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花粉过敏大不同:科学应对有妙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6 17:06 1

摘要:春回大地,北方杨絮纷飞,南方木棉飘絮,过敏性鼻炎患者又迎来一年一度的“战斗季”。我国约2.4亿人饱受过敏困扰,但南北差异显著:北方人苦熬“春季集中暴击”,南方人面临“全年花粉游击战”。如何科学抵御“南北差异过敏”?专家支招破解难题。

春回大地,北方杨絮纷飞,南方木棉飘絮,过敏性鼻炎患者又迎来一年一度的“战斗季”。我国约2.4亿人饱受过敏困扰,但南北差异显著:北方人苦熬“春季集中暴击”,南方人面临“全年花粉游击战”。如何科学抵御“南北差异过敏”?专家支招破解难题。

南北过敏差异:气候与植物的“合谋”

近日,北方以为有了沙尘暴,其实则是圆柏暴花粉,北方干燥少雨,春季杨树、柏树、桦树等树木花粉随风扩散,形成“花粉风暴”,过敏季集中在3-5月。大风天气下,花粉传播范围可达数十公里,甚至无植被地区也可能“中招”。不少居民不得不戴上口罩,以避免出现花粉过敏的症状。据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表示,北京春季的主要致敏花粉种类包括榆科、柏科、杨柳科等。

据我国最大的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平台CARE在2018-2022年度,多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花粉过敏的患病率在北方地区显著高于南方地区。根据地方性流行病学调查,分别为:华北地区(如北京)患病率为28.5%,西北地区(如内蒙古)为25.9%,西南地区(如云南)为24.1%,华南地区(如广东)为12.3%。

在南方温暖湿润,尤其是广东季节模糊,尘螨花粉“全年无休”,虽然樟树、木棉等植物几乎全年散播花粉,叠加尘螨、霉菌滋生,过敏原呈现“混合攻击”模式。广州等地患者甚至冬季也会因温差诱发症状,堪称“过敏无淡季”。

南北防护指南:精准防御有重点

“北方过敏像‘急性子’,来势猛但时间短;南方更像‘慢性子’,症状轻但拖得久。”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鼻科主任邱前辉教授指出,出现这种情况与植被类型、温湿度密切相关,防护需“因地制宜”。

对于北方而言,预防的关键就是防住“关键30天”,紧盯花粉预报,例如北方城市多发布春季花粉指数,浓度高峰日减少外出;同时做好物理隔绝,佩戴密封性好的防护口罩、护目镜,回家后及时冲洗鼻腔;居家防线:每日10-17点花粉飘散高峰紧闭门窗,使用新风系统过滤。

对南方而言,要想打赢“持久战”,就要持续关注天气的湿度变化,在4月份梅雨季加强除湿防霉,空调滤网每月清洗。需要注意的是,在南方要双重防护:外出既要防花粉,也要防尘螨,衣物避免室外晾晒。

鼻子不适不能儿戏,长期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要谨慎

当过敏性鼻炎发生时,不少人喜欢自行购药缓解症状。但鼻炎绝不是“小毛病”,未经规范治疗的过敏性鼻炎可能引发睡眠障碍、情绪焦虑等并发症状,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显著影响。

患者反映治疗不理想,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困境?邱前辉教授表示,鼻喷激素、脱敏治疗等是过去最常见的“对症”治疗手段。据统计,62%的中重度患者坚持使用鼻喷激素和抗组胺药,症状仍然无法有效控制。鼻喷激素虽能抑制炎症,却无法阻止过敏反应的核心环节,且长期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鼻出血发生率可达20%; 而脱敏治疗,需要每周去医院注射过敏原提取物并坚持3年,还存在诱发哮喘、过敏反应等风险,很多患者因此中途放弃治疗。

治疗新突破:生物制剂破解“南北共同难题”

“无论是北方患者的集中暴发还是南方患者的长期拉锯,对部分中重度过敏性鼻炎患者来说,我们期待能够有针对该疾病发病机制的更精准靶向的‘对因’治疗方式。”邱前辉教授表示。

新型生物制剂给中重度患者带来治疗转机。据了解,靶向药司普奇拜单抗通过阻断过敏核心通路IL-4Rα,实现2天快速缓解鼻塞、2周后近半数患者鼻部整体症状轻微或消失。其首个疗程一个月2次共3针的便捷治疗模式,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武器。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适合使用以及确定使用的剂量和频率。

邱前辉教授强调,无论南北,出现持续喷嚏、眼痒鼻塞等症状,应及时进行过敏原检测。早诊断、早干预,才能避免轻症拖成重症。

文 | 记者 张华图 | 视觉中国

来源:羊城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