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固城街道商会副会长、高淳区政协委员、高淳区乡土人才、南京市劳模、南京市人大代表、江苏省梨协会副会长、全国科普带头人……这一连串的头衔称号概述了一个人的奋进的历程和取得的辉煌。而其主人——南京花山现代园艺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文,却谦虚地称自己仅是个“半路出家”的农民
作者丨张至真
固城街道商会副会长、高淳区政协委员、高淳区乡土人才、南京市劳模、南京市人大代表、江苏省梨协会副会长、全国科普带头人……这一连串的头衔称号概述了一个人的奋进的历程和取得的辉煌。而其主人——南京花山现代园艺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文,却谦虚地称自己仅是个“半路出家”的农民。介绍自己,他最常说的是:“民进高淳区会员,这是我孜孜追求的政治身份;新时代的新型农民,这是我下半生的职业身份。”
二十多年前,高淳县城里的机器轰鸣声渐渐归于沉寂,马文的人生轨道被下岗的现实骤然扭转。然而时代的浪潮从不曾停息,新一轮农业开发的热潮正悄然涌动。当许多人还在为前路迷茫时,马文的目光却穿透了钢铁森林的边界,投向远方那片饱含生机与挑战的土地——经济果林种植开发之路,成了他人生下半场的破局之选。2002年,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承包了固城镇花山的一片正待复垦的废矿区,三百多亩的荒山成了想象中的创业乐园。
这片土地并非坦途。迁坟、平坑、填土、栽树、浇水、施肥,种下了第一批梨、葡萄、茶树苗、水蜜桃。果品三年才能见成效,一晃间,马文在昔日的炸山矿坑废地上投入的300多万元资金,却如同投入无底洞般迅速被吞噬。覆土后的荒山,水如流沙般难留,“种树树死,栽梨梨亡”,连顽强的竹子也难逃枯黄的命运。昔日驾驶的面包车再无钱加油,餐桌上的食物只剩下干涩的馒头,创业的豪情几乎被现实的残酷碾作齑粉。每一株枯死的树苗,都似一道刻骨的鞭痕。
绝境之中,人性的暖流与政策的东风交织成了托举的力量。在电信局工作的朋友无偿送来了废弃下的电线做梨架的扎丝和攀经;扬州大学的同学有空就来指导果树栽培的技术,还送来最新培育出的新苗;在场上打工的老农说工钱先欠着,来年有钱了再付;镇街领导帮他申报了产业项目并及时送来了争取到的创业经费。友人的援手如雪中炭火,政府的支持则如久旱甘霖,为马文注入喘息与再生的勇气。
功夫不负苦心人,优质的茶叶、甜美的砂梨慢慢成了市场的抢手货,他更从棚架梨的成熟经验中汲取智慧,敏锐捕捉到市场对健康优质草莓种苗的渴求——这一次,他决意押注于“脱毒草莓”的育苗推广。这项依托尖端生物技术(茎尖组织培养脱除病毒)的事业,需要常人难以想象的耐心与精准。马文在实验室与田间反复磨砺,终于让脱毒种苗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健康的种苗迅速赢得信赖,推广版图如春水漫延,覆盖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连在草莓育苗上卓有成效的句容市的专家们也连连佩服赞叹。
昔日啃馒头度日的马文,转身成为果农口中亲切的“草莓教授”,用科技之犁为无数家庭犁开丰收的沃野。对新入行者他手把手地教,从施肥治病、疏果修枝、除草套袋等,关键时刻他有求必应,重要节点他往往还主动临场。慢城家庭农场的81岁的夏友洪一提起马文就感叹说:“马总是我们果农的贴心人,是我们致富路上的领头人!”固城街道青蓝果蔬联合体的杨巧云指着一片硕果初成的梨园,介绍说:这树苗当年就是马文支援的,还实地指导“梨锈病”等的防治、施肥时机的把握和技巧。
当然马文并未止步于砂梨、草莓的领域。他再次将目光投向广阔的未来,将日本甜柿,甚至异域的莲荷等优质品种迎入果园。花山园艺也扩展到了一千多亩,这片曾经寸草难生的废矿地,已然蝶变为充满学术气息的“田间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纷纷在此扎下科研的根须;莘莘学子在果树下记录数据,在实验室里探索奥秘;果农们则在此汲取最新技术,接受“田间课堂”的洗礼。砂梨、甜杮等都引自日本,现在连日本的鸟取大学、歧阜大学多次派人跟踪交流,日本的千叶农业试验场、山口农业试验场等也成为合作伙伴,邀请他去讲学。泥土的芬芳与知识的清泉交融,滋养着“新农人”的梦想。马文用行动证明,土地不仅能生长果实,更能生长智慧与希望。
从下岗工人到科技兴农的领军人,从300万亏损的深渊到“田间大学”的开创者,马文以一己奋斗浓缩了中国农业转型的壮阔图景。他的果园早已超越生产边界,成为技术辐射的灯塔、人才培育的沃土、产业升级的引擎。他躬身大地,将论文写在希望的田野上,以科技与情怀的双翼,托举起乡村振兴的磅礴日出——因为广阔田野,永远需要敢于在失败中播种希望,在贫瘠里耕耘富足,并教会大地重新思考生命的人。
作为区政协常委、市人大代表他,积极地为民代言,为基层民众呼吁;作为区民进支部的会员,他积极奉献智慧参政献策;作为新型农民,他开拓创新,做振兴乡村的带头人和合作者。
一千多亩的荒山至今已郁郁葱葱,瓜果飘香,风景如画,近二千多万元的投入打造出了一个传播知识与才能的科研基地,基地里光是梨子的品种就有六七十个。他的“田间学校”近年来开办各类培训达百场,培训人员有五千多人次。公司也被授予“全国科技惠农先进单位”的奖牌。基地也成了民进高淳支部活动、区党派共建的重要阵地。
拼搏使他收获了许多的荣誉,而讲到收益和利润,马文坦然地一笑:“我是个穷人,甚至身无分文,收益都贡献给了脚下的这爿热土。但我又是个富翁,结交了许多朴实厚道的农民朋友,我用自己的点滴帮助了底层的民众,让他们分享到了生活的幸福;拥有了许多分享开拓艰辛、创业成果的同道者”。是的,当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再贫瘠的土壤也能绽放奇迹之花,平凡的生活也精彩纷呈了起来……
来源:民好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