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我这个福建人跑去浙江参加了一场酒局,回来之后,脑子里却像塞了一团乱麻,满心困惑。酒桌上推杯换盏,热闹非凡,可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仿佛错过了什么重要的“知识点”。
上周,我这个福建人跑去浙江参加了一场酒局,回来之后,脑子里却像塞了一团乱麻,满心困惑。酒桌上推杯换盏,热闹非凡,可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仿佛错过了什么重要的“知识点”。
于是,我决定好好研究一番,把心里的4个问题彻底解开。
问题一:为什么浙江人喝酒这么讲究“仪式感”?
在福建,我们喝酒讲究的是“豪爽”,一杯接一杯,喝得痛快就行。可到了浙江,酒桌上却多了许多“规矩”。比如,敬酒时要双手捧杯,酒杯要低于对方,甚至还有“先干为敬”的说法。这让我不禁想问:这些“仪式感”到底从何而来?难道只是为了显得更“有文化”?
问题二:为什么浙江人爱喝黄酒,而不是白酒?
作为一个福建人,我对白酒情有独钟。可到了浙江,发现大家更偏爱黄酒,甚至有人说“白酒太烈”。这让我有点懵:黄酒和白酒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题三:为什么浙江人喝酒喜欢配“小菜”?
在福建,我们喝酒通常配的是大鱼大肉,可浙江人却喜欢用小菜下酒,比如花生、豆腐干、腌萝卜。这让我有点不解:这些小菜到底有什么魔力?难道它们真的能让酒喝起来更香?
问题四:为什么浙江人喝酒讲究“慢饮”?
在福建,我们喝酒讲究的是“快意恩仇”,一杯接一杯,喝得越快越痛快。可浙江人却喜欢“慢饮”,一杯酒能喝上半天。这让我有点纳闷:难道“慢饮”真的能让酒更好喝?还是说,这只是浙江人的一种“生活态度”?我认为有这几种原因。
一、其实,浙江人喝酒的“仪式感”并非为了显得“有文化”,而是源于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在古代,酒是祭祀、宴请的重要工具,讲究“礼”与“敬”。
二、黄酒和白酒的酿造工艺不同,黄酒以糯米、黍米为原料,经过发酵而成,酒精度较低,口感柔和,而白酒则是以高粱、小麦为原料,经过蒸馏而成,酒精度较高,口感浓烈,两者各有千秋。
三、小菜下酒,其实是浙江人的一种“智慧”,小菜通常味道清淡,能够中和酒的浓烈,让酒喝起来更顺口。
四、“慢饮”并非浙江人的“专利”,喝酒太快,容易醉,也容易伤身,而“慢饮”则能让酒在口中充分释放香气,让味蕾更好地感受酒的层次感。
无论是黄酒还是白酒,酿造的初衷都是为了让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丝慰藉,上周我在浙江吃酒席发现了一款四川邛崃的白酒,就是下面这款。
南池翠酒N9
这款酒不仅继承了传统酿酒的工艺,还是产自于四川黄金酿酒带,口感醇厚,香气浓郁,喝起来既有白酒的烈,又有黄酒的柔,堪称“酒中君子”。
酿造过程极为讲究,选用优质高粱和小麦,经过多道工序精心酿造,酒体清澈透明,入口绵甜,回味悠长。无论是独自小酌,还是与朋友共饮,都能让人感受到酒的魅力。
酒,不仅是饮品,更是文化的载体。无论是浙江的“仪式感”,还是福建的“豪爽”,都体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而“慢饮”则是一种生活态度,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学会放慢脚步,品味生活的真谛。
来源:小雯生活v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