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莫迪时隔七年再来华,出席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龙象”互动全球瞩目。另一边美国媒体爆出了大新闻——美国《新闻周刊》称,由于与莫迪关系降温,特朗普将可能取消秋季的印度之行及出席“四方安全对话”的计划。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莫迪时隔七年再来华,出席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龙象”互动全球瞩目。另一边美国媒体爆出了大新闻——美国《新闻周刊》称,由于与莫迪关系降温,特朗普将可能取消秋季的印度之行及出席“四方安全对话”的计划。
莫迪访华,中方领导人亲自见面,媒体镜头记录下“龙象共舞”的表态。反观美印,电话不通、关税加码,气氛骤冷。外界一时间议论纷纷,难不成美印这对“战略伙伴”真要各走各路了?特朗普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难道是被莫迪气着了,还是看准印度没啥“利用价值”了,干脆大刀阔斧一刀切?
先说说莫迪。落地中国,他的第一句话就很有分量:“印中是伙伴,不是对手。”他强调,中印合作远大于分歧,特别提到“关系不受第三方影响”,这“第三方”是谁,全球媒体都明白。中方这边也顺势抛出四点主张: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互信,扩大合作,照顾彼此关切,再加上多边协作。两国领导人你来我往,气氛融洽。很明显,中印都在向外界释放信号——只要不被外部势力搅局,亚洲世纪不是口号,是真有可能实现的。
转头再看美国。特朗普这次是憋着一股气,还是另有所图?要知道,美印关系这几年表面热络,实则矛盾积压。印巴停火那事,就是个导火索。特朗普在电话里自夸一番,说停火多亏了自己幕后推动,莫迪当场顶了回去,坚决不认账。这是两人最后一次官方确认的通话。外交圈子里,这种冷处理就是分歧的信号。紧接着,美国一纸行政令,把印度出口商品的关税直接拉到50%。印度人当场不干,外交部发声明,老百姓上街游行。美国倒也不含糊,反手就是一波舆论压力,甚至四次想找莫迪通电话,结果全被拒绝。美印之间的隔阂,从贸易扩展到战略层面,早就不只是经济摩擦这么简单。
说白了,美国这些年拉印度进QUAD,军售、投资、吹捧战略伙伴,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让印度在“印太战略”里扛点活,帮着制衡中国。可现在这一切眼看要黄了。特朗普打算取消访印,明摆着就是在发信号:美国不再愿意无限让利给印度,战略信任已经崩塌。对印度来说,老被当成提款机和弃子,谁受得了?莫迪的强硬,就是不愿再被美国“薅羊毛”。
反观中印,虽然历史包袱不少,边界时有摩擦,但在这次会晤上,两国都极力淡化分歧,强调合作大于对立。中方领导人重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莫迪也说印中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共同发展的大国。两边都很清楚,谁都无法取代对方的地缘和经济分量。中印双边贸易额常年上千亿美元,结构互补,合作空间巨大。再加上全球南方国家抱团的趋势,金砖、上合这些多边平台,印度也需要中国的支持,不然单打独斗,难有话语权。
有人说,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印马上要迎来“蜜月期”?未必。印度对华政策一贯投机,遇事摇摆,既想享受中国市场红利,又不愿在安全和地缘上彻底倒向中国。中印边境问题依然敏感,印度政坛也有不少“疑中派”。不过,这一轮“龙象共舞”的气氛确实比过去几年要好得多。关键在于两国都表达了管控分歧、扩大合作的意愿,至少不会轻易再被外部势力绑架。
对比美印和中印的这两条线,谁的外交更稳健、高明,高下立判。美国习惯了用大棒和胡萝卜制衡盟友,一旦发现对方不听话,立马翻脸。印度这次学聪明了,公开表态“战略自主”,不接特朗普电话,就是不愿再被美国牵着走。中印则在“龙象共舞”中寻找新定位,不再把边界问题无限放大,而是把合作的蛋糕做大。亚洲能不能真正迎来自己的时代,很大程度上看这两国能不能摒弃成见,稳住关系。
莫迪的那句话,不是简单的外交辞令,而是给中印关系定了基调,也给外部势力敲了警钟。特朗普这边,取消访印的举动,某种程度上是对印度的敲打,也是对QUAD机制的冷处理。美印关系走到今天,表面上一地鸡毛,实则是战略利益的重新洗牌。印度不愿做美国的马前卒,美国也不再把印度当“亲儿子”,这就是现实。
来源:木曉普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