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碗先生,又有新动作?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6 17:06 2

摘要:实际上,如今以“充值送”“特价菜”“价格回归”等各种名号玩营销的餐饮不少,有人想破了脑子,用尽各种办法,只为换得消费者一句“便宜”。

作者丨鱼头

尊重原创,拒绝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

当餐饮人还在为利润和生意苦恼,没想到的是,原本以平价著称的大碗先生,又调价了。

月初时,大碗先生就在其公众号宣布“多道菜品价格下调”,包含在武汉、长沙、株洲等多地门店,针对多个菜品进行价格下调。

直至现在,在某书、某点评等网络平台上,仍然有不少消费者为之叫好,称“万万没想到,饭店竟然会主动降低菜价?”

为什么大碗先生的调价“一片好评”?

实际上,如今以“充值送”“特价菜”“价格回归”等各种名号玩营销的餐饮不少,有人想破了脑子,用尽各种办法,只为换得消费者一句“便宜”。

再对比大碗先生此次的调价:武汉辣椒炒肉下调2元,长沙手工肉丸下调3元,株洲孜然牛肉下调3元……仅从单个菜品的调整幅度来看,实在算不上有多大大,尤其对于大部分顾客在实际消费过程中,影响微乎其微。

但为什么偏偏大碗先生的调价能赢得好感,甚至在网络上引起顾客的主动传播?

关键在于,大碗先生并不刻意拿调价当营销手段和虚假噱头,而是长期以来坚持的“平价策略”。如果你还记得,这并不是大碗先生第一次主动调价。2023年,当猪肉价格回落时,其辣椒炒肉、农家一碗香等菜品也曾经调低售价;在去年牛肉价格出现下降时,其孜然牛肉菜品售价降低高达7元,降幅超过15%。

看起来,是短时间内的调价让大碗先生赢得了呼声,但真正让消费者获得好感的,其实是“让利”的逻辑贯彻始终。

为了做到这一点,大碗先生下了不少功夫。自建供应链体系,统一配送,就是为了在保证食材品质的前提下,砍掉“中间商”,将节约的每一分成本,都体现在菜品价格上;不玩不打折、充值优惠那一套,甚至敢在菜单中标注每一份菜品的份量,甚至精准到克,就是为了让顾客感受到更加简单直白的“划算”。

随市面食材涨幅而变化的菜品售价,其实无形之中还能传达给消费者另一个概念:食材是真的新鲜采购的,而不是在冻库里放了十年八年的玩意儿。

再翻看大碗先生的应对市场变化的举动,几乎每一次都能做到“精准”“直接”。当市面出现对某食材的担忧时,他的做法是将此类菜品果断撤出菜单;发现器皿有安全隐患,即使是点单率极高的热门菜品擂辣椒皮蛋,他也能直接下架,进行整改;感知到消费者出现“反预制菜”情绪,他能在不贬低预制菜的前提下,拆解自己口味稳定、上菜快的优势来自于中央厨房、明确分工和数字化管理。

不刻意强调来龙去脉,只把事情做得干净利落,像不像那些电影里“人狠话不多”的大佬?

说白了,就是人家能看得见市场,听得进人话。

餐饮的高毛利率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在餐饮难做的当下,价格和利润,是敏感话题。

“什么,要我主动减少利润?”同行的反应一定是摇摇头,尤其是遇上部分餐饮门店推出廉价套餐“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还要骂上几句难听的,“大家都要被你们这些搞价格战的玩死”“这下乱拳要打死老师傅咯”。

但大碗先生这种有逻辑、有底气的调价,这似乎更多的给了行业一个提醒:餐饮,正在进入“微利时代”。

在《2024-2025湖南省餐饮行业发展和趋势报告》中提到,2024全国餐饮的人均消费为42.1元,同比下降1.2%;在统计中,我省有近40%的消费者选择人均21-30元的餐饮门店。

下降的人均消费,市面日益强烈“消费降级”的呼声,以及越来越多有关性价比的讨论,都证明着,那个“把店一开就能躺着数钱”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

这就不得不说起餐饮行业曾经流行已久的65%“理想毛利率”。在通常情况下,一个餐饮企业要将毛利率控制在60%-70%甚至更高,才能在扣除各项开支后,仍有保持可观的盈利。

按照大碗先生一份辣椒炒肉的份量标准来算,算上猪肉、青椒、调料、人工等直接成本,将成本控制在13元左右对于大部分餐厅都不算难事,借助于供应链优势,或许能更低一些;也就是说,一般餐厅至少要卖到39元,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盈利状态。

但大碗先生的售价是多少呢?

是26元。

敢将毛利率逼出60%的安全线以外甚至更低,这也再次证实了大碗先生一直以来贯彻“评价=让利”的经营理念。他更在意的,是稳定的生意和顾客的口碑,这比高毛利率对企业的吸引力要强得多。

如今外出吃饭,消费者几乎是掐着指头算账,这一家餐厅比另一家贵多少、点这个菜比另一个菜贵多少、用上消费券又能便宜多少,再加上预制菜、方便料理等丰富的现代产物……可选项太多,现在的消费者又精明的很,一家餐厅不够划算,马上换另一家。

一两次的便宜套餐不叫性价比,拿着降价当噱头的也不叫性价比,在顾客眼里,那是“羊毛”,是让人反感的营销。

在谈性价比之前,先想想自己是否有“帮顾客省钱”的底气和胆量吧。

来源:湘菜人微报

相关推荐