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提起白关丝瓜,当地村民脸上总是洋溢着自豪而幸福的笑容。我们常见的丝瓜都是长长一条,还有一些弧度。而白关丝瓜,瓜形粗短,形状像极了西葫芦。
新农人绝地逢生
用新技术
让亩产值高达25000元的
丝瓜界“爱马仕”
亩均再增效400元
白关丝瓜——丝瓜中的“爱马仕”
“白关十里铺,丝瓜万家甜”。这些年,白关镇因白关丝瓜名声在外。
一提起白关丝瓜,当地村民脸上总是洋溢着自豪而幸福的笑容。我们常见的丝瓜都是长长一条,还有一些弧度。而白关丝瓜,瓜形粗短,形状像极了西葫芦。
它比普通丝瓜的肉质更紧密,皮薄肉厚,通体呈白玉色,因此也叫“白玉丝瓜”。
图片来源:中国三农发布
据资料显示,白关丝瓜是白关镇的特色农产品代表,居“白关三瓜”之首。2020年3月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1年5月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有权威部门“盖章”,是株洲地区唯一的国标“双认证”蔬菜类农产品。
近年来,白关丝瓜产业快速发展。美丽新农村建设吸引一批“逃离”农村进城打拼的年轻人,陆续返乡当上“新农人”,袁鹏就是其一。
绝地逢生
——新农人种出“金丝瓜”
2023年9月,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白关镇的丝瓜大棚在秋阳下泛着翡翠光泽,29岁的"新农人"袁鹏正对着手机镜头展示刚摘下的丝瓜,湿润的瓜蒂还沾着晨露。
图片来自:农村青年杂志
“朋友们,秋天的白关丝瓜清热化痰凉血解毒,欢迎继续品尝哦!”
一排排丝瓜大棚整齐林立,采摘工人们正仔细挑摘成熟的丝瓜。经过精心“装扮”后,这些丝瓜将出市跨省,成为全国各地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直播中的袁鹏 图片来自:抖音截图
但是,任谁都难以想象,此刻意气风发的袁鹏,曾在创业初期,遭遇恶劣天气,丝瓜严重减产,销路不畅,丝瓜价格被一压再压,再加上前期投入全部积蓄流转土地、改造农田、升级设备,让当时只有25岁的袁鹏几近陷入绝境。
转机出现在当地银行的乡村振兴服务团队的调研中。客户经理在田间了解到袁鹏的困境后,立即推荐了专为白关丝瓜产业定制的 "丝瓜贷",让正为资金犯愁的袁鹏看到了希望。
三天后,30 万元贷款到账的短信提示音在寂静的瓜棚里格外清脆。“我几乎把家底都搭进去了,幸好有农行及时帮助,才渡过了难关。这真是为我们瓜农送了份大礼!”,袁鹏回忆起那段时光,仍然十分感激地说道。
渡过难关的袁鹏为打开销路,摸索出了一条“互联网+农业+电商”的新路子,他直播带货的白关丝瓜短视频最高播放量突破13万次,高峰时,每天光线上就可以卖出六七百斤,成为网红“新农人”。
提高5倍,亩增效400元
——他用的这个技术效益惊人
2023年3月6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越过白关镇连绵的温室大棚时,袁鹏已穿梭在翠绿的丝瓜苗间,查看白关丝瓜苗长势。
袁鹏在整理白关丝瓜新叶 图片来自:株洲日报
与传统农户不同,袁鹏家的田地里规则排列着一道道黑色带子,牵动着整个种植基地的"生命线"——这正是他引入的以色列水肥一体化智能滴灌系统。
“这是我今年新增的秘密武器——水肥一体化滴灌带。这是从以色列传过来的滴灌技术。”袁鹏颇为神秘地说。
提起滴灌,你也许会说:“不就是管线上打孔?”真没这么简单。只有亲身体验过,才能真正理解以色列滴灌技术的奥秘。
首先,这套由电脑控制的智能系统,依据传感器传回的土壤数据,决定何时浇水、浇多还是浇少,在绝不浪费的同时保证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更令人惊叹的是其"防堵塞性设计":为防止农作物的根系生长堵塞喷嘴,喷洞周围精确涂抹专门的药剂,仅抑制周边一个极小范围内的根系生长。
这就像给水管装了智能阀门,既能精准供水,又避免根系堵塞。
袁鹏的实践证明,滴灌技术的效益是惊人的。
在地头,袁鹏做了两个对比
一是效率对比,传统灌溉需两个人浇地,一天浇5亩至6亩地。使用滴灌,效率提高5倍以上;
二是费用对比,与传统的灌溉方式相比较,滴灌技术可节水50%,水肥利用率提升至90%,仅白关丝瓜这一季每亩可节本增效400元左右,有效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原来,在与农业打交道的前几年时间里,天气的不确定性让袁鹏心有余悸。2023年白关丝瓜如何实现稳产、增产?袁鹏从2022年开始就四处打听。
在芦淞区农业农村局、省农科院专家的推荐下,以色列浅埋式滴灌带进入袁鹏的视野,它既能节水节肥,还能增产。袁鹏当机立断,在2023年春节前就把30亩白关丝瓜地全部铺设了滴灌带。
“我是附近这一带最先‘吃螃蟹’的,一次铺设,后期无论何时追肥浇水都不用担心,稳产、增产有保障。”袁鹏说,农业现代化,并不是遥不可及,结合当地实际,推广简便易行、经济适用、群众乐意接受的实用技术,就能真正把绿色发展落到实处。
敢于“吃螃蟹”的人
——种子也用“新一代”
时间回到2023年2 月 9 日清晨,株洲市白关镇宋家湾村的丝瓜大棚里。
“第六代种子可以下地啦!”袁鹏捏着手里由湖南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胡新军寄来的第六代白关丝瓜提纯复壮的种子。
大棚外寒气十足,但他握着种子的手心却沁出薄汗——这些种子,寄托着他对这片土地的全部期待。
瓜农正在将白关丝瓜苗移栽入盆 图片来自:株洲新闻网
这是由胡新军为组长的课题组通过三年多研究、选育,在湖南和海南两轮纯化选择后最终选出的,商品性、坐果率、品质都有大幅提升。2023年,白关丝瓜种植面积近万亩,产量5.8万吨,平均亩产超万斤。
袁鹏种植丝瓜能够成功,离不开他自己的创新、果敢、踏实和肯干,离不开当地政策的支持,更离不开白关镇多年来的种植积累。正是由于白关人一代代的努力,才有了丰富的种植经验、模式。
4种高效栽培方式
——亩产值高达25000元
延续优良的栽培习惯,推广标准化种植,白关丝瓜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目前,白关丝瓜应用种植新模式,生产和供应周期进一步延长,1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均可播种,供应期从4月下旬持续至11月上旬,较以往栽培模式延长了约50天,且产品商品性有较大提高。
图片来自:株洲日报微信公众号
白关丝瓜的4个高效栽培方式
早春大棚栽培 1月下旬播种,2月下旬定植,一般4月底开始采收,可持续采收至10月上中旬。通过早春大棚栽培,提早密植,提早上市,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一般每667㎡产量在5000~6000 kg,产值15000~25000元,中后期可根据行情和茬口终止或延长生产期。
春季小拱棚栽培 2月中旬育苗,3月中旬定植,一般5月中旬开始采收,可持续采收至10月上中旬。春季小拱棚栽培是湖南省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栽培方式,对基础设施要求相对较低,非常适合水稻和蔬菜轮作区,且水旱轮作还可大幅减轻丝瓜病虫害,种植经济效益也较高,一般每667㎡产量为5000kg。
夏秋季露地栽培 6月10日前播种,6月25日前后定植,一般8月初开始采收,可持续采收至10月上中旬。夏秋露地栽培是一种传统的栽培方式。主要优点是丝瓜坐果期比较集中,商品性明显优于同期春季种植的丝瓜,短期内能获得较高的收益,一般每667㎡产量3000kg。
秋季大棚栽培 7月20日前播种,8月5日前后定植,一般9月中旬开始采收,可持续采收至11月初。秋季大棚栽培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栽培方式。通过高密度种植,适当延长采收期,一般每667㎡产量4000kg。
更多详细栽培技术,请点击:亩产值高达25000元,这款丝瓜肉质紧实、耐储运!附4种高效栽培方式
2024年6月4日发布《白关丝瓜产业发展白皮书》提出,到2026年,稳定白关丝瓜种植面积1万亩左右;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产业,全面推进“白关丝瓜”标准化种植;积极探索“白关丝瓜”研发创新和精深加工,鼓励支持企业研发、制作白关丝瓜护肤品、休闲食品、文创产品等,不断延链补链强链。
“白关镇,东山下,红土地里种丝瓜,结出丝瓜甜万家……”歌谣里唱出的美好,正在走向现实。相信,在袁鹏这样的“新农人”的共同努力下,白关丝瓜的品牌可以走得更远,种植户的钱袋也将越来越鼓。
小蔬提醒: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多,种植有风险,请做好调研再行动!
参考文献:
[1]胡新军,梁艳,周永坚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白关丝瓜[J].长江蔬菜,2022(02):31-32.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依据证明材料确认版权,更正来源及作者或立即删除内容。
编辑:陈浩
审稿:鲁丹
信息来自人民日报、株洲日报、农村青年杂志、株洲三农等,长江蔬菜综合整理
来源:长江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