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哈飞工装制造车间,LED电子屏幕循环播放着生产数据、技术攻关、质量案例等信息,职工们从中获取信息、改进工作,又奔向后续工装交付任务中。
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哈飞工装制造车间,LED电子屏幕循环播放着生产数据、技术攻关、质量案例等信息,职工们从中获取信息、改进工作,又奔向后续工装交付任务中。
为推进工艺装备专业高质量发展,车间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加快前沿科技工艺装备能力建设,以“三新”赋能工艺装备生产提效,努力打造一支执行力强、战斗力优的工艺装备制造队伍,为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建强工装支撑。
党建引领赋能 持续积聚新势能
车间始终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党建引领推动科研生产任务高质高效落实。党员活动室内,车间党总支委员正在向相关人员汇报近期工作,投影屏幕上显示着“六新六融”工作计划和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具体举措。深入推进“具体业务+党建”,身为党员的业务组长担任党小组组长,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主动谋划“业务+党建”具体举措,自主推动举措落地见效。深入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按不同业务维度细化考核细则,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提供动力和方向,激励党员在日常工作中带头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融入岗位,精确赋能。车间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以高质量党建保障工艺装备高质量交付。持续优化“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和“党员标兵岗”建设,激励党员和技术骨干共同开展技术攻关。组建全时保障党员突击队、“罗阳青年突击队”及党工团志愿服务队等,在车间中心任务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当好“尖刀连”,做好“服务队”。
生产体系升级持续发挥新效能
在头脑风暴活动现场,大家针对生产体系升级展开热烈讨论,其中,流程优化、资源分配等问题成为焦点。大家集思广益,提出改进建议,最终形成问题单和计划表。
为提升核心能力,打造新质生产力,车间推进生产管理体系升级,全面提升科研生产效能,通过建立跨工段协作团队,促进信息共享和快速决策,提升整体响应速度和创新能力。车间以“假如我是生产管理者”为主题的头脑风暴为切入点,围绕制度约束、监督检查、流程优化、资源分配等方面,全要素挖掘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系统推进实施闭环。持续推进工装MES系统建设,拓宽车间管理信息化覆盖面,让电子化数据动起来,实现生产运营管控全周期信息化,提高管理精度和效率。车间组织实施“汇擎赋能计划”,通过跨专业培训与发展,培养一专多能的优质技能人才,全面提升职工在专业技能、团队协作、创新管理和跨部门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技术创新攻关 持续孕育新动能
劳模工作室内,“揭榜挂帅”现场,专家、技术技能骨干齐聚一堂,他们依次认领技术攻关项目。从集成装配到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编程,再到高分子复合材料3D打印,一项项课题被提出,大家群策群力,为持续优化工艺装备、提升技术水平而努力,充分展现车间的创新活力和技术实力。
车间持续推进技术创新攻关,通过不断学习先进技术,优化创新机制,激发职工创造力,努力实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新突破,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依托精益低成本自动化实训平台,加速推进新工艺新技术应用,持续对正工装专业发展趋势和要求,与技术主管部门协同发力,系统开展新工艺新技术能力提升及应用试验。同时,进一步优化技术骨干人才履职考核方案,通过针对车间级、岗位级项目开展“揭榜挂帅”重点攻破技术难点堵点问题。
来源:航空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