体验项目。“红色文化变成了富民金矿。”牛永峰说。(黄川川)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铭记
英雄赞歌代代唱

从长乐村出发,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向西,车窗外群山苍翠、河水悠悠,约10分钟到达里庄滩。途经地带,曾是八路军粉碎日军对晋冀豫根据地实行九路围攻的主战场。如今,在里庄滩高地,长乐村战斗纪念碑巍然矗立。

“它镌刻着八路军指战员浴血奋战、粉碎日军围攻的史实。”长乐战斗展示中心主任倪淑娟说。80多年前,里庄滩高地至长乐村炮火连天,硝烟弥漫。

阳光洒在纪念碑上,“长乐村战斗死难烈士永垂不朽”13个镀金大字熠熠生辉。拾阶而上,近观纪念碑志。“……是役我七七二团团长叶成焕以下八百将士壮烈殉国。”

1938年4月16日,八路军在完成歼敌任务后,向安全地带撤退。叶成焕在指挥部队撤离途中登高察看敌情时,不幸被流弹击中头部于4月18日牺牲,年仅24岁。2009年,叶成焕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循着倪淑娟引导,步入位于纪念碑对面的长乐战斗展示中心。叶成焕烈士的照片在这里展出:他眼神坚毅,军容整洁。来访者坐在长条板凳上,经声光电多媒体进入叶成焕生前最后一个铁血战场,身临其境感受当年战斗的壮怀激烈和战士们的英勇无畏。

“学习先烈志如钢,保卫祖国固边疆。历史永远不能忘,红色基因要传承!”今年10岁的王佳妍,就读于武乡县城关小学四年级,是长乐战斗展示中心“小小讲解员”,主动为参观者展示了一段《赞长乐村大捷》快板词。(郭慧聪)

赓续
老区乡村展新颜

暑气收敛,禾黍渐熟。武乡县丰州镇兴盛垴村谷田里,一株株绿油油的谷穗饱满低垂,弯下了腰。田垄间,农户们仔细查看籽粒的饱满程度。“现在都推行科学化、标准化田间管护模式了。”村民武玉田说,这样种出的谷子穗大粒饱。

“小米加步枪,好米在武乡。”兴盛垴村的羊肥小米产业园区,是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总部所在地。“优质谷子生长的土地资源不可多得。”该公司副总经理韩波宏表示,他们已在武乡县创建羊肥小米标准化种植基地2.03万亩。

“弘扬太行精神,共建创新武乡”标语、八路军战士卡通形象、抗战故事浮雕……行走在羊肥小米产业园区,“红色元素”随处可见。“我们敬畏那段历史,也希望把这里打造为武乡红色旅游文化宣传窗口。”韩波宏说。

抗战时期,武乡县出兵出粮出干部,共捐献以小米为主的军粮240万石。

近年来,兴盛垴村和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双方党支部以小米加工销售为重要纽带,探索建立村企联建模式。“我们要推动当年为抗战作出突出贡献的小米,向标准化、产业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该公司电商销售部门负责人张东平表示。

羊肥小米“触电”成爆款。在粮食加工车间,一粒粒金黄的小米从出料口流出,工人们熟练地装袋、塑封、打包。“以前谷子熟了,就怕卖不出去。现在手机一点,订单就来了,价格还更好。”张东平口中的变化,正是羊肥小米乘着电商东风,从“深巷好酒”跃升为“网销爆款”的生动写照。

“接下来,还要努力开拓直播电商这一蓝海市场。”韩波宏说。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到全省一流的实景式户外直播基地,这块红色土地正投向新的乡村e镇建设中去。(郭慧聪)

记者手记
善用地利之便
善抓时代之机

我们因何而胜利,又因何而发展?

善用地利之便,是奇袭制胜与高质量发展的共同秘诀。面对强敌,八路军选择连夜奔袭,占据有利作战环境。在两岸悬崖峭立、河谷蜿蜒曲折的地形中将日军截成数段,一举歼灭。现在,地利优势有了新定义。“村子就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边上,接下来还要搞红色乡村旅游。”长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晨介绍。除了种植业、运输业,旅游服务业也将成为该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抓住机遇,方可获取战胜强敌和振兴发展的力量源泉。在长乐村战斗中,战机转瞬即逝,第386旅旅长陈赓当机立断,果断命令部队对日军发起急袭。此战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抗战中单次作战歼灭日军人数最多的一次战斗。当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不足成为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新敌人”,兴盛垴村及时引入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借助村企联建平台发展羊肥小米,带动5000余农户年均增收7000多元。

走进浊漳河谷,曾经战火纷飞的疆场,现已成为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交通要道。这样的生动图景,正昭示我们,要赓续红色血脉,用好区位之利,抓住时代之机,在新征程创造新的辉煌。(郭慧聪)

来源:山西日报

来源:中国发布网融媒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