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圣人觉世牖民,大抵因事以寓教:《诗》寓于风谣,《礼》寓于节文,《尚书》、《春秋》寓于史,而《易》则寓于卜筮。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四库全书总目》的经部易类小序)
为什么《易经》可以占卜?
①易为卜筮之书
“易所以难读者,盖易本是卜筮之书。”(《朱子语类》,朱熹)
“秦焚书,而《易》以卜筮之书,不罹其灾,故六经惟《易》有全书,后学之幸也。”(《船山遗书》,王夫之)
“圣人觉世牖民,大抵因事以寓教:《诗》寓于风谣,《礼》寓于节文,《尚书》、《春秋》寓于史,而《易》则寓于卜筮。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四库全书总目》的经部易类小序)
自古以来,《易经》就被定位成一部用来占卜的书,因此,《易经》不仅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也背上了封建迷信的恶名。那么,《易经》为什么可以用来占卜?
②占卜的核心原理
《易经》是一本阐述变化规律的书(外国人翻译《易经》,英文名就叫《I Ching:The Book of Changes》),“易”的最主要含义是变易、变化的意思,指万事万物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而这种变化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带来了焦虑。所以人们渴望掌控变化的规律。
而《易经》正是通过六十四卦的符号体系与卦辞、爻辞的阐释,将这种“变化”的规律具象化,揭示不同情境下“变”的可能性与趋势,从而辅助人们的决策,帮助人们趋吉避凶。
也就是说,易经之所以可以用来“算卦”,并不是因为它真能“预测未来”,而是它提供了一套符号化的模型,通过象征与类比,把人所处的复杂情境映射到一个有限的、可解释的卦象体系里,从而帮助做出判断或获得启发。
这个符号化的模型就是由阴爻(⚋)和阳爻(⚊)所组合而成的六十四卦,每一卦有六个爻,总计三百八十四爻。卦象定“时”,即事物发展的时势、情境、格局;爻象定“位”,即特定时势下的具体位置和变化。
通俗点说,就是把万事万物的规律、道理、变化融入到这个“时位”体系中,它覆盖了各种可能的变化局面。
占卜的结果,就是定位到当前所处的“时”即具体的卦象,再根据爻变情况及所占问之事的具体情境,定位到所处的“位”,从而根据该“时位”下的卦爻解读与规律指引,提醒人们采取合适的行动以趋吉避凶。
当然,《易经》的“时”与“位”是相互交织、动态统一的,不能简单将“时”完全等同于卦象、“位”完全等同于爻变。
曾仕强教授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他曾说:“《易经》把宇宙所有的事情划分成六十四种代表情境,就是六十四卦。当你卜到某一个卦时,你就知道自己现正处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再去查那个卦,它会告诉你,在这种情境下你要注意哪些,然后你就照那样去做,知所警惕,当然可以趋利避害。”(《易经的奥秘》,曾仕强)
我们接下来看看《易经》原文是怎么说的: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易·系辞下》)
上面的文字,读起来似乎并不太容易理解了,需要翻译一下。大概的意思是:“《周易》这部书,宽广博大,无所不包,其中有天之道,有人之道,有地之道。三画的八经卦兼有天地人三才之道,每才又分阴阳两面,所以六十四别卦为六画卦。六画,不是指其他,指的是三才之道。《周易》之道在于运动变化,所以用爻效仿变动;爻有阴阳两种,所以象征不同的物类;物类相杂,所以交错成不同的文理;文理或当或不当,所以吉凶就产生了。”
更简短地说就是:“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易·文言传》),意即六爻的运动变化,可贯通万物发展情理,尽显《周易》“广大悉备”之精髓。
③占卦与解卦
当然,原理好理解,但实际执行起来,就不容易了。傅佩荣教授认为:“所谓占卦,就是:先得出数﹐再由数字取得卦象;有了卦象,再找出某一句卦辞或爻辞。然后,剩下的是如何解卦的问题了。” (《易经入门》傅佩荣)
那么,《易经》是如何占得具体某一卦的呢?有大衍筮法、梅花易数、金钱卦等等。
这个我没有研究,暂时也没有深入探索的兴趣。但我看傅佩荣教授《易经》的视频讲座,他是会占卦的,而且常会在现场授课时,接受学员的请求偶尔占上一卦。傅佩荣教授认为,如果机缘巧合而学会占卦方法,在面临人生重大抉择关头时,等于多了一位良师益友,总能提供客观而周全的参考意见。
那么,如何解卦呢?这需要深厚的学识与丰富的人生阅历。
先看卦辞:它是对整卦的总体判断,定下事件整体方向。
再看爻辞:重点关注“变爻”(老阳、老阴之爻)的爻辞,它是针对具体问题的直接指引。不同的变爻数有不同的解卦法,此处不再展开。
最后综合解读:综合卦辞与爻辞,结合自身实际处境与问题背景,最终形成贴合当下决策的思考,而非机械套用辞句。
傅佩荣教授说,“占卦很容易,解卦很困难。历代人在解卦的时候,就出了问题,这个卦这样解、那样解都好像说得通,往往在事后才发现应该怎么解才对。”(《易经与人生》,傅佩荣)
④乾卦的六爻分析
以人们最为熟悉的“乾卦”为例,六爻皆阳,其爻辞为: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不考虑“用九”的特殊情况,根据原有的爻辞可以简化为:“潜龙勿用,见(读xiàn现)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六组词语,相当于人生的六个阶段。
阶段一,“潜龙勿用”。年轻时,能力不足,力量弱小,要先充实自己,蛰伏以待时机。
阶段二,“见龙在田”。年轻人开始崭露头角,才华为人所知,若遇贵人,可得栽培提携。
阶段三,“终日乾乾”。稍有成绩,但不敢懈怠,如临危境般时刻警惕,方能无灾祸。
阶段四,“或跃在渊”。人到中年,或跃升或归隐,视机遇而定,都不会有什么灾祸。
阶段五,“飞龙在天”。事业有成,不负平生志向,能够吸引有实力的人合作或辅助。
阶段六,“亢龙有悔”。居高位而不知谦退,则盛极而衰,不免有败亡之悔。
乾卦的六个阶段启示我们,人生是一个不断成长、积累、发展和调整的过程。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应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和条件,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态度,顺势而为,以实现个人的成长和事业的成功,活出精彩的人生。
老子曾教导孔子说,“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司马迁)大概的意思是说,时机好则快马加鞭,奋发有为;时机不对,则随遇而安,乐得自在。
孟子也曾引用齐人的名言,“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孟子·公孙丑上》)大概的意思是说,即使拥有聪明才智,不如顺应时势;即使拥有精良农具,不如等待农时。
他们都强调了“时”的重要性!俗话讲,“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当运势不好时,脚下荆棘丛生,前途扑朔渺茫。这个时候,贸然做出某些决定是非常不明智的,不要在冬天里砍树,要极其谨慎对待当前的局面,最好是蛰伏起来,潜心修炼,等待转运后长风破浪。
当顺风顺水之时,则要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快马加鞭。时不我待,这正是努力追赶的最佳时机,若错过了这个机会,下一次好运又在何年何月?故而,此时不拼搏,更待何时?
这正是《易经》占卜的智慧所在——通过卦象爻辞的隐喻系统,为人生决策提供“时”与“位”的参照系,帮助人们认清自己所处的境遇和阶段,从而顺应规律、把握时机,在复杂多变的人生中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
来源:布衣公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