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很少生病?医生说:原来他们在默默坚持这些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2 10:09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871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看老李,年过六十,脸色红润,走路生风,连个感冒都不怎么得。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这恐怕是不少人心里的疑问。身边总有那么几个“别人家的身体”,不吃补药,不上医院,却常年精神饱满、气色极佳。这种状态可不是运气好,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他们“偷偷”坚持了许多事。

医生指出,真正的长寿与健康,从来不是靠临时抱佛脚,而是靠一点一滴的好习惯。下面这几件事,看似平凡,却藏着真正的健康密码。

你可能不知道,有规律的睡眠是免疫力最稳的“保护伞”

中国睡眠研究会曾指出,长期睡眠不足会抑制T细胞活性,增加感染风险,还会使皮质醇水平升高,干扰身体的修复过程。而那些少生病的人,通常都有一个共同点:作息规律,晚上十点前入睡,早上七点前起床

医生解释说,人在深度睡眠时,免疫系统会“检修”身体,修复受损细胞,清除代谢垃圾。如果长期熬夜,免疫系统像工厂停工,自然容易“罢工”。

所以,少生病的人,不是睡得多,而是睡得对

有些人忙起来一天只吃两顿,还暴饮暴食;而那些身体好的人,从不忽视三餐,尤其是早餐

一顿营养均衡的早餐,可以激活新陈代谢,稳定血糖水平,提升全天免疫力。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一顿理想的早餐应包含:优质蛋白(如鸡蛋、奶类)、复合碳水(如全麦面包、燕麦)、健康脂肪(如坚果、亚麻籽)和新鲜蔬果

长期空腹、不吃早餐的人,胃酸会刺激胃黏膜,容易导致胃炎胃溃疡;血糖忽高忽低,还可能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他们没什么“灵丹妙药”,只是三餐定时、不过量、不敷衍

“久坐伤身”不是一句空话。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19年就指出:缺乏运动是全球第四大死亡风险因素,仅次于高血压、吸烟和高血糖。

而那些少生病的人,往往都有一个习惯: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哪怕只是快走、爬楼梯、做广播体操。

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血液循环、加快代谢废物排出,还能促进NK细胞活性,提高抵抗病毒感染的能力

医生提醒,运动不在于强度,而在于持续。哪怕只是晚饭后散步15分钟,也远胜于长时间坐着不动。

有人一生不抽烟、不喝酒,却还是早早生病。医生常说,“病由心生”并非迷信,长期情绪压抑、焦虑、愤怒,会明显削弱免疫力。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研究指出,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机体交感神经持续兴奋,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免疫功能下降

而那些身体好的人,往往有一套自我“情绪疏导机制”:看书、写字、听音乐、种花养鱼、与朋友倾诉……他们不把坏情绪闷在心里,而是通过日常小事,把“毒素”慢慢排出去。

他们知道,稳定的情绪,是对身体最好的保护伞

很多人以为吃得好就是吃得贵,其实真正少生病的人,吃得清淡、干净、有节制

医生强调,油炸、重油重盐、加工类肉制品,是诱发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紊乱的重要因素。而那些健康的人,饮食往往以高纤维、低脂肪、低糖为主

他们的餐盘里常见的是五色蔬菜、粗粮豆类、适量禽鱼蛋肉。不节食、不暴食、不挑食,才是对身体最大的善意。

别小看这些看似平常的饭菜,它们才是真正的“养生餐”。

有些人讳疾忌医,头疼脑热扛过去,结果小病拖成大病。而少生病的人,恰恰相反——他们非常信任医学,也非常主动体检

国家卫健委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更应关注血压、血脂、血糖、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关键指标。

他们不迷信所谓的“神药”“保健贴”“排毒疗法”,出了问题,第一时间就医,不让小问题变大隐患

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很多人只在生病时才意识到这一点。而真正少生病的人,从不等病来了才开始重视健康

他们知道,健康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每一天的饮食、睡眠、运动、情绪、习惯的总和

他们没有秘密武器,只有长期的自律与坚持

如果你也想拥有更强的体质、更少的病痛,不如从今天开始,像他们一样,把这些“小事”当成“大事”来做。健康不会立刻给你回报,但时间不会说谎。

参考资料: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2]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中国人群健康生活方式调查报告》.

[3] 中国睡眠研究会. 《2023年中国睡眠健康蓝皮书》.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Mr.张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